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校、序、庠、学”指什么?

作者&投稿:鄹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

1.A2.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是统治者,孟子认为良好的良好的,它能统治者。

小题1:A小题1: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是统治者要重视教育,孟子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会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3分) 小题1:两个语段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参考译文】“要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习射的意思。(地方学校,)夏代称‘校’,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学’(是中央的学校),三代共用这个名称。(这些学校)都是用来教人懂得伦理关系的。在上位的人明白了伦理关系,百姓在下自然就会相亲相爱。(您要这么做了,)如果有圣王出现,必然会来效法的,这样就成了圣王的老师了。《滕文公上》孟子说:“仁德的言语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尽心上》

指中国古代的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学”则代指前三种。

一、校拼音:xiào

释义:

1、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2、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二、序拼音:xù

释义:

1、次第:顺序。秩序。次序。工序。程序。序数。

2、排列次第:序次。序列。

3、开头的,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言。序跋。序曲。序幕。序论。

4、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

5、指季节:四序。

6、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庠序。

三、庠拼音:xiáng

释义:古代称学校:庠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

四、学拼音:xué

释义:

1、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

2、传授知识的地方: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

3、掌握的知识: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学位名,大学毕业生;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

4、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学说。哲学。数学。小学(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现指初等学校)。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校服[xiào fú] 

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的学生服装。

2、校刊[xiào kān] 

学校出版的刊物,内容包括本校各种情况的报道和本校师生所写的文章。

3、校徽[xiào huī] 

学校成员佩戴在胸前的标明校名的徽章。

4、上校[shàng xiào] 

军衔,校官的一级,高于中校。

5、校舍[xiào shè] 

学校的房子。



【古代学校名称的演变】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所以选B
附:《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
学、庠、序、校 中国古代的学校。《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礼记·学记》:“党有庠,术(遂)有序。”后人通释庠序为乡学,亦以庠序概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庠、序
【注音】:xiáng xù
【释义】: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庠”和“序”是地方学校

3吧
庠序是地方学校
自孔子以来私塾盛行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于道路矣 ”翻译
答: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庠是哪个朝代的学校?
答:从而使得人品更加完善的地方,亦即学校。学校名称 古往今来,学校有“校、序、庠、学、国子监”等名称。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出处:《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庠序是什么意思
答:庠序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引证解释:⒈ 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旧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自隋氏版荡,庠序无闻。”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商周时期的学校哪一个称为庠,哪一个称为序
答:先秦时期的学校到商朝的时候称为“庠”,周朝称为“序”。庠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 xù,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设庠序以化于邑,学子愤慨于庠序,商贾喧噪于廛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意思是夏朝称为校,殷称为序,周称为庠。庠序...

庠序是什么意思
答:庠序的意思是:泛指学校。【拼音】xiáng xù。【基本释义】1、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亦泛称学校。《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2、安详肃穆:庠,通“详”,安详。《后汉书·左雄传》:“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示例】蒋礼鸿《敦煌...

"庠"是什么意思
答:庠 拼音:xiáng 简体部首:广 五笔:YUDK 仓颉:ITQ 郑码:TGUC 解释:古代称学校:~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生。

孟子两章文学常识
答: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

古时小学学校叫什么
答:古代人也是先读小学,然后就进入大(太)学,那时还没有中学这一概念,也没有这一级学校。 有记载显示,我国在夏代已经出现了正式的学校。《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庠是什么意思
答:庠,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庠序,官也。――《尔雅・释官》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3) 古代...

孟子文学常识总结
答: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