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藏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逻辑思维 方法 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的方法,是逻辑思维的活动程序和格式,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也是人们获得间接性的知识或探求新知识的逻辑工具。 明白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我们进行逻辑思维的前提。那么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假设法

  假设法就是对于给定的问题,先做一个或多个假设,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来分析,如果与题目所给的条件矛盾,就说明假设错误,然后再用 其它 的假设。

  排除法

  排除法:已知在有限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于一个答案,不知道它是否正确,但是知道这个答案之外的其它答案都是错误的,所以推断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著名侦探福尔摩斯说过:“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不管有多么的不可能,那都是真相。”

  反证法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从反论题入手,把命题结论的否定当作条件,使之得到与条件相矛盾,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常见步骤:

  第一步: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第二步:从这个命题出发,经过推理证明得出矛盾。

  第三步: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等级和阶段

  等级:事物的发展过程分为多个等级,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入相应的等级。

  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入相应的阶段。

  等级和阶段的作用:

  (1)区分作用。一些事物可以按照所处的等级或阶段来进行区分。

  (2)描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事物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或者一个事物发展到什么等级了。

  筛选思维

  筛选:通过淘汰的方式对事物进行的挑选。

  对于多层筛选,需要为每层都设置通过的条件,符合条件的事物可以通过,不符合条件的事物被淘汰掉,那些符合条件的事物再进入到下一级别筛选,从而实现一层一层的筛选。

#FormatImgID_0#

  限定思维

  限定是为了缩小范围。语言中的定语就是为了限定主语和宾语,从而缩小主语和宾语的范围。

  (1)用形容词限定主语:

  例如:“猫”→ “黑色的猫”。“黑色的”这样的限定,就缩小了指定的猫的范围。

  (2)用名词所有格限定主语:

  例如:“猫”→ “小明的猫”。“小明的”这样的限定,就缩小了指定的猫的范围。

  (3)用数词限定主语:

  例如:“两只猫。”“两只”是数量上的限定。

  计算法

  定性决定事物的性质,而定量是决定事物的数量,很多时候要用计算法来解决事物的定性和定量问题。

  (1)计算法解决关于定性的问题:

  例如:计算质子数来决定化学元素。

  例如:计算分数判断考试及格还是不及格。

  (2)计算法解决关于定量的问题:

  例如:在商店买了几件商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表格法

  表格上的一个值,是由某一个行值和某一个列值所确定的一个值。

  计算机的SQL数据库的数据就是以表格的形式展现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很多信息以表格的形式来组织。

  时间与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点线面体

  点组成线,线组成面,面组成体。

  数学上,一条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

  一根直线是一维的,一根曲线则是二维的。

  一个平面是二维的,一个曲面则是三维的。

  体是三维的。

  作图法

  作图法可以描述有些时空关系的问题。

  例如:基于一维坐标轴的绘图、基于二维坐标轴的绘图、基于三维坐标轴的绘图、基于极坐标的绘图、矩阵绘图、流程图绘图等。

  集合

  子集:对于两个非空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交集:一般地,给了两个集合A和B,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

  并集: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和B,把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

  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S中的补集。

  建模

  对事物建立模型,就是按照需要,留下重要部分,去掉次要部分,从而简化事物、突出重点。

  聚集形式

  第一种:按功能聚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或者功能互补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第二种:按性质聚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在水中,很多疏水的物质趋于聚集),或者性质相反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例如:一个磁铁的南极和另一个磁铁的北极,相互吸引。)

  第三种:按传输关系聚集。前一个事物的输出是后一个事物的输入,为了方便传输而聚集。

  第四种:按照时间关系而聚集。

  第五种:随机聚集。

  上位效应

  一个事物的选择受上一个事物的控制,既以上一个事物的选择为前提。

#FormatImgID_1#

  (1)肯定上位:上一个事物选择否定,才轮到下一个事物选择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个事物选择肯定,下一个事物就没有决定的机会。

