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孺子善谏意思

作者&投稿:郸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孺子善谏的字词解释

1、吴王:指吴王阖闾。

2、荆:楚国。

3、左右:左右大臣。

4、欲:想,想要。

5、告:告知。

6、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7、少孺子:年轻的人。

8、操:持,拿。

9、三旦: 三个早晨。

10、其:代词,代指门客中那个想劝谏的青年。

11、居:停留,居住。

12、附:同“跗”脚背。

13、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14、旁:旁边。

15、顾:考虑。

16、患:灾祸。

17、伐:征讨,讨伐。

18、延:伸长。

2. 《宋濂善谏》文言文翻译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3. 文言文翻译唐李绛善谏

唐朝时的李绛,善于进谏.皇帝有次要降罪于白居易,李绛说:“陛下容许群臣直言,所以大家才敢进谏.白居易的心愿只是要贡献自己的忠诚,如今陛下要降罪于他,只怕天下的人从此就要把嘴巴闭上了.”皇帝对李绛的意见很高兴,没有治白居易的罪.

皇帝曾经责怪李绛说话太过分,李绛哭着说:“臣如果因为怕陛下左右的人,而爱惜自己,不敢进言,那臣就是有负于陛下.如果我进言了,但陛下不喜欢听,那是陛下辜负了臣.”皇帝的怒气就此消解.

先父说:“李丞相是好臣子,他喜欢直言进谏,不和小人为伍.李吉甫虽然总是逢迎皇帝,宪宗每每还是认为李绛说的对,就是因为李绛知无不言,言无不中,所以虽然他屡次冒犯天威,触怒皇帝,但总是能反复陈说,以启发皇帝的想法.如果不是立心忠诚、正直的话,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4. 刘善明文言文整篇翻译

刘善明,是平原人。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自己吃粥,打开自家的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活了下来。他年少时爱在静处读书,刺史杜骥听说他的名声想等候一见,他却推辞不见。宋孝武帝看到他策对时谈话论刚毅正直,感到非常非常惊异。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转移到桑乾。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皇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都为他叹息,当时人们都称颂他。他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两郡的太守。善明因为母亲还在北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元徽初年,朝廷派遣使者去北方,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就推选同乡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刘善明于建元二年去世,皇帝下诏说:“刘善明政绩显著,不幸去世,我在心中痛悼,赐给他谥号烈伯”。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5. 香居善谏 的古文翻译

译文:

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设下三百扇门。凭借齐国的强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楚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淫乐,臣斗胆问楚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楚国的贤臣数以千计,但是没有一个人敢于进谏,臣斗胆问荆楚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

“现在君王盖大宫殿,占地超过百亩,设下了三百扇门。凭齐国的强大,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步出去。齐宣王说:“香子请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我请求现在就停止修建宫殿。”赶紧召来记事的官员说:“记下:我品行不好,喜爱盖大宫殿,香子阻止了我。”

原文: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

居曰:“今主为大室,三年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

扩展资料

《新序》是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历史故事类编,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仅存十卷。后经曾巩搜辑整理,仍厘为十卷。内《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二卷。

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所记史事与《左传》、《战国策》、《史记》等颇有出入。作者尚编有《说苑》一书,性质与此类似,“叶公好龙”典故就是出自此书。

《新序》是历史故事类编,是刘向现存最早的一部作品。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

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其中刘向对《谷梁传》很有偏见)、《庄子》、《荀子》。

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广常人世认为虽然这些卷的标题中有“杂”字,但实际上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通过一系列的范例藉以说明一个好的 *** 的基本因素。

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这些贤能之士不应动摇自己告诫和谴责残暴或愚蠢的国君的职责的建议。



孺子善谏文言文翻译
答:孺子善谏文言文翻译如下:吴国国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诫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门客中有一个青年想要劝诫吴王但又不敢,于是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游玩,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晨如此。吴王问道:“你过来,有什么必要让衣服(被露水)都沾得这样湿呢!”青年回答:“园...

文言文孺子善谏意思
答:1. 孺子善谏的字词解释 1、吴王:指吴王阖闾。2、荆:楚国。3、左右:左右大臣。4、欲:想,想要。5、告:告知。6、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7、少孺子:年轻的人。8、操:持,拿。9、三旦: 三个早晨。10、其:代词,代指门客中那个想劝谏的青年。11、居:...

孺子善谏中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答:《孺子善谏》是古文吴王欲伐荆的典故总结。原文是说战国时期,吴国国王执意想要攻打楚国,门客中有一个青年,想劝谏有怕惹怒他,于是以自身的行为提醒吴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吴王被婉转的劝谏说动了,意识到危害后放弃了伐楚的打算。这个典故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孺子善谏的介绍
答:”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前...

孺子善谏,进谏者善在何处
答: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孺子善谏,文言文中形容吴王的成语?
答:【解释】: 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举例造句】: 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是不容易的。【拼音代码】: zcjg 【近义词】: 知过必改 【反义词】: 屡教不改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谦虚 【故事】: 尚 书 令 左 雄 曾推荐 冀 州 刺 史 周 举 为 尚 书,又推荐 冀 州 刺 史 冯 ...

孺子善谏的译文
答:孺子善谏的译文如下:吴国国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诫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门客中有一个青年想要劝诫吴王但又不敢,于是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游玩,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个早晨如此。吴王问道:“你过来,有什么必要让衣服(被露水)都沾得这样湿呢!”青年回答:“园子里...

孺子善谏的译文
答: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击它。这三种动物,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孺子善谏的字词解释
答:7、少孺子:年轻的人。8、操:持,拿。9、三旦: 三个早晨。10、其:代词,代指门客中那个想劝谏的青年。11、居:停留,居住。12、附:同“跗”脚背。13、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14、旁:旁边。15、顾:考虑。16、患:灾祸。17、伐:征讨,讨伐。18、延:伸长。

孺子善谏中的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击它。这三种动物,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吴王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吴王最开始非常独断,但是听了劝说后也改变了想法,也是一个愿意听别人建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