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积累

作者&投稿:登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语文第二册诗词~

毛泽东诗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
中国现代诗五首:死水 再别康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热爱生命 双桅船
外国诗四首:致大海 我一无所求 底片 黑八月
中国现代诗四首:欢乐 雨巷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山民
诗歌四首:长江之歌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那就是我 弯弯的月亮
文言文:阿房宫赋 赤壁赋 项脊轩志 与妻书 逍遥游(节选) 论毅力(节选)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过秦论》

重要词语——课后练习题三
其他的
蒙故业,因遗策(蒙,承接;因,沿袭)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吝惜; 致,招纳)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策,马鞭;御,驾御、统治)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追亡逐北(逃亡的军队)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蹑,置身于;阡陌,本指田间小道,这里指田野、民间)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高、强)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引、招致)

通假字——

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孝公既没(没,通“殁”)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词类活用——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名作状,用席子,用包裹,用囊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名作状)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军队,动作名)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以破瓮作,名作状;绳,以草绳系,名作状。牖,作窗子;枢,系户枢,都是名词作动词)

天下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名作状;响,像山谷回声一样,名作状;景,像影子一样)

2.《鸿门宴》

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使进入)

张良出,要项泊(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傒(西,通“隙”,隔阂、嫌怨)

重要字词——课后练习题三

其他:

以备他盗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妇女无所【幸】(宠爱)

故【幸】来告良(幸亏)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详细)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全部)

大王来何【操】(携带)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军,名词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名词作动词)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使动)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一样,名词作状语)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善待)

3.《兰亭集序》

通假字——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重要词语——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信】可乐也(实在、真)

【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茂林【修】竹(高高的)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到达、王)

【临】文嗟悼(面对)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词类活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作动词)

4.《归去来兮词》

重要词语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扶老,拐杖)

云无心以出【岫】(山穴,此处泛指山峰)

【景】翳翳以将入(太阳)

【善】万物之得时(喜欢、羡慕)

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三径【就】荒(将要)

词类活用——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原意是船桨,这里名作动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

5. 师说

文字通假——
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重点实词——

1.“道”字的用法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道听途说(道路);

2.“惑”字的用法

惑而不从师(有了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蛊惑人心(迷惑)

3.其他

其【下】圣人(低于);不耻【相】师(互相);

4.“传”“师”“从”见书后练习二

重点虚词:

1.虚词“其”的用法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他们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亦(他们);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的;)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其皆出于此乎(这)

2.虚词“之”的用法

择师而教之(他);郯子之徒(这些);句读之不知(宾语提前标志,助词)

“也”“则”“于”“乎”“所以”见书后练习三

词类活用——
1.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3. 而【耻】于学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 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 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 阿房宫赋

重点实词——

1.“一”字的用法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副词);而或长烟一空(全,都、副词);上食埃土,下引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合纵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名词)

2.“爱”字的用法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动词);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动词);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吝惜,动词);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动词)

3.“取”字的用法

奈何取之尽缁铢,用之如泥沙(夺取,动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动词);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动词);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字的用法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名词)

重点虚词——

“焉”“而”“夫”的用法见课后练习三

词类活用——

⑴名词的活用

①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② 【族】秦者,秦也(名作动,族灭)

③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作动,变成焦土)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意动,以……为鉴)

⑵其他重要的活用现象

① 燕赵之【收藏】(动作名,收藏的宝玉)

② 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7. 《 谏太宗十思疏》

文字通假——

【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毋”,不要)
重点实词——

1.“安、信、求、治”字的用法见书后练习二

2.其他重要实词的用法

(1)“当”字的用法

人君当神气之重(掌握,主持,动词);各当时而立法(适应,相当,动词);安步以当车(当作,动词);岂非用赏罪当邪(适合,得当,形容词)

(2)居域中之大(占据);承天景命(大);克终者盖寡(能够);虽董之以严刑(监督)

重点虚词——
1.“以、哉、所”见书后练习三

2.“而”字的用法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垂拱而治(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词类活用——

1. 形容词的活用:

