鲁迅曾拒绝诺贝尔奖提名:我不配

作者&投稿:鲍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27年春,中国和瑞典联合组建西北科学考察团。此前,北大教授刘半农参与了相关谈判和协调工作,实则阻止外国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单独考察。其间,瑞典探测家斯文海定曾与他商议,拟提名 鲁迅 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于是刘半农托给 鲁迅 交往密切的台静农写信,征询鲁迅本人意愿。
  台静农的信是那年9月17日写的,鲁迅9月25日收到后当晚即予回复。鲁迅首先请台静农转告刘半农:“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接着,鲁迅表明了原因:“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这赏金)。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这赏金)。”
  《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凡·伊登的代表作,是一部寓意深刻、境界开阔的童话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小约翰的孩子,带着小狗,划着小船,独自离家,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畅游,最终怀着对人类的爱回归现实生活。鲁迅对该书盛赞有加,称之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
  毫无疑问,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最具世界性眼光的作家之一。他认为有资格获得诺奖的,必须是世界顶级大师,而这份荣誉,中国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作家当下还难以企及。鲁迅明白,之所以有人想提他的名,不过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这对诺奖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缺憾。
  但是,鲁迅觉得决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国人,就可以在提名和评选上取巧。他说:“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其实在其他文学大奖的评选上,反映中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备受关注。如1933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授予马尔罗的《人的命运》,这部长篇小说即取材于1927年的上海“四·一二”大屠杀。该书1933年出版后,上海《文艺画报》杂志作了介绍,称此奖的颁发“出人意料”,是“将文艺当作了宣传的工具”,还猜测这是出于龚古尔文学奖的评审立场。鲁迅当时指出,这种带有偏见的猜想便是中国文艺界的一种怪现象。他曾把这个作为一例,写入了自己的杂感《奇怪(三)》。
  鲁迅清醒地意识到,当时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一流水准之间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在翻译和介绍国外优秀作品方面,国内也严重滞后,吸收借鉴太少太迟。即以《小约翰》为例,该书是凡·伊登青年时代的作品,发表于1887年,但直至40年后的1927年,才由鲁迅和同事齐寿山联手译成中文,其时凡·伊登已68岁了。
  对文学奖评选这类事情,鲁迅认为应当极其认真而慎重。1936年7月,时任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辑的赵家璧致信鲁迅,邀请他担任良友文学奖的评委。鲁迅谢绝了,他当时刚从一场大病中稍稍恢复过来,给赵家璧的回信还是许广平代笔的。鲁迅不愿担任文学奖评委,主要是身体状况不允许,但或者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以他才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便不得而知。
  鲁迅逝世已七十多年,作为当今国内文坛的重要奖项,鲁迅文学奖仍令人瞩目。不过今年的鲁奖风波迭起、疑窦丛生,暴露出少数作家滥竽充数、评选工作有失公允等诸多问题。
  或许,问题出在作品上,但病根子,其实出在人品上。鲁迅拒绝诺贝尔奖


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答: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刘半农托未名社社员台静农给鲁迅写信,说斯文赫定在北京时曾与他商议,拟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希望了解鲁迅本人对这件事的意向。鲁迅给台静农的回信中,明确地写道:“我不愿意如此。”然后,鲁迅继续展开他对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看法:“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

鲁迅:拒绝诺贝尔奖提名,铮铮铁骨真勇士,以笔为刀塑造民族灵魂
答:而在近一百年前,另一位中国人,鲁迅却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与世界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擦身而过。        提起鲁迅,也许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冲冠的怒发,似剑的浓眉,犀利的目光和一字型胡须”的人物形象。作为民族的脊梁、拿笔做枪杆的战士,鲁迅给我们的印象总是严肃和沉重的。    

辞去诺贝尔文学奖时,鲁迅为什么说“梁启超不配”?
答:鲁迅致信台静农,回绝诺贝尔奖提名: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

关于鲁迅和诺贝尔文学奖?
答:1.1927年,鲁迅曾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事,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2005年,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此事。2.鲁迅1927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事情,当年的媒体未做任何报道,只在北京的圈子里流传了一下。但是,胡适还是知道了。第...

鲁迅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答:鲁迅是直接拒接诺贝尔奖提名的。一种说法是鲁迅先生只在国内出名,外国人不太熟悉鲁迅先生,肯定是不对的。鲁迅不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还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真相是,鲁迅先生亲自拒绝了诺贝尔奖的提名。1927年,斯文海定从...

鲁迅问什么拒绝接受诺贝尔奖啊
答:因为鲁迅觉得诺贝尔奖,梁启超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鲁迅 1927年9月17日,鲁迅收到北京自己的学生台静农的信件...

鲁迅曾拒诺贝尔奖是真的吗?
答:不是真的。中国近代真正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只有老舍,只可惜他在被提名的前一年已然被迫身殒世外。由于该奖只限生者,所以他错过了

鲁迅为什么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鲁迅拒绝的理由是他认为,这个诺贝尔文学奖,梁启超不配得到,他自己也不配得到,要获得这个奖项,他自己还需要再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他觉得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他更优秀的作家,他们都没有得奖,自己又怎么能得奖呢。并且他认为中国没有人可以得到这个奖项。而且,如果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是黄皮肤,...

我国的鲁迅先生为什么拒绝别人为自己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答:鲁迅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曾经诺贝文学奖评委的主席说他曾经让人给鲁迅带话,打算给他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不过,鲁迅拒绝了这个提名。至于鲁迅为什么要拒绝提名,他曾经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觉得自己还不配得这个奖。台静农是鲁迅的朋友,鲁迅曾经在信里给台静农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他说自己还没...

1996年中国谁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答:但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曾有四位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仅一步之遥。鲁迅:我不配拿诺贝尔文学奖 林语堂:四次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老舍:被提名得票最多 沈从文:活着就能拿奖 ①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1927年,瑞典学者斯文·赫定来中国考察,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