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官员能坐朝议事,是怎么变成站朝议事的?

作者&投稿:戎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赵匡胤是如何把官员的坐朝议事改为站朝议事的?~

赵匡胤是历史上得天下最容易的一位皇帝,几乎兵不血刃就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当初他和他的“义社十兄弟”对小皇上柴宗训谎报军情,说:“契丹要侵略后周!”小皇上年幼无知,命令赵匡胤带京城禁卫军前去迎敌。
这正中老赵和众兄弟计谋,手中有了军权和士兵,发动政变岂不轻而易举吗?
当老赵率领军队夜宿陈桥驿时,当晚老赵和众将领喝了一点儿小酒,然后赵匡胤就睡去了。
当他醒时,将士们把一件黄袍(龙袍)披在他的身上,跪在他的面前山呼万岁。
其实这些都是老赵和“十兄弟”事前商量好的,“十兄弟”裹挟众将拥立老赵为皇帝,史称“陈桥驿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赵匡胤称帝后,夜晚总是失眠。他想:“将领们今天能拥立我当皇帝,一旦他们不高兴,同样能拥立别人当皇帝,这可怎么办呢?”
就在犯难的时候,他的好朋友赵普向他献计说:“这些武人好对付,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赵匡胤恍然大悟,一拍大腿说:“就照你的办!”
这就是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的计谋。
赵匡胤设了一场酒席,然后邀朝中的重臣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老赵开门见山地说:“我希望老哥几个退休回家养老,我给你们钱财,多置办点田产,多纳几房小妾,做个安乐公岂不美哉?”
众臣不敢有其他意见,知道皇上怀疑自己了,唯恐以后受到迫害,于是纷纷请辞退休,老赵一并允许。
办完这些,老赵总算舒了一口气。

亲们看到了吧?当个皇帝也不容易,整天算计来算计去,还不如我一天“三饱一个倒”来的洒脱呢!
别以为老赵这就满意了,他还要折腾。他要树立绝对的权威,要从心灵深处征服众臣。
老赵称帝之初,在和众臣讨论国家大事时,君臣都是坐着喝着茶水来议政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坐而论道”)
慢慢老赵心中不爽了:“这不是和官家平起平坐了?不行,我得想法让大臣们站着,我坐着议政,这样才能显出尊卑。”
有一天上朝,群臣上折回原位坐好后,老赵拿起一份折子看了起来,不一会抬起头招呼宰相范质过来一下,老赵指着一个字说:“老范啊,我眼花,你看这是个什么字啊?”
老范低头一看说道:“皇上,这是座位的“座”字,老赵说:啊,明白了,你回座位去吧。”
老范回座位一看,自己的凳子不见了。原来赵匡胤安排人偷偷把他的凳子撤了。

老范也是明白人,他马上想到自己没有参加陈桥兵变,没有拥立之功,这是皇上对自己不满,要惩罚我,让我站着议事。
老范就这样乖乖站着议政,茶水也撤了。
群臣看宰相都站着,自己再坐着有点不像话,于是纷纷主动撤座站着议事。老赵满意的点了点头,从此宋朝坐着议政的传统改为了站着议政。
顺带提一下,老赵为了防止群臣站着议政时交头接耳小声嘀咕,他发明了长翅纱帽。官称“长帽翅”。
它是用铁片、朱篾做骨架,外面用丝绸裹起来的一种长翅,官员戴着这种帽子,只要交头接耳,就会碰到别人的脸。赵匡胤就是用这样办法禁止群臣私下议论朝政。为了巩固帝位,老赵可谓挖空心思!