(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宏兹九德(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2)居域中之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简能而任之(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3)乐盘游(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 其他活用现象:

必竭诚以待下(方位名词作一般名词,指臣民);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诚能见所欲(动词作名词,喜好的东西)

8. 《种树郭橐驼传》

文字通假—— 缫而绪(通”尔”,你们)

重点实词——
“寿,性,致,害”字的用法

1.寿且孳(使……长寿)/沛公奉卮酒为寿(健康)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本性)/凡植木之性(方法)/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性”资质)

3.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使……尽)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
不爱珍器重宝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4.不害其长而已(妨害)
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伤害)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重点虚词 “其”的用法 见书后练习.
词类活用——

1. 名词的活用

a. 【名】我固当(名作动,起名)

b. 早【实】以蕃(名作动,结果实)

c.非能使木【寿】且孳(名作形 ,长寿)
d.【爪】其枯以验其生枯(名作动,用指甲滑破)

e. 而卒以【祸】(名作动,造成祸害)

f.早【缫】而【绪】(名作动,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理出丝的头绪)

g.早织而缕【线】(名作动,纺线)

h.【字】而幼孩(名作动,养育)

2.其他重要的活用现象

a.以【致】其性焉尔(使动用法,使……尽)

b.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作动,保全)

c.非有能【硕茂】之也(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

d.鸣鼓而【聚】之(使动用法,使…….聚集)

e.又何以【番】吾生而【安】吾性耶(使动用法,使繁盛;使安定)

