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的典范,孙子兵法到底有多经典?

作者&投稿:燕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13篇,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有哪些?~

先秦时期
战役名称 、指挥人员、兵力对比、战斗结果。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商全军覆没,帝辛自尽。
柏举之战:孙武、伍子胥、阖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楚军。
鄢郢之战:白起。7万余-----楚国举国之兵(一说35万)。全歼楚军。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8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8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各朝都有太多了。

其实可以简化成句子的。
第一,始计,知己知彼。
第二,作战,兵贵神速。
第三,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四,形,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第五,势,出奇制胜。
第六,虚实,避实击虚。
第七,军争,以迂为直。
第八,九变,君命有所不受。
第九,行军,没有经典!!!
第十,地形,没有经典!!!
十一,九地,没有经典!!!
十二,火攻,没有经典!!!
十三,用间,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就是说,三军的行动要依靠间谍,而说明间谍的重要性。

中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扩展资料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史大致可分成7个时期。

(一)孕育产生时期——远古至春秋

学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产生于我国春秋末期;亦有认为成书于战国或更后者。关于此书的作者,多认为系孙武亲著,又经后人校理。对于孙武的生活时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一般认其为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

(二)增益和早期校理时期——战国至秦汉

《孙子兵法》十三篇于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后,并未迅速广泛传播开来,究其原因,大致有吴国王廷对“十三篇”秘而不宣,当时传播媒介落后,社会上重礼轻诈观会对此书的贬斥,其价值未被时人所发现等几个方面。

(三)削繁和注释时期——魏晋至隋唐

曹操《孙子略解序》中所批评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训说况文烦富”,应包括《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内。

(四)武经首位确立时期——宋代

宋朝自仁宗起,官方就重视兵学研究和整理,至神宗,诏令司业朱服、武学教授何去非校定《孙子兵法》等七书,号“武经七书”,以官方名义颁行,同时,重办武学,以“七书”试士。

(五)阐发和考据时期——明清

如果说宋代施子美的《七书讲义》开疏解阐发《孙子兵法》之先的话,那么,明清就是《孙子兵法》疏解、阐发和考据的大丰收时期。

(六)近代中西军事融合时期——民国

民国时期的孙子研究和古代孙子研究相比,有了重大变化。一是《孙子兵法》与火器条件下的战争实践结合紧密,在战役战术乃至战略思想上均有新的重大发展

(七)孙子学确立与大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孙子兵法》研究,在继承近代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毛泽东、刘伯承、郭化若等老一辈革命家首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孙子兵法》之端,其后遂成一代新风,出现了一批批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光辉的研究《孙子兵法》的力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中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是孙武撰,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有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

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孙武的战略思想,相当丰富。其主要的内容,大致归纳一下,大概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战争的政治环境(时机是否成熟);2) 将帅的素质(人的因素);3) 情报的掌握(是否知己知彼);4) 粮草的装备(后勤保障以及预案的准备)。

篇幅有限,时间关系,这次只谈谈第一点——战争的良好政治环境(时机是否成熟)。

所谓“政治环境”,用孙武的花来说,就是战争“道”。道的作用,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令民与上同意”,就是要得到民众的拥护,这当然首先要有可以得到民众拥护的政治环境。得到民众拥护而达到“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死”;

这也就是上下一次心,形成了坚强的战斗意志,一旦时机成熟 就会为制敌取胜取得重大的精神力量。下面就是一个战例:

《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吴王阖庐第一次伐楚,打算攻楚都郢。孙武对他说:“民劳,未可,且待之。”

后来吴王又打算攻楚,征询伍子胥和孙武的意见。两人都回答说,“楚将囊瓦贫,而唐、蔡皆怨之。” 吴王听了二人的意见,联合唐、蔡,大举伐楚,五战而进入郢都。

在吴王第一次伐楚时,孙武的话是说,当时还没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二次伐楚时,孙武和伍子胥的话是说,楚国政治上的不良现象有利于吴国对它的征伐。

这两个事例,就从不同方面说明政治环境对战争的胜负有多大的作用。

太公兵法,也就是三韬六略,是武王伐纣时期姜太公姜子牙所著原为太公兵法,年代久远多有失散。经后人黄石公传授张良,因此也称黄石公三略,后经张良再次收集整理称为三韬六略。因此原书太公兵法要比孙子兵法要早八百余年

孙子兵法最高的境界就是不战而届人之兵,我只要派个谋士,说动以词,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整个城池、整个国家,那麼这就是孙子兵法最高用兵指导方针。

学以致用的典范,孙子兵法到底有多经典?
答:《孙子兵法》是孙武撰,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有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

《孙子兵法》有何价值?
答:《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军 事思想、军事体系、女学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古今,渗透中外,荣膺“世界古代 第一兵书”的美誉。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养料,行军治国平天下。秦末的项羽,汉代 的韩信、霍去病...

孙子兵法智慧新解编辑推荐
答:《孙子兵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具有四大特点:首先,原文与白话文并举,让读者在品味原著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其次,书中精选上百则生动事例,帮助读者直观领悟兵法的精妙;再次,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商业、社交等多个领域,实用性极强,无论在何种情境中,都能学以致用,引领先机。

孙膑写的《孙子兵法》,对后世有多大的影响?
答:改变了世界。《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却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商场、官场、职场,乃至学校、邻里,甚至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够应用的到。这是《孙子兵法》的“威力”,但是更可怕的是中国人学以致用把《孙子兵法》应用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那一颗心。最初孙膑写《孙子兵法》的时候...

大学生怎样学习和传承《孙子兵法》等中华传统兵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并...
答:1.学以致用:将孙子兵法的原理和战略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比如,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考虑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策略;在团队合作中,可以运用孙子兵法中“合纵连横”的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2.参与军事实践活动:可以参加一些军事实践活动,如军事演习和模拟战争。通过实际操作...

孙子兵法教会了我们什么?该怎么看这本书?
答:教会我们,第一,要能学到大局观与全局感。第二,出计谋是以“利”为中心,趋利避害,取大舍小。第三,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就讲解了很多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为正确出谋划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对抗是整体实力的对抗,而...

孙子兵法有什么用?
答:尽信书不如无书 古代有很多打仗了得的人,但这些人并不是都读孙子兵法 他们的作战韬略是自己战争中总结的制胜经验.还有一个词:学以致用 不能拘泥与书本上的学问,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 最后,孙子兵法只不过把战争的谋略进行了总结,我想孙武肯定不会照着兵书打仗的,而是根据战争的全局进行合理的谋划 ...

孙子兵法的正确阅读
答:当然,在战争开始之前,就要想方设法使自己足够强大,尽量避免自己处于以弱对强的境地。管理士兵,要恩威并施,恩不可以专用,罚不可以独行。专用恩,则卒如骄子而不能使。独用罚,则士不亲附不可用。将驭之道,就是爱与畏,赏与罚。读书,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用了还得创造价值,不然就是白读...

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内容简介
答:《活用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于一体,采用原文、译文、解说、举一反三的编写体系,使读者易懂,能学以致用。《孙子兵法》因其优胜的谋略计策而使中国历史多次被改写;而三十六计也因其是注重信息思想的著作而被无数政治家、军事家、商人成名于天下。孙子生活在齐国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集内容简介
答:并详述了计策名称的由来。在解析每一条计策时,我们力求深入浅出,不仅提供了兵战的典型实例,还增加了商战和政治领域的相关故事,让读者能够灵活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编排,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智慧,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