  (2)否定上位:上一个事物选择肯定,才轮到下一个事物选择肯定或否定,如果上一个事物选择否定,下一个事物就没有决定的机会。

  例如:遗传学中的显性上位和隐性上位就是这个原理。

  定性与定量

  定性决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决定事物的数量、程度。

  例如:植物开红花或白花是定性,植物的高低则是定量。

  例如:黑鼠和白鼠的皮毛颜色是定性,而鼠的体重是定量。

  增、减、换

  (1)增是事物的增加,分为重复增加和不重复增加。

  例如:有的DNA插入了重复的序列,形成了重复的DNA片段。有的DNA受到异位DNA的插入,形成了增加但不重复的DNA。

  (2)减是事物的减少。

  例如:有的DNA片段缺失了。

  (3)换:就是替换,就是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例如:基因的点突变,就是碱基发生了变化。

  与“增、减、换”相对应的是“增、删、改”。“增、减、换”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发生的,而“增、删、改”通常是人为发生的。

  转化与代换

  (1)转化:

  事物的转化,按照性质,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事物由一个状态转化为另一个状态。

  第二种:一个事物转化为另一个事物。

  事物的转化,按照方向,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单向转化。例如:纸在燃烧时,转化为灰,但是灰不能转化成纸。

  第二种:双向转化。例如:很多化学反应是可逆的。

  (2)代换

  代换和转化不同,代换是用另一个事物替换原来的事物。最常见的代换是等价代换。

  继承与补充

  (1)继承:

  继承分为两种:

  第一种:扬弃继承:新事物继承旧事物中好的方面,抛弃旧事物中不好的方面。

  第二种:权限继承:新事物只继承旧事物中新事物有权继承的方面。

  (2)补充:

  继承后,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新事物对旧事物补充新的内容。

  第二种:新事物不补充新的内容,就是只保持继承下来的内容。

  补充分为两种:

  第一种:补充好的方面,从而继续发展事物。例如:在前人创造的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完善。

  第二种:补充坏的方面,从而阻碍事物的后续发展。例如:三国时期,蜀国的刘禅继承刘备的大业,却补充了坏的方面,以至于蜀国最终灭亡。

  短板原理

  短板原理又叫木桶原理,就是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围成水桶的最短的那个木板,从而用来说明:对于有些事物,短处起到决定性作用,而长处却不起决定性作用。

  语言逻辑

  第一, 句子 (事件)关系:

  1.因果关系。

  意义:原因产生结果。

  关键词:因为、所以、因此。

  2.前提条件关系。

  意义:实现事件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只要、就可以、才能。

  3.目的关系。

  意义:做事都有目的。

  关键词:为了、使。

  4.顺序关系(承接关系)。

  意义:事件发生有先后的顺序。

  关键词:然后、之后。

  5.并列关系。

  意义:几个事件可以同时发生。

  关键词:同时。

  6.选择关系。

  意义:按照目的进行选择。

  关键词:还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

  7.递进关系。

  意义:一步步的加强或增加性质。

  关键词:不仅...而且、不但...还。

  8.转折关系。

  意义:先肯定,然后部分否定。

  关键词:但是、可是、却、然而、虽然...但是。

  9.假设关系。

  意义:假想的事件。

  关键词:如果、假如、要是、如果...那么。

  第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和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

  充分条件:A可以推导出B,A就是B的充分条件。

  例如:因为A,所以B。

  例如:A,才能B。

  必要条件:B可以推导出A,但是A不能推导出B,A就是B的必要条件。

  例如:因为B,所以A。

  例如:B,必然A。

  充要条件:A可以推导出B,B也可以推导出A,A就是B的充要条件。

  例如:因为A,所以B,并且因为B所以A。

  例如:A才能B,并且B,必然A。

  逻辑与:多个条件都必须具备才行。

  逻辑或:多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个就行。

  逻辑非: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就行。

  1.A是B的充要条件,B多个充要条件之间是逻辑与的关系,都必须满足。

  逆推:事件B发生了,意味着事件B的所有充要条件都发生了。

  例如:

  充要条件:有钱才能旅游,旅游必须有钱。

  充要条件:不下雨才能旅游,旅游必须不下雨。

  如果旅游,必然有钱并且不下雨。(注意:是逻辑与的关系)

