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没有身份证,老百姓是怎么证明自己身份的?

作者&投稿:代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里,身份证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这个小小的证件不仅是一个人身份合法性的证明,更是在出行、缴费、入学和办理各类生活事务时不可缺少的证明文件,可以说没有了身份证,人们的生活寸步难行。在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人员信息和户籍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已被人们所接受,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那么在古代,政府机构也有类似今天这样的人员管理吗?如果有,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呢?


要说最早的人口管理,应该是起源于上古的大禹时代。大禹登基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并任命九州牧来进行统治,“九州之牧个统其人”,也就是说九州牧除了要进对地方的日常政务进行处理外,还要负责管理当地的人口问题。

户籍管理始于周代,《礼记·内则》中记载:

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

也就是当时主管人口登记工作的官职叫:宰,每当有新生儿出生,宰便要登记出生日期和姓名,然后收录进档案内保存。并且这份出生档案需要准备两份,一份在本地政府机构内保管,一份要上交到州府封挡,这恐怕就是我国最早的户籍管理了。


虽然户籍管理早就存在,但是在战国之前,对人们的出行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约束,否则孔夫子也就不能那么自由顺畅地在列国周游了。

但是法家学派一直认为这种松散的出行管理形式不利于国家的集中统治,于是商鞅为了配合自己变法的需要,在秦国率先创立并推行了出行证明制度。全国上下,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在出行和投宿的时候,都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若是没有证明,不仅当事人本人会受到惩罚,就连没有对出行证明进行检查的人也会受到连坐,“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执行力度真是相当严苛。

可惜商鞅自己却因为自己颁布的法规“作法自毙”,在他逃亡的途中,便是因为不能出示身份证明,无法投宿而导致最终被捕被杀。但是商鞅这一套管理方式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被借鉴,而且发展得更加完备。


到了汉代,人们不仅要从出生时就进行户籍登记,服从户籍管理,而且还要严格执行外出“公验”制度:不论何人,只要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地方,都需要到官府去办理一张叫“传”的出行证明。而在出行过程中,经过的关卡和到达的目的地,也会对外来人口的“传”进行非常严格的验收。外出时如果没有“传”来护身,那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汉代的《二年律令》中明确规定:

越塞阑关者,或处于鲸刑,或斩左趾,罚为城旦舂。

好家伙,外出没有通行证,会被在脸上刺字,要不就砍断脚趾,还得被罚去劳改,处罚实在是太严厉了。


汉代的这种“公验”制度一直被后世沿用,到唐代的时候,这种外出管理制度的名称变成了“过所”,已经发展得更为周密严格。通过关卡的人们,不仅需要有身份证明,就连随行的物品也必须经过申报和检查,而且通关证明上,还必须详细写清申请外出的理由,随行人员的人数,每个人的身份,携带物品的详细清单,途径路线,真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特别是对那些申请出国“签证”的人士,要求就更加严格,真可谓是“一文难求”,这申请难度一点也不亚于在现代社会办理出国手续。也正是这种严格办理出入境的手续,让决心去印度求取真经的玄奘大师屡次因办不了出境手续而行程受阻,最后逼得玄奘大师没有办法,只好万不得已走了偷渡出国的下策。


到了明代,这种身份证明又被称为了“文引”,只不过在内容要求上,相比唐代更加登峰造极了。大明的法律不仅要求说明身份,出行理由,更重要的是还得描述外貌。明代的《实政录》中,就明确说明“文引”中,需要记录持证人的身高、年龄和外貌特征,比如:是否有胡须,面部有没有生痣、胎记、以及是否有疤痕,脸型及肤色状况等等,也就是说,在明代外出办事,是必须经过“刷脸”认证才行的。如果验证人认为持证人“刷脸”不通过的话,可以不予接待,或者直接通报官府。而《大明律》中也明确规定:

凡无文引私渡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

不仅没有身份证明要被杖责八十,对偷渡者更是严惩不贷。


要说现在对身份证明的审查,在大数据的参与下,应该是比古代便捷有效得多了,而且也不存在古代那些残酷的刑罚,不过提到出示身份证、过安检、验包裹,还有进行电脑“刷脸”检查的时候,虽然用的都是现代化的手段,但仿佛又与古代的那些检验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看来这对人口进行管理的方式,还真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



汉代的时候人们出生的时候其实和现代人差不多,都会办理户籍,外出的时候会要求办通行证。明朝的时候,有了文引,就跟现在的身份证差不多了,上面登记了个人的所有信息,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身份。

古代身份就是阶级的象征,老百姓如果出远门的话,衙门会给老百姓开具路引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若是官员,就会有类似腰牌之类的东西证明身份

古代老百姓也有自己独特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比如在秦朝,他们有照身贴,到了唐朝就演变成为了鱼符,再到明朝就变成了腰牌。

古人的身份证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信息的?