古代大臣面君议事,从坐而论道,过渡到站立回话,再到跪以奏事,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大臣们在皇帝面前的“身高”,却越来越矮!史学家吴晗说,这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从史料记载看,赵匡胤是这个重大转变的“始作俑者”,正是从他开始,大臣们跟皇帝没有了平起平坐,只能侍立一旁。这件事从何而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范质有一次向赵匡胤奏事,行完礼刚要入座,赵匡胤说:“朕进来眼花,看不清东西了,麻烦你把奏疏递到朕的面前来。”范质起身照做,回到座位旁一看,茶座没了,只好站着回话。从此,大臣议事就再也没有座位。
不过,很明显这个故事是编造的,逻辑不通。范质难道坐在茶座上向赵匡胤展示奏疏,搞得赵匡胤抻脖子看不清,要他递近一点?奏疏在范质手上就不存在“看不清”,而是“听不清”,奏疏在赵匡胤手上,就不需要范质递近一点。
另外,赵匡胤也不需要这种近乎侮辱的方式,让范质难堪,他只需要上朝时不设座,没有大臣敢跟皇帝要座位。
明显是后人编造的假故事,如果谁手上有相关原始史料记载,请麻烦转给我一份!

这个故事是被后人改编了,原文在《宋史范质传》:
“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宋以前的唐朝和五代时期,宰相和皇帝议事是“坐而论道”,小茶喝着,屁股坐着,你一言我一语,就像朋友谈天说地,气氛相当和谐,君臣关系很平等。
让这件事发生变化的不是赵匡胤,而是范质。范质惧惮赵匡胤的“英睿”,每次奏事不敢马虎,要提前在家做功课,把所要谈的事预先写成奏札,见到皇帝不再是漫不经心地现想现卖,直接呈交奏札,省去了坐而论道的轻慢。

看清楚没,那时候宰相跟赵匡胤谈国事,根本就没有奏疏,不存在什么“眼花,看不清”。递交奏疏,从范质才开始。
赵匡胤一看,这个好,效率提高了很多。于是同意了范质的奏请,从此坐论之礼被废除。

这个是赵匡胤自己搞出来的名堂,因为他觉得大臣们跟自己一样坐着上朝讨论国事,对自己是一种比较不尊重的行为,感觉自己不够有尊严,所以就改成了站着上朝议事了。其实赵匡胤就是这种人,自己当初是从军队中自己跟战友们一起造反起义的,后来成功后,一直害怕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成果会被其他人给夺取,因此才想了一大堆的事情,来巩固自己的权利,巩固自己的地位,像什么杯酒释兵权,就是他搞出的,由此可见他就是一个极度害怕失去,极度不相信臣子的人,希望将权利归结于自己一身的人。

在宋朝建立的初期,大臣们上朝议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每个人一个座位,身旁还放着一杯茶水,然后大臣们跟皇帝赵匡胤是一样的都是坐着一起讨论国家的政事的。那个时候大臣们上朝还是比较轻松,可以坐着,所以还算不错的待遇,但是后来就变了。

赵匡胤觉得自己跟这些一起坐着议论朝事,显得自己太没有地位了,彰显不出自己是皇帝的威严,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再一次上朝的时候,拿起一本奏折,故意问自己的宰相一个字,宰相起身靠前后看了看,说那个是“座”字,然后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打算要坐下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椅子没有了,这时候宰相知道这是赵匡胤故意的,所以说自己还是站着向皇帝禀告事务吧,然后百官们看到宰相都站着,自己更不敢坐着了,于是就都站了起来议事,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宋朝的官员就站着上朝了。

 赵匡胤经常都是使用这些小计谋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加强自己的威严的,比如官员们之前的管帽两边并没有两个长舌,因为担心臣子们在上朝的时候偷偷议论自己,所以帽子都加上了两条长舌,这样官员们就不能够交头接耳了。



因为宋朝的江山是赵匡胤夺来的,初期的时候他礼贤下士,所以可以坐朝议事,到了后来觉得这样礼节不合,君臣不分,所以就变成了站朝议事。

随着封建势力的增强,皇帝的地位越来越多,官员的地位越来越低。宋朝后,皇帝专制集权,官员的权力逐渐弱化,才会造成这种局面。

到后来,皇帝觉得官员们跟他一起坐着议事,显示不出他的特殊权利,所以后来就让官员站着议事了。

古代中国秦朝,宋朝和古代雅典对官员的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雅典的监察制度已经相当发达,除陪审法庭也是最高监察机关外,公民也可以行使监察权.在雅典,官员的当选必须经过公民的严格监察:1在任职前其资格需先经审查,包括:出身、财产、人品、信仰、是否尊重父母、是否服兵役等.以执政官为例,其资格由五百人议事会作初审,如有问题则提交陪审法庭判决决定是否任职.2、...