现代汉语语法:第三节 词类(下)
一,各类虚词的语法特征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汉语由于缺乏印欧语言那样的词性变化,许多语法意义要靠虚词来表示.例如,表示动作的完成须在动词后加"了";表示动作的持续须在动词后附上"着";表示并列常在前后两项之间加上"和"或"并";表示偏正关系常在偏项与正项之间加上"的"或"地".因此,掌握每一类虚词的语法意义,了解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对准确地表达思想和理解话语都有很大的帮助.汉语虚词的用法有灵活的一面,也有固定的一面.所谓灵活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差不多.如"他的哥哥"和"他哥哥","玻璃被打破了"与"玻璃打破了"意思差不多.所谓固定的一面是指加不加虚词意思不一样.如"爸爸的妈妈"和"爸爸妈妈","吃了饭"和"吃饭"意思不一样.讲语法,主要讲明后一种情况.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和附着的是各类实词和词组.根据实词与虚词之间不同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下列各类.
〈一〉介词
1,介词的语法特征:
(1)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如:
从明天(开始)(表示时间) 在家(自修)(表示处所)
按原则(办事)(表示方式) 把作业(做完)(表示对象)
(2)介宾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从车上下来""比他高".有的介宾结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桌子上的书".少数介宾结构可以充当补语,如"工作到深夜""睡在床上".介宾结构不能做谓语.
(3)"在,向,于,到,给,自"等可以直接附着在动词或其他词语后边,构成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动词.如"落在我身上""奔向二十一世纪""取决于你的考试成绩""勇于实践""走到了目的地""献给人民""来自纽约".
2,介词的分类
(1)表示时间方所:从 自 自从 于 打 到 往 在 当 朝 向 顺着 沿着 随着
(2)表示方式:按 照 按照 依 依照 本着 经过 通过 根据 以 凭
(3)表示目的:为 为了 为着
(4)表示原因:因 由于 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对 对于 把 向 跟 与 同 给 关于
(6)表示排除:除 除了 除去 除非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上述介词中的"着,了,过"是语素,不是动态助词.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有些词还兼有介词和动词两种功能.如"在,为,比,到,给,朝,经过,通过"等.
他为谁 为大家.(动词)
我们为人民服务.(介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动词)
学校的大门朝南开着.(介词)
今天我们比技巧.(动词)
你比他强.(介词)
计划通过了.(动词)
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认识.(介词)
二者的区别在于:
(1)动词能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介词不能.
他在不在宿舍 (动词)
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在"为介词,不能改为"在不在")
(2)"X+宾"的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若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若没有别的动词,"X"是动词.如:
火车到站了.(动词)
火车到十一点钟才进站.(介词)
他在宿舍.(动词)
他在宿舍住.(介词)
他住在宿舍.(介词)
(3)大部分动词能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
汽车经过了八一桥.(动词)
经过认真的考虑,他决定到新疆去.(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二〉连词
1,连词的语法特征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没有修饰作用.从连接的成分看,有的是词或词组,有的是分句.从连接的方式看,有的表示联合关系,有的表示偏正关系.每个连词必定连接一定的成分并表示一定的关系.如:
讨论并通过("并"连接两个动词,表示联合关系)
因为今天要办很多事情,所以天刚亮他就出门了.("因为...所以"连接的分句,表示偏正关系)
2,连词的分类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连词分为两大类:表联合关系的和表偏正关系的.
(1)并列连词(表示联合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的: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而 而且 或 或者
B,连接分句的:并 并且 于是 从而 甚至 况且 何况 然后 接着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或者...或者
与其...宁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2)偏正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A,连接词或词组:而
B,连接分句:而 只有 只要 尽管 不过 不论 任凭 以免 以便
免得 除非 就算 假使 即使 如果 以致 因此 由于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3,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的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以连接分句.如:
a,并,并且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今年的工作计划.(连接动词)
教室干净,明亮并且温暖.(连接形容词)
他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并在同年入党.(连接分句)
b,不但...而且
水库不但要修,而且要修好.(连接分句)
不但在这个车间,而且在全厂都实行了承包制.(连接介宾词组)
c,而
"而"这个连词用法不同,则意义不同.既可用作并列连词又可用作偏正连词;既可连接词或词组,又可连接分句.
文笔简练而生动 少而精 战而胜之(顺接)