古代人没有身份证,怎么知道他的身份呢?
答:古代是没有身份证,特别是对于普通老百姓,只有有地位或者有官职的人才会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虎符,唐朝之后腰牌,这些都是不容作伪的身份认证方式。当然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也不是盖的,普通百姓虽然没有牌,但也不是毫无登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他就发明了“照身帖”,和...

古代社会没有身份证,老百姓是怎么证明自己身份的?
答:不仅没有身份证明要被杖责八十,对偷渡者更是严惩不贷。要说现在对身份证明的审查,在大数据的参与下,应该是比古代便捷有效得多了,而且也不存在古代那些残酷的刑罚,不过提到出示身份证、过安检、验包裹,还有进行电脑“刷脸”检查的时候,虽然用的都是现代化的手段,但仿佛又与古代的那些检...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居民要怎么证明“我就是我”?
答:在古代是没有现在的身份证,但是古人非常聪明发明了户籍,户籍上面详细记载这个人详细资料,只要查看户籍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哪里,是不是这个国家的人。简单说户籍就是类似我们现在的身份证,可以证明“我就是我”。01、古人活动范围就在村里,很少机会出去 在古代,古人可是没有身份证来证明自...

古代没有“身份证”,古人们要怎样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答:其次古代对人口流动地管理也十分严格,毕竟人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军事、经济等综合因素,有了人口才有徭役、赋税和兵员,所以百姓们有了另类的身份证:户籍,也就是将你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朝廷好找你收税。但户籍都是政府登记在册,只证明这个地方有这个人,百姓们并没有类似身份证的证件来证明自己。而且...

没有身份证的古人用什么证明身份?
答:那么,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身份呢?1. 早期的身份凭证——照身帖 照身帖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推行编录户籍,这就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身份证明——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发放,上面刻有持有人的户籍信息,如姓名、住址等,有的还配有持有人的...

古代人没有身份证,怎么知道他的身份呢?
答:1. 在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2. 身份认证主要针对有地位或官职的人,如虎符、腰牌等。3. 普通百姓虽然没有身份证,但也有身份登记。4.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发明了“照身帖”,类似现代身份证。5. 照身帖为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者头像和籍贯信息。6. 出城或住店时需出示照身帖,...

我们平时说的老百姓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
答:自解放以后,所有人的身份都被称为老百姓,这反映了解放的目的之一,即消除社会等级差异。当时的领导层强调,干部不享有特权,并将没有党派、没有职务的人称为群众,这更多是一个政治概念和身份区分。现在,当领导干部使用"老百姓"一词时,常给人一种含糊其辞的感觉,似乎有所保留。在现代社会,存在...

古人没有身份证,它们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答:现在的人们每人持有一张身份证,无论在国内何处,出示身份证便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信息。甚至如今科技先进,仅需刷脸便能获取个人信息。而在古代,没有这样的技术,身份证更是无从谈起,即便是一张像样的纸质证件也是难得一见。古代社会分为不同阶层,大多数农民和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无需证明身份,因为...

古代没有身份证这个东西,那朝廷是如何管理人口的?
答:古代没有身份证这个东西,那朝廷是如何管理人口的?在劳动效率低的古代,无论是哪个朝代,国内人口总数都是首要任务。因为人口数直接决定劳动生产力,间接影响国家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发展。古代社会人口总数形成一定规模时,古代统治者对人口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这样就诞生了古代户籍制度。如何管理古代人口:论...

在没有身份证的古代,古人们要怎么证明「 ”我就是我”?
答:但秦以后「 ”身份证”就变得稀缺了,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秦朝的执行力,其次随着国土面积臣民人口的增加,想要人手一张「 ”照身帖”也的确太过困难,所以身份证就真的成了「 ”身份”证,这就和平民老百姓没关系了,那年头持有身份证的人,那真的是有身份! (古代证明身份的工具:符牌,但这仅限于统计阶层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