爵位国之重器,为什么宋朝一些文官都有国公爵位呢?
答:然而,即便如此,仍会有一些有权势的官员掌管公务。在宋代,他不仅明确人事,而且将事分为“名与实”。有了正式派遣,“官”是指享受的待遇水平,“职”是等待文选的,而派遣是实际的岗位。也就是说,皇帝可以让一个小官员来管理本应该由一个大官员管理的事务。这在...

宋代官职
答: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的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的职官,因而宋朝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宋朝的节度使、观察使,名存而实废,两使下的幕职官、曹掾官与唐代不同,仅是闲差 ...

宋朝人都是如何打招呼的?和其他朝代有大不同
答: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 4、对高官的称呼 宋人对宰相级别的高官,一般尊称为相公。例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后(宋仁宗皇后)发哭曰:天下不幸,夜来官家忽然上仙。大臣发哭。后曰:怎奈何,相公?官家无子。 我们从古装剧中看到的丈夫称妻子为娘子、妻子称丈夫为相公,不适用于宋人。请注意,在宋代,相公是对...

宋朝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都是主管什么的?
答:学士院——学士院设翰林学士若干人,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包括宰相的任命、对外的国书等。翰林学士还侍从皇帝“备顾问”,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对国事的建策。御史台——宋沿唐制,朝廷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初无专官,由其他官员兼职。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

致仕的宋代
答:1、年龄。这是官吏致仕的最基本条件。对于致仕官的年龄规定:按时致仕者有相应奖励;恋位不退者不仅强令致仕,还要处以罚俸、降官等处罚。宋代基本沿袭唐七十致仕之制。宋初太宗时规定:“朝廷之制,七十致仕。”北宋初期,由于局势不稳定,官员较少,“七十致仕”并未严格执行。很多是超过七十岁的,真宗...

君主专制政体的人民版必修1教学案例设计
答:汉初继承秦制,但是两汉初丞相权力比秦朝丞相权力大,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凡拜相,天子临朝,六百石以上的官员皆得朝会。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丞相死后,移归私第,皇帝车驾往吊,并赐棺,赐葬地,赐冥器等。由此可见丞相地位之尊崇了。 然而,宰相集决策、司法和行政于一身...

在唐宋明清时,怎样从官服上分辨官的等级?
答:上图_ 《人骑图》元代画家赵孟頫所画,画中是一位身穿官服执鞭骑马的唐代官员 上图_ 《挟弹游骑图》是元朝书画家赵雍创作,画中是一位身穿乌帽朱衣的士人 最初的官服可以作为判断官员等级大小的依据来自于官服的颜色,唐宋朝的朝服最为明显。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南北文化渐趋融合,服装就成了融合...

古代退休制度宋朝官员退休后仍可升职!
答:皇帝批准后,分别给了他们“一车、一妻、六十斤黄金”。魏晋时期的退休官员会有一份“顾问”的闲职。在唐朝,退休的官员被敲锣打鼓送回家。三以上官员退休后,被允许在朝廷走动,参与朝政审议。叶梦得,宋,礼记:“神初,东晋秀才李少保,上延和殿,命其坐地赐茶,退至梓山殿谈官闫妍。

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帽子为什么有两个长耳朵,这个有什么作用?
答:顾名思义,就是两根帽翅朝上,就像两根天线一般。顺风幞头 将两根帽翅一起折向一边,如同比目鱼,一边有两根帽翅,一边没有翅。其实,关于宋代长翅帽是用于防止大臣交头接耳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元朝初期的《席上腐谈》一书之中。“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不过,这本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