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哪六出??有哪些战役??

作者&投稿:潮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哪六出?~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与岐山不同,岐山为山名,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为山名,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光从地图鸟瞰,一个在天水以南,一个在陈仓以东,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实际山路弯涎,更胜于漫漫途遥。”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王平独木难支,遂有诸葛亮空城计一事。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魏延所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为名将张郃。李严废为平民。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魏延因与杨仪不和,谋反罪诛杀魏延。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麻烦采纳,谢谢!

一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六出祁山二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六出祁山三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六出祁山四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六出祁山五出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 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王平独木难支, 遂有诸葛亮空城计一 事。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 魏将王双来 追,被魏延所 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 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 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 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 5、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 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 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6、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 葛亮割麦于上 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 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连弩射杀为名将张郃。李严废为平民。此为二出祁山。 7、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 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魏延因与杨仪不和,谋反罪诛杀魏延。 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未出汉 中亲至。因此人们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说法,称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钜称诸葛亮四次北伐,未记建兴七年出兵。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附带一提,北伐乃是以蜀汉为正统的观点。以曹魏为正统的观点,则称诸葛亮的北伐为“入寇”(见司马光《资治通鉴》)。
两国形势 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回复,同时派出陈震、邓芝与东吴重新修好。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乱事,提供了北伐所需要的物资。遂于226年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训练士兵,筹备北伐曹魏。同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当时魏朝有议论,可乘诸葛亮在汉中,一举出兵讨伐他们,曹睿亦有意,但孙资认为汉中南郑险阻,又大举兴兵必天下骚动,费力广大,于是提出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待魏国强大,蜀、吴必自降,曹睿于是不实行。但这没有影响诸葛亮北伐决心,于227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而刘禅亦向诸葛亮下诏出师,开始实行北伐。第一次北伐 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将领魏延提出韩信分兵之事,袭取潼关(《魏略》作子午谷之计),但诸葛亮不从,在而后北伐,魏延都曾提出这建议,却被诸葛亮制止。而诸葛亮则派赵云、邓芝率军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势,以吸引魏军,蜀军行动成效,在洛阳的曹睿派出曹真都督关右各军,前往郿县防御赵云等人;于是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向祁山进攻。由于当时刘备死去,加上蜀国数年没有动静,令曹魏没有防备蜀军,在曹睿后来班告中亦有提及:“先移风于礼乐,次讲武于农隙,置亮画外,未以为虞。”现在听到诸葛亮北出祁山,朝野都甚为恐惧,陇加更甚,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继叛魏,响应蜀军,当地太守各弃郡东走。于是,诸葛亮包围祁山,准备打下作为北伐前哨。魏朝内未有人知出何对策,曹睿冷静道:“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便亲自到长安坐镇。曹军到来,当时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等为先锋,却派马谡领副将王平到街亭防御张郃,另派高翔屯兵柳城;另一方面,南安郡人带着蜀军攻打陇西,当地太守楚游与吏民策划,先作坚守,若蜀军真能攻下西来的魏援,则投降也不迟,他于是遣长史马颙出门设阵,自己向来到的蜀军说:“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蜀军于是退去。而到达街亭的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举措烦扰,又不接受副将王平的劝阻,不在当道之处下寨,反而上山设阵。当张郃到来,他先将蜀军包围在山上,切断其水源,再督军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众军各自逃亡,只有王平领着千人,鸣鼓自守,而张郃又疑蜀军有伏兵,不作追击,于是王平集合分散的军队,向诸葛亮大军处撤退。街亭失守,柳城高翔军又被郭淮攻破,蜀军失掉有利形势,诸葛亮惟有将西县千多家人带还汉中,班师撤退,至于陇西楚游等亦因此成功固守。而赵云、邓芝的疑兵亦在箕谷无法抵御曹真的主力军,赵云便收集士卒倚势固守,将栈道烧毁,所以没有太大的损失。回到汉中,诸葛亮把临阵逃脱、弃士兵于不顾的马谡收狱,诸葛亮虽感可惜,但为严守军令,便斩杀了马谡、张休及李盛,夺取黄袭等人之兵,王平却因有作进谏而被提拔。诸葛亮自己仍上书自贬三等,并作了自我批评,刘禅接纳,但仍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亦贬为镇军将军,但被诸葛亮大嘉赞赏他守卫之功。后来,有人曾劝诸葛亮再北伐,但诸葛亮认为要更训练士卒,令他们忘了失败之事,才可再行。曹魏的曹真在蜀军撤出后,快速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他又认为蜀军今番进攻祁山失败,斜谷道又被赵云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该会以陈仓作目标,便派将军郝昭、王生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第二、三次北伐 228年十二月,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诸葛亮趁机再次率军北上,一是料想到关中空虚,二是为东吴减轻曹军对他们的压力。便出兵散关,包围陈仓。不过郝昭已筑陈仓城防备,诸葛亮曾派郝昭同乡靳详于城外数次游说郝昭投降,但郝昭坚决拒绝了。诸葛亮便挥军进攻陈仓城。蜀军没有以大军进攻,而是先用云梯、冲车攻城,郝昭便用火箭射云梯,当云梯燃烧时,梯上的人便被烧伤,又以绳绑着石磨,掉下城墙,压毁冲车。诸葛亮便转用井阑在百尺外向城中射箭,掩护士兵用土填平护城河,想直接攀城,郝昭于是建起内墙,令井阑失效。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突袭城中,郝昭又在城内挖下横壕沟,挡下地道。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曹真派费耀等率军来救,曹睿又派张郃攻诸葛亮,但张郃认为军未到,诸葛亮已经撤退了,果然蜀军粮尽而班师。在途中,成功杀死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229年春天,诸葛亮遣陈式(一说陈戒)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诸葛亮率主力军向建威,牵制郭淮,曹军知道蜀军主力到临,便紧急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之后,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因成功夺取二郡,刘禅再次升回诸葛亮为丞相。至冬天,诸葛亮徙府营至南山下的平原,建筑汉、乐二城,加强汉中防守。230年六月,曹魏想反客为主,曹真上表伐蜀议案,曹睿认为可行,本来曹真想从斜谷南入,但陈群认为斜谷太险阻,难以进退,于是曹真率主力军改为由子午道进发;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与曹真军会师;郭淮、费曜等从褒斜道、陇右武威进兵,直指汉中。诸葛亮知道魏军来攻后,立即加强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表李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防卫后方,另派魏延率军西入羌地,攻击郭淮、费曜等军。曹军的前锋夏侯霸先大军一步,进至兴势,在曲折的谷中下营。被蜀地百姓看到,指示蜀军攻击,夏侯霸在鹿角间战斗,最后援军到达,夏侯霸才得以解围。期间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栈道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在朝中,华歆、杨阜、王肃都上疏劝曹睿撤军,至九月,曹真受诏而回,而魏延亦成功在阳溪大破郭淮。蜀军成功解决魏军的攻击。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轲比能起兵到石城响应蜀军。因曹魏大将曹真病重,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张郃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已则率主力迎战司马懿。诸葛亮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并收割了魏军的麦粮,与司马懿军在上邽之东遇上,司马懿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不如出示活路,他们迟早都会退兵,劝司马懿不要用大军围城,这反而会令敌人坚守,攻不下还会大失民望。但司马懿不接纳,出军围卤城,但却登山掘营,只围不攻,不与蜀军战斗。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于五月辛已日,司马懿只好派张郃攻于南围的何平,由案中道进逼蜀军。诸葛亮便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杀掉魏军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盔甲五千、角弩三千多。司马懿再不出战,六月,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召命,诸葛亮惟有引军退回。张郃认为围城必要开一条出路,不应追击不是被打败的蜀军,但司马懿坚持要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推进。最后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蜀军射中右膝,伤重病逝。回师后,诸葛亮经过调查,发现李严原来因遇上大雨,无法如期运粮,便派孤忠、成籓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欺骗刘禅说这是策略,又想推卸责任给岑述,不过诸葛亮将李严的手书先后比对,发现前后不符,李严亦无话可说,被眨为庶人。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在三年里,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粮到斜谷口集积,又住在斜谷邸阁,与民休息,准备再次北伐。终于在234年二月,蜀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孙权答应进攻合肥。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大军暂驻渭水南岸,司马懿立即渡河,背水防守,诸葛亮便在五丈原下扎营寨。曹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蜀军到来,但被郭淮击退。诸葛亮明白运粮的问题,开始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百姓亦相安无事,一切如常。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详见合肥之战)。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诸葛亮明白“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只是做样而已。后诸葛亮派下战使到司马懿军,司马懿只使问诸葛亮寝、食和工作是否劳累,没有提及军事,使说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烦,司马懿安心了,认为诸葛亮如此活不了多久。果然到了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以后国家大计和继承人问题。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等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得到百姓通知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令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赶紧撤退,不敢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也被魏人当做笑话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