经验是宝贵的,而经验的获得又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顺接)
这里已经春暖花开,而北方还是大雪纷飞的季节.(转接)
这种苹果大而不甜.(转接)
(2)同一类型的连词用法有区别."和,跟,同,与"都可以连接词或词组,但有一些区别."跟,同"用于口语,"与"带有一些文言色彩,口语里用得少,文章里用得最多的是"和"."及"和"以及"也有不同的地方,"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不能连接动词,也不能连接分句."以及"没有这些限制,其前面还可以用逗号隔开.
(3)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如"因为,由于,和"等.
因为天下大雨,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可以用如下方法区别:
A,和,跟,同,与
作为连词,它们表示并列,所连接的各部分平等,不分主次,因此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如:
"他和我都去过北京"换成"我和他都去过北京"意思不变.
作为介词,它们前后两部分有主次之分,不能互换.若调换位置,意思就变了.如:
我和他谈过这件事.(以"我"为主)
他和我谈过这件事.(以"他"为主)
B,因为,由于
二者作连词和作介词的意义相同.区别在于:作连词用时,连接的是分句;作介词用时,连接的是名词性词语.如:
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4)有些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也可以用来连接分句,它们与连接分句的连词的区别是:关联副词既有关联作用,又有修饰动词的作用,因而只能出现在动词之前,不能出现在主语之前.连词只表连接,因而既可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后.如:
他虽然没有听懂,却没有再问.
虽然他没有听懂,但他却没有再问.
(5)有的连词还可以连接句子或句群.如"因此,但是,可是,所以"等.
〈三〉助词
1,助词的语法特征是附着在词或词组的上边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如"你见到了新来的老师吗 ""了"附着在"见到"后面表示完成,"的"附着在"新来"后边,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
2,助词的分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
这三个助词是定,状,补的标志.它们连结词组中的偏项和正项,都念轻声"de".
A,的
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体词性偏正关系.中心语一般为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词或动词.如"全新的计划,受表扬的这个班级,书的海洋,式样的新颖,品质的高尚,春天的到来".
还可以附在动词,形容词,代词及词组的后面组成"的"字结构.如"穿的,大的,他们的,去参观的".有时还附着在联合结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弄点豆儿什么的""买些文具什么的".
B,地
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谓词性偏正结构.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形容性的.如"很快地订出计划,好好地休息,不断地前进,颜色格外地鲜艳".
"形.de.及物动词"这一格式中的"de"既可以是"地",也可以是"的".如:
认真(地/的)分析(原因) 科学(地/的)处理(废品)
严格(地/的)训练(队员) 全面(地/的)掌握(情况)
这类偏正结构用"地"还是"的"取决于它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出现在谓语位置上,用"地",如"大家要认真地分析原因""我们应该科学地处理废品".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用"的",如"对于事故的原因,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张教练正在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出现在主语的位置上有三种情况:
a,若受体词性词语修饰,用"的'.如:
一次科学的处理能使废品变为宝贝.
李工程师的科学处理使废品变为了宝贝.
b,若动词已带上宾语,用"地".如:
认真地分析问题很重要.
科学地处理废品是当务之急.
c,若这个偏正结构仅为"形.de.及物动词"结构,用"地"和"的"均可.若用"地"侧重动作性,若用"的"则侧重名词性.如:
严格地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动作性)
严格的训练很有必要.(侧重名词性)
C,得
用于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构成补充词组,中心语为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如"唱得很好""说得大家都笑起来了""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冷得发抖".
(2)动态助词(也叫时态助词):着,了,过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附着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都念轻声."着"表示动作进行或持续,如"正在研究着""我吃着饭呢""手里拿着一本书"."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实现,如"吃了饭""买了电脑"."过"表示动作已成为过去或成为经验,如"看过,吃过,去过,学过".
(3)其他助词:们,所,似的,来,多,把,初,第等.
A,们
"们"是个复数助词,经常附着在表人名词和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后面,表示"群"的意义.如"先生们,我们,你们".表示事物的名词一般不能与"们"组合.有时带上"们",如"青蛙们,蝴蝶们"这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一般表示人的名词后边用了"们"前边不能再加表示确定数目的定语,例如不能说"三位先生们""二位代表们".不过,若这个定语是表示不定多数的,有时也可以加"们".例如作报告时使用的呼语常有"各位先生们,诸位朋友们""全体同学们"的说法._
B,所
