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五山是哪五山

作者&投稿:雍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足石刻五山是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文化价值

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景区旅游攻略
答:13至17世纪,尽管宝顶山部分受损,但大部分石刻仍保存完好,历经岁月沧桑,大足石刻依然熠熠生辉。新中国成立后,石刻得到了全面的保护,北山、宝顶山等五山成为了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大足石刻,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和民族化特色,为中国石窟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

大足石刻的历史
答:大足石刻的历史大足石刻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地。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

求一篇大足石刻的导游讲解词。
答:不过,此时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却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就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的第3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整整400多年。至此,我国各地再也没有开凿过新的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像那绚丽的夕照“余辉灿烂”,贵为了我国...

我国的世界级文化遗产
答:居庸关、大境门长城。2.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拉萨布达拉宫建筑群地处西藏自治区内,在1994年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建筑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3.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内,在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这“五山”是大足石刻的代表。

腾讯光子《英雄杀》2022周年庆,“大足石刻”新文创联动即将上线_百度...
答: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英雄杀》手游在本次大足IP共创版本中,围绕“五山”的背景故事,设计了15个关卡挑战。玩家可通过关卡故事背景、...

中国最美的100个地方——大足石刻(75)
答:石窟艺术的脉动大足石刻见证了中国石窟艺术的两次高峰,从公元8世纪的衰落,到九世纪末至十三世纪中叶的复兴,大足石窟艺术持续了400余年,尤以晚唐至南宋的繁荣为最。五山摩崖造像,如北山、宝顶山,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细的雕刻和独特的民族化特色,生动刻画了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保护与传承的重任自1999...

大足石刻在重庆市哪里?
答: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五山造像 公元十三世纪末和十七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燹。“五山”摩崖...

重庆地区著名的时刻都有哪些
答: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足石刻旅游开发现状
答: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