六出祁山,哪六出??有哪些战役??
答: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于斜 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王平独木难支, 遂有诸葛亮空城计一 事。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六出”、“东和”、“收二川”、“北拒”、“排八阵”分别...
答:六出: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东和:指诸葛亮东面跟孙吴讲和。收二川: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击退曹操夺得东川。北拒:指诸葛亮北面与曹魏对抗。排八阵: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

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
答:夷陵之战,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就设下石兵八阵,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才勉强逃出),六出(六出祁山,刘备死后,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七擒(七擒孟获,

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走的哪几条路线?(有地图最好)
答: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1、一出祁山:向祁山方向进攻,即现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陇右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2、二出祁山:出散关,包围了陈仓,现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了二十多天未果。3、三出祁山:诸葛亮进攻武都(现今甘肃成县)、阴平(现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了魏,占这两郡,留兵...

诸葛亮的一生功绩中:六出,七擒,东和,北拒,收二川,排八阵分别指什么啊...
答: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魏延),一心只为酬三顾;”二川:诸葛亮收取的东川、西川。八阵:八卦阵,即打伏的一种阵形。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五丈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

六出祁山是哪六次?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六出祁山四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

l六出祁山的故事
答:1、一出祁山 一出祁山,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声称大军出斜谷道攻取_(今陕西扶风南),另以大将赵云、邓芝为疑兵,屯据箕谷,实际上率大军攻祁山。曹魏无备,故天水、南安、安定诸郡皆叛归蜀汉。魏明帝遣步骑5万,以曹真、张_为大将拒战。诸葛亮用参军马谡为先锋,屯军街亭(今甘肃庄浪东)。马谡...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指的是什么??
答:六出:指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东和:向东联合孙权,建立孙刘联盟。收二川:刘备率军进攻刘璋,占领西川、东川。七擒:指的是七擒孟获。北拒:向北进攻曹操。排八阵:排演八阵图。

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的问题?
答:一出祁山:蜀汉建兴四年夏五月,公元226年,曹丕病故,遂命赵云、邓芝为先锋,后因马谡失街亭而退兵;二出祁山: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公元228年,魏延为先锋,后因无粮而还;三出祁山: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公元229年,姜维、魏延为先锋,后因闻张苞病死,大病,乃还;四出祁山:蜀汉建兴八年秋二月...

三国演义中的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分别是什么事件?
答: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荆益二川 七擒:七擒孟获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排设八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