经常附着在及物动词前边,构成"所"字结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所说,所知,所需,所关注".有些"所"字结构只用来修饰别的名词,这个名词在意念上是前边动词支配的对象.如"所知道的事情""所领导的军队""所读的小说"."所"字结构可以加"的"组成"的"字结构,如"所知道的""所唱的""所说的".
"所"还经常和"被""为"相搭配,组成"被(为)...所"的句式,表示被动,如"我们无不被(为)他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C,似的(一般,一样)
经常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组成比况结构,具有描写作用.如"象野马似的""踢皮球似的""花园似的城市""仿佛睡着了似的""乐得什么似的".为说明语言事实的方便,与"似的"作用相当的"一般""一样"也可以叫作比况助词.
D,来,多,把
经常附着在数词或量词之后,表示概数.如"十来斤,十多斤,五百来人,五百多人,斤把米,千把人,十多个人".
E,"(在)...来看/看来,(对)...来说/说来,(不管/不论)...也好/也罢,(如果/要是)...的话"等,也是助词.
〈四〉语气词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句子的后面,有时也在句中表示语气.常用的语气词主要有"的,了,么,呢,吧,啊"六个,都念轻声.这六个语气词表达不同的色彩,可分A,B,C三类.
A,的 表示确实如此 了 表示已经如此或出现新情况
B,么 表示可疑 呢 表示不容置疑 吧 表示半信半疑
"呢"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深究的意味.用上"呢"的疑问句,总有表 示疑问的词语(如"谁呢 ")或者有表示疑问的结构(如"去不去呢
").
C,啊 增加感情色彩
以上三类又可以叠用:
A和B叠用:真的么 真的呢. 真的吧
吃了么 吃了呢. 吃了吧
B和C叠用:a,么+啊--->嘛(表示显而易见)
他本来就不愿意去嘛!
人多力量大嘛!
b,么+啊--->吗(表示要求证实)
他明天会来吗
人多力量就大吗
A和C叠用:了+啊--->啦
我可见到你啦!
A,B,C叠用:了吗
他去了吗
语气词一般都放在句末,有时也放在句中,有的表示语气停顿,引起注意,有的表示列举,等等.如:
我呢,一直就是不赞成.
你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
譬如喝茶吧,他最讲究.
他爱好体育,排球啊,篮球啊,乒乓球啊,都喜欢打.
二,叹词和象声词
这两类词的语法特征是: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这一特征既不同于实词,也不同于虚词,应算作特殊的词类.如"哼!还有象你这么说话的!""砰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如:
唉 哟 喂 啊 哎哟 哼 咦 嗯 哦 哎呀 哈哈
叹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为谓语,状语,定语,补语等句子成分.如:
他嗯了一声,什么话也没说.(谓语)
大家都哈哈地笑了起来.(状语)
我听见电话传来喂喂的声音.(定语)
一句话把他气得直哼哼.(补语)
2,象声词:表示物体的音响或动物的叫声.如:
砰 哗啦 噼啪 叮当 咚咚 唧唧 汪汪 吱吱喳喳 嗡嗡
象声词除了可单独使用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和状语.如"呼的一声""咚咚咚的脚步声""叮叮当当地响着""心里怦怦直跳"
三,词类的次类
我们所说的某类词的语法特征指的是它的主要语法特征,即足以与其他词类区别开来的语法特征,而不是它的全部特征.事实上,同一类词内部还有次类,各有自己的特征.下面以动词为例加以说明.
动词以"能用'不'修饰,经常作谓语"等特征与其他词类相区别.动词本身又可再分类.有的动词能带宾语,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据此,我们可以把动词分为两类:有宾(及物)动词和无宾(不及物)动词.如"吃,姓,当,开始,值得"等能带宾语,"站岗,苏醒,完毕"等不能带宾语.
有宾动词内部在功能上也有差异,有的只能带一个宾语,有的可以带双宾语,据此,我们又可以把有宾动词分为两类: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如"擦,造,保卫,给以"等只能带一个宾语;"给,送,借,告诉,问,欠"等可以带双宾语.
次类划分的深浅程度,取决于进一步说明现象,进一步阐述有关语法规律的需要.例如,"种(地),拔(草),垄断(市场)"和"禁止(吸烟),希望(他来),渴望(自由)"都是单宾动词,可是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前者只能带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后者只能带非名词性词语作宾语.如果要区别它们不同的语法功能的话,单宾动词又需要往下分为:名宾动词(体宾动词)和非名宾动词(谓宾动词).
词类次类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动词不但可以依据语法功能进行分类(见上例),还可以依据类别意义进行分类.依据类别意义,动词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九个次类:
1,行为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如"看,洗,睡,飞,飘"等.
2,心理活动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想,尊敬,希望"等.
3,行止动词:表示动作开始,进行或停止.如"开始,进行,继续,停止"等.
4,使令动词:表示使令或请求.如"使,迫使,令,命令,叫,教,让,请,请求"等.
5,有无动词:表示事物的有无.包括"有,没,没有".
6,比似动词:表示事物间的比似关系.如"像,似,如,如同,仿佛"等. 7,判断动词:表示对事物的判断和肯定.只有一个"是".
还有助动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在动词部分已经讨论过了,此不赘述.
四,词的兼类
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性.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征,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有的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且词义有联系,这就是词的兼类.例如:"报告"一词它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一份报告),能出现在介词后(把报告交上去),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它又能受