  2.A是B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那么B的多个充分条件之间是逻辑或的关系。

  例如:

  充分条件:周末才能旅游,但是旅游不一定是周末,也可以是放假的节日。

  周末或者放假的节日才能旅游。(注意:是逻辑或的关系)

  逻辑思维的方法

  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

  1.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到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方法,取得新颖性结论的过程,就是演绎推理法

  例如:一切化学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惰性气体是化学元素,所以,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这里运用的就是演绎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法。三段论法就是从两个判断中进而得出第三个判断的一种推理方法。上面的例子就是包含着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是一切化学元素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一般的原理原则,叫做三段论式的大前提。第二个判断是"惰性气体是化学元素"--指出了一种特殊情况,叫做小前提。联合这两种判断,说明一般原则和特殊情况间的联系,因而得出第三个判断:"惰性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确定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结论。

  只要作为前提的判断是正确的,中间的推理形式是合乎逻辑规则的,那么,必然能够推出“隐藏”在前提中的知识,这种知识,尽管没有超出前提的范围,但毕竟从后台走到了前台,对我们来说,往往也是新的,而且由于我们常常是为了某种实际需要才做这种推理,其结论很可能具有应用价值。这样演绎推理的结论就可能既具有新颖性,又具有实用性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的 逻辑思维的方法 ↓↓↓

 



高中数学思维模式
答:二、逻辑方法 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罗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罗辑思维,在解决逻辑推理问题时使用广泛。三、逆向方法 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

常用的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那几种?试述他们的特点和作用?
答:编辑本段逻辑证明的两种方法 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二,间接证明。间接证明又称反证法,它是通过证明反论题的虚假,从而判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运用间接证明方法进行证明,一般有三个步骤:(1)设立反论题(即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

高中数学思想与逻辑:11种数学思想方法总结与例题讲解
答:10个点中任取4个点取法有 种,其中面ABC内的6个点中任取4点都共面有 种,同理其余3个面内也有 种,又,每条棱与相对棱中点共面也有6种,各棱中点4点共面的有3种, 不共面取法有 种,应选(D). 策略二:局部向整体的转化 从局部入手,按部就班地分析问题,是常用思维方法,但对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却需要从总体...

浅谈数学中的逻辑方法之归纳与推理
答:思维是人对事物的一般性与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又是一个复杂而高级的心理过程。按是否可程式化,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基本类型。数学从它产生的年代起,数学与逻辑就是不可分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数学中最常用与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所谓逻辑推理就是指根据已知的判断,遵守...

数学思维和方法有哪些内容
答:1、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一、转化方法:转化思维,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转化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通过改变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寻求最佳方法,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二、逻辑方法:逻辑是一切思考的基础。罗辑思维,是人们在...

逻辑思维的维度包括
答:以决定是否采纳。评估方法常用的有成本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收益法、假设开发法。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能力截然不同。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式。它基于观察和经验,通过引申和概括,从具体的个别事例中推断出普遍规律或原则。归纳推理是隐含假设和可能性的推理形式,常用于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等领域。连贯性原则 逻辑思维还依赖于连贯性原则,即在推理过程中保持思维的一致和内在的逻辑连贯性。连贯性原则...

如何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效数学教学
答:小学数学的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单纯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生涯铸就良好的基石。 二、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1.演绎与归纳法 演绎和归纳是数学学习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含义就是将特殊的数学问题...

如何训练逻辑思维
答:科力普省心购给出三个建议:第一,通过阅读来锻炼总结能力;平时要养成看书善于总结的习惯。想一想别人是怎么论述一件事,怎么构建严密的推论,你能从文章中总结归纳出多少个观点等,这些思考,都可以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脑子,不要看完就算。思考一下别人的论证有没有道理...

如何系统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答:关于记忆的方法有很多,书店里也有很多,你只要有决心,努力就会有进步的。人到了30岁以后记忆力就开始下滑,所以利用年轻的时候多学一些东西。 1、灵活使用逻辑。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何来?熟能生巧。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