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人死亡两亿人受灾的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

作者&投稿:胡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即使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能上天入海、遨游太空了,但是对大自然 ,依旧心存敬畏。因为大自然的力量,不是渺小的人类可以抗衡的,它时不时地会敲一敲人类,来一场地震、山洪或者海啸之类的。比如说唐山大地震、印尼海啸、1942年河南大饥荒等等,都给人类造成了难以计数的损失。我国历史上,也是灾荒不断,严重时甚至导致王朝覆灭,朝代更替,比如明朝,就是在灾荒和农民起义中走向了毁灭。到了晚清时期,华北地区爆发了一场世所罕见的大灾荒,受灾人众达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而且还有1000万人因灾死亡,灾区犹如地狱,出现了人吃人的画面。

大灾荒,丁戊奇荒

这场灾荒就是“丁戊奇荒”,发生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中国北方的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方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旱灾,并逐步影响到周围省份,连江南地区都受到了影响。这场灾难一直持续到1878年,整整4年。刚开始时,北方各省出现大旱,禾苗晒死,庄稼歉收,有的农民甚至颗粒无收。晚清时期,农民们本身就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了,又遇上灾年,只能沦为流民,外出逃荒。

到了1877年,灾荒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之势,特别是河南和山西这两个地方,富饶的中原大地,变成了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人间地狱。旱灾还带来了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漫山遍野飞来和灾民抢食,能下肚的东西统统都被吃了,灾民们实在是没有东西可吃了,于是“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饥饿难当的灾民,开始卖儿卖女、聚众抢粮、甚至劫掠弱小者为食,有人还立出“王法难犯,饥饿难当”的大旗。在重灾区,每天都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有吃死人肉的,也有将劫掠来的老人和小孩活杀而吃的,真是惨绝人寰,宛如人间地狱!就算是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是奄奄一息,还受到瘟疫的威胁,河南几乎十人九病,山西因疫而死者达十之二三。

赈灾

如此大的灾荒发生,把清政府统治者搞得是焦头烂额,虽然下派了一些赈灾大臣下去,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财政非常紧张,很难拿出大笔的钱款进行赈济。所以赈灾方面,大部分还是依靠的民间赈济。

一是江南士绅,他们自发到华北灾区赈灾,主要救助儿童;二是外国教会,当时的外国教会,也积极投入到了赈灾的队伍当中,但是因为洋人的身份,他们很难在灾区立足,特别是河南地区,教会的赈灾人员遭到了强烈抵制;三是设立“粥厂”,就像电视剧里的一样,给灾民们熬粥喝。“粥厂”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士绅自发设立的。四是拦截收容难民,北方大灾,大量灾民涌入江南地区,当时的杭州、扬州、苏州等地都是人满为患、难民遍地,于是地方官们在城外开辟“粥厂”,拦截难民,统一管理。在江南士绅和官方的通力合作下,江南一带,虽然难民遍地、社会秩序混乱,但好在没有发生大的暴动和骚乱。



千万人死亡两亿人受灾的丁戊奇荒到底有多可怕?
答:到了晚清时期,华北地区爆发了一场世所罕见的大灾荒,受灾人众达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而且还有1000万人因灾死亡,灾区犹如地狱,出现了人吃人的画面。大灾荒,丁戊奇荒 这场灾荒就是“丁戊奇荒”,发生于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中国北方的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方发生了...

清末时期的“丁戊奇荒”是什么,到底有多可怕呢?
答:10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中国曾出现了一次“丁戊奇荒”:长达3年,光饿死就达1000万人,2000万人受了灾。1875年,4岁的光绪帝刚继承皇位,而也就在这年,鲁、豫、陕、晋等多个粮食产地遭遇了可怕的蝗虫光顾以及长久的旱灾。长期的旱灾让需要雨水滋润的农田歉收,而可恨的蝗虫又把好不容易生...

晚清“丁戊奇荒”多可怕?
答:“丁戊奇荒”便是这一干旱现象所造成的,是发生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至四年(1878年)之间的一场特大旱灾饥荒,尤其是在1877年到1878年更是达到了受灾范围的顶点,1877年是为丁丑年,1878年是为戊寅年,因此这场灾荒史称“丁戊奇荒”。之所以用“奇荒”来形容,是因为这样的荒灾在历史上也实属...

晚清时期的丁戊奇荒,千万人暴尸街头,年轻女子不如一盒罐头值钱_百度...
答:在晚清后期,1877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大饥荒,又称为“丁戊奇荒”,这场饥荒几乎席卷整个中国,把人间变成了地狱,受灾面积之大,时间跨度之长,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在这场饥荒中死去,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有2亿人无家可归。河南是“丁戊奇荒”中最大的受害者,它身处腹地,而且多数是平原,适合种植粮...

历史上丁戊奇荒有多严重
答: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历丁戊奇荒的四年间,受灾人数多达两亿,占据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而在丁戊奇荒中死去的人数就多达1300多万人,而受灾最严重的山西省死亡人数便占据了500多万,可见灾情严峻可怕之处,关于丁戊奇荒死了多少人的介绍便到这里结束了,灾难无情,愿不再重演。丁戊奇荒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

晚清的“丁戊奇荒”是怎么回事?为何说十分可怕?
答:丁戊奇荒发生在十九世纪末的晚清光绪年间,由于当时正好是丁丑年到戊寅年间,因此就被称为丁戊奇荒。在当时晚清时期北方的各大省份都出现了干旱的情况,一到冬天雨水更加稀少,导致第二年旱情不断加重,灾害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干旱范围几乎覆盖半个国土面积,受灾人数高达两亿。其次还有部分地区发生蝗灾等...

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为什么造成上千万人死亡?
答: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仅在人口方面便造成千万以上的损失,受灾害影响民众直接上亿,而这等灾荒无外乎天灾人祸。光绪年间的持续天灾乃是起因,然后清政府救灾不力,甚至官员人祸更加剧了灾祸的扩大。甚至当时时任大清北洋大臣李鸿章与山西巡抚曾国荃曾通信,如若再无降雨,我等便于大清王朝一道赴死之言论,...

年轻女子不值千文!晚清的“丁戊奇荒”到底是怎样的?
答:当时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涉及省份多达数十个,造成数千万的人被饿死,紧接着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当时的清朝宛如人间地狱。自古以来天灾人祸都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清朝历史记载,光绪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清朝爆发了一场非常大的灾难,这场灾难被称为丁戊奇荒。咸丰帝去世之后传位于光绪,由于光绪帝年龄幼小,...

清朝的“丁戊奇荒”流民千里,为什么没有流民起义?
答:明末大量的流民导致流民起义,那么为什么清代的丁戊奇荒,没有流民起义呢?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批准在各地大量设立“粥厂”一为救济灾民,二为限制灾民流动。从李鸿章到军机处,至太后,都深感“防止灾民流动”的紧迫性,也因此不惜血本地加大各地的赈灾力度,各地严防死守,就连没受灾地区,也设立是“...

难民上亿,年轻女子不值一个鸡蛋的“丁戊奇荒”有多恐怖?
答:所以,这些人开特地展开了对孩童的保护行动。总结 当国家腐败之时,是经不起任何风雨的,一旦发生什么,最遭殃的始终是百姓。在丁戊奇荒中,也可以看见,很多关心灾情的人,他们慷慨解囊,救百姓于水火只中,这也证明了,不管在什么时代,中国总是会有一群中流砥柱在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