"不"修饰,能带宾语(不报告这件事),能带动态助词(报告了,报告过)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因而,"报告"是一个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常见的兼类词有:
a,动/名兼类:领导,指示,计划,翻译,访问,损失,代表,编辑,工作 报告,联系,调查,决定等.
b,形/动兼类:端正,丰富,明白,团结,辛苦,密切,热,紧,充实,低 突出,活跃,活,红,方便,繁荣,便宜,明确,巩固等. c,形/名兼类:理想,精神,经济,道德,矛盾,科学,困难,幸福,
标准等.
另外,还有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相兼的,前面已作了说明.
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不同点是: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如"科学"和"老"都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
"科学"既可以是名词(学科学),又可以是形容词(很科学)."老"既可以是
形容词(老科学家),又可以是副词(老哭).但是,"科学"是兼类词,因为它
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老"是同音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
没有联系.又如"打门"的"打"(动词)和"打今天起"的"打"(介词)是同
音词,不是兼类词,两个"打"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兼类与活用:
二者的共同点是意义上有联系,不同点是活用是临时的,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而兼类是经常性的,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例如:
A,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
B,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军阀"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胖开"中的"胖"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
在词的兼类问题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仅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同形词也不是兼类词.例如:
A,背上有一处刀伤
B,背了一捆干柴
C,传给了子孙万代
D,给将军立传
例A的"背"念去声,是名词,例B的"背"念阴平,是动词.例C的"传"念阳平,声母为ch,是动词,例D的"传"念去声,声母为zh,是名词.A与B的"背"C与D的"传"都只是同形词.
第二,"兼类词"是指在甲语境中具备甲类词语法特点,在乙语境中又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不是指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具备甲乙两类词的某些语法特点.例如: A,群众感到很方便/方便了群众
B,他很同情/同情他/很同情他
例A的"方便"是兼类词,在前个语境中是形容词,在后个语境中是动词.例B中的"同情"不是兼类词,是心理活动动词,"同情"在同一语境中既可受"很"修饰,又可带宾语.例A的"方便"在同一语境中则不能这样,例如不能说"很方便了群众".
第三,不要把句中的某种成分同某个词类对等起来.例如:
A,他走了.
B,走是可以的.
C,他喜欢走.
例A中的"走"在句中做谓语,例B例C中的"走"在句中分别做主语和宾语.有人认为,既然名词的语法功能在句子中主要是做主语和宾语,例B例C中的"走"就应该是名词,因而A,B,C中的"走"应是兼类词.不能这样看.因为作主语和宾语并不是名词独有的功能,绝大部分动词也都可以作主语,宾语,而且动词在作主语和宾语时并没有丧失动词的特点,它仍可以受副词"不"修饰,也可以带宾语.例如:
D,不走也是可以的.
E,他喜欢走小路.
例D"不走"是主语,"走"受"不"修饰,例E"走小路"是宾语,"小路"是"走"的宾语.
词类表
┌—┬———┬————————————————————┬——————┐
│ │名 词│衣服 潮流 今天 现在 南昌 附近 前面│代词: │
│ ├———┼————————————————————┤ │
│实│动 词│驾驶 敬佩 是 像 可以 来 去 │我 你 咱们│
│ ├———┼————————————————————┤ │
│ │形容词│愉快 红 多 仔细 雪白 冰凉 男 大型│这 那 谁 │
│ ├———┼————————————————————┤ │
│ │数 词│九 十 百 千 万 两 半 零 │什么 哪儿 │
│ ├———┼————————————————————┤ │
│词│量 词│个 斤 米 件 次 回 趟 场 阵 │几 多么 │
│ ├———┼————————————————————┤ │
│ │副 词│不 很 没有 又 再 难道 几乎 却 │怎么 怎样 │
├—┼———┼————————————————————┴——————┤
│ │介 词│从 把 被 比 对于 随着 沿着 按照 │
│ ├———┼———————————————————————————┤
│虚│连 词│和 或 而 并 因为 可是 因此 尽管 从而 │
│ ├———┼———————————————————————————┤
│词│助 词│地 得 着 过 所 似的 把 来 多 │
│ ├———┼———————————————————————————┤
│ │语气词│的 了 么 呢 吧 啊 吗 嘛 啦 │
├—┼———┼———————————————————————————┤
│特│叹 词│啊 唉 哎哟 哼 嗯 喂 哦 │
│ ├———┼———————————————————————————┤
│类│象声词│叮当 哗啦 轰隆 砰 滴答 │
└—┴———┴———————————————————————————┘
学习提要
1,掌握每类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并能准确地给词归类.
2,掌握各类词次类的语法特征及"应注意的问题".
3,弄懂什么是词的兼类,并能区分兼类与同音,兼类与活用.
思考与练习
1,指出下列一段话的词类
建设的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尖锐的政治问题.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 归根到底,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2,"到,朝,叫,给,比"兼属动词和介词.请加以分辨,并比较它们在用法上的不同.
(1)a,他到北京了.
b,孩子们跑到操场上去了.
(2)a,大门朝南开着.
b,大门朝南.
(3)a,玻璃叫我打破了.
b,我们叫她"大铁头".
(4)a,他给我一本书.
b,衣服给雨水浇湿了.
(5)a,我比他高.
b,我们比贡献.
