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哪些制度体现了对劳动者劳动权益的保护

作者&投稿:乌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与需要履行的义务是相统一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现在请跟我们一起来学习宪法、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需要履行的义务吧。
      一、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2.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3.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劳动法对日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一周休息时间、公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年休假、婚丧假等作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4.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6.劳动者享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第七十六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7.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第七十八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8.劳动者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二、劳动者需履行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款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我国的《劳动法》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同时,该法确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另外,该法还明确了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明制度,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为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此外,《劳动法》肯定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成果,对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

劳动保护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在法律层面上做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合同法》既坚持了《劳动法》所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又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主要体现在:针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问题,明确了建立劳动关系...

新劳动法规章制度是什么?分别针对哪些企业?
答:新劳动法规章制度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分别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

3.试述我国劳动法对劳动纪律的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
答:劳动法是劳动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对劳动纪律的规定所体现的立法精神是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共同决定,这个问题上用人单位没有单方决定权。

...下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应体现在哪些个方面,劳动法的实施到位体现在哪些...
答:因此,必须要加强劳动管理的部门或科室的建设。由其全面组织、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备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其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合同管理程序。按照《劳动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要求,从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到签订劳动合同、录用备案,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

l劳动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各尽所能”是“按劳分配”的前提,调整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首先,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可以“尽其所能”。对于尚未建立劳动关系的...

新劳动法实施后,对劳动者保护较多,企业如何自我保护
答:经济补偿金支付体现劳动价值 《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合同终止也要补偿,既体现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诚信履行劳动合同员工的一种鼓励,也体现了对员工离职后可能面临的“生存权”问题的保护。至于补偿标准是否过高,这实际提出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制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同步提高的问题。只要是...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答: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

新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
答:因此本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使劳动合同能够明确、全面、具体,更好的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一、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在法律规定了必备条款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合同缺少此类条款,劳动合同就不能成立。我国 劳动法 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有哪些保护
答:此法条虽然规定了用人单位制订劳动规章时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但毕竟还是把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权利赋予了用人单位,保护了用人单位经营的自主权,有利于加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管理。(二)服务期违约的赔偿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在劳动者上岗前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但是,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