3,用连词"和,而,并"填空,并指出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
(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___高尚.
(2)他们的品质纯洁___高尚.
(3)他们继承了革命的优良传统,___发扬了它.
(4)我们要继承___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的词性和用法.
(1)红的是玫瑰,粉的是月季.
(2)绿绿的叶儿,红红的花儿,十分好看.
(3)他一定会来找我的.
5,指出"就"的词性和意义.
(1)篮球联赛明天就开始.
(2)我就不相信我学不会.
(3)教室里就一个学生.
(4)大家就创作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5)你就说得再好听,我也不相信.
(6)就他一个人去了那儿.
6,分析语气词"呢"的用法.
(1)你买什么呢
(2)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呢.
(3)小李呢
(4)你何必要这样呢
(5)我呢,就喜欢踢足球.
7,分辨兼类,同音和活用,并说明理由.
(1)这样做可以方便群众.
出入都很方便.
(2)我们要看到光明.
我们要光明正大.
(3)观点很明确.
明确了学习目的.
(4)我在写信.
他不信这一套.
(5)他从不说谎.
阳光从上面射下来.
(6)我们反对官僚主义.
你也太官僚主义了.
8,我们谈到兼类时说:"丰富"是形容词兼属动词.因为是形容词,所以它前边能加"很",但一经加"很",后边就不能带宾语了.又因为它是动词,所以能带上宾语(丰富生活),既带上宾语,它前边就不能加"很"了.可是"了解""想念"的情况不同,我们能说"很了解""了解他",也能说"很了解他","想念"也是一样.那么"了解""想念"是不是兼类词 为什么
9,写出"词的分类"的内容提要.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例子 素材积累
答:本文中,我整理了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例子,有需要的小伙伴快来看一看!用在你的作文里吧!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例子 1.海纶·凯勒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纶·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纶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他...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该怎么积累
答:比如学到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首先要把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弄懂吃透,然后联及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的具体所指,再联及已学过的《马说》、《爱莲说》的情况(作者、作品主旨),最后联及文体知识“说”。知道“说”是一种文体,属寓言性杂文……这样,学一而联二、联三……文学常识便越联越多,也越...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事例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答: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自然离不开平时对素材的积累。而素材的积累就需要平时大家多读多看了,下面我整理了《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事例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供大家参考!1 高中语文作文万能事例 1.鲁迅先生说:“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

求高中语文常见成语积累!
答:求高中语文常见成语积累!【2013年高考专题复习】150组近义成语比较 在高考成语的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近义的易混成语经常出现在试题之中。现选编150组,仅供大家参考。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答: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心海之泪岁月 2016-12-23 · TA获得超过1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经典作文素材: 1、成功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是努力的人生,是无...

高二语文优秀说课稿范例
答: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高二语文过秦论的优秀教案设计
答:《过秦论》说课稿;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三.解读学生;不少学生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

文言文语文知识集锦
答:高中语文第二册 23.《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被释奴隶伊索所编,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24.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

语文积累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1、课内积累 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库,它上面的课文多是选自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很经典也很新颖,有一定的高度,很值得我们学生学习。学习语文课本是我们现在学习语文的主途径;我们要把课文学习好;那样才会以点带面,用课本课文的”点”去带动生活语文的”面”。2、课外积累 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有限...

高中语文的复习资料点
答:知识积累越丰富,聪明才智越易于发挥,而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 二、阅读的习惯。(一)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