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受灾人员的安置

作者&投稿:移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政府对受灾人员的安置~

法律分析:集中安置点要采取通电、自行发电、点蜡烛或提供照明灯等方式,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集中安置点要及时向被转移安置人员公布灾情、救灾工作进展、救灾物资。
法律依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十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地质灾害现状;
(二) 防治目标;
(三) 防治原则;
(四) 易发区和危险区的划定;
(五) 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
(六) 基本措施;
(七) 预期效果。
第十一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地质灾害
易发区和地质灾害危险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1]
第三章 预 防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内容包括:
(一)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
(二)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威胁对象、范围;
(三)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四)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预警信号、人员和财产转移路线。
第十三条 对地质灾害应当实行动态监测。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监测规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负责监测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监测规范开展监测活动。

遇到自然灾害老百姓的房屋成为危房,国家有补贴和救助义务。
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三章应急救助和第四章灾后救助都有相关规定。除此之外各地均有自然灾害救助标准。下面以广西省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关于调整自然灾害救助补助标准的通知》桂民发[2017]55号: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唯一住房因灾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一、二、三类对象分别按照15000元、12500元、10000元发放;
唯一住房因灾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住房所需资金以政府帮助购买的农房保险理赔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安排资金补助”,调整为“自治区财政每年对因灾住房全损重建户户均补助标准为20000元。
对因灾损坏住房维修户均补助标准为2000元,市、县(市、区)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补助标准”。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四条 自然灾害发生并达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应当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立即向社会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
(二)紧急转移安置受灾人员;
(三)紧急调拨、运输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资金和物资,及时向受灾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四)抚慰受灾人员,处理遇难人员善后事宜;
(五)组织受灾人员开展自救互救;
(六)分析评估灾情趋势和灾区需求,采取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措施;
(七)组织自然灾害救助捐赠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法律分析: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为主负责,各级民政、房管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受灾户家庭成员(指户主或与户主同住的直系成人亲属,下同)所在单位应给予密切配合。

火灾发生后,为了使受灾居民尽早进入正常生活和工作,火灾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必须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对受灾户进行临时安置的措施。能投亲靠友的,尽量动员他们投亲靠友;无法投亲靠友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牵头,召集受灾户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协商安置。

火灾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在处理火灾居民安置时难度较大而难以实施的,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政府对受灾人员的安置
答:法律分析:集中安置点要采取通电、自行发电、点蜡烛或提供照明灯等方式,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集中安置点要及时向被转移安置人员公布灾情、救灾工作进展、救灾物资。法律依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十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 地质灾害现状;(二) 防治目标;(三) 防治原...

政府对受灾人员的安置
答:火灾发生后,为了使受灾居民尽早进入正常生活和工作,火灾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必须及时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对受灾户进行临时安置的措施。能投亲靠友的,尽量动员他们投亲靠友;无法投亲靠友的,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牵头,召集受灾户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协商安置。火灾房屋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在处理火灾居民安置时难度较大...

汶川地震人员如何安置
答:1、过渡性安置:对于汶川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汶川政府采取了多种过渡性安置方式,包括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汶川政府设立了多个临时住所,如帐篷、篷布房、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等,供受灾群众临时居住。2、长期安置:对于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

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答:第一个阶段为过渡性安置。过渡性安置是给予基本生活方面的保障,在自然灾害情况稳定后,对于没有房住、没有生活来源、没有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继续开展的救助行为。比如:搭建临时安置点,帮助群众渡过困难期,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第二阶段为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就是解决受灾群...

灾难发生后,政府应该给予受灾的群众什么帮助?
答:1. 食品和饮用水:灾区的居民可能因为灾害而失去生活来源,需要及时提供食物和饮用水来满足基本需求。这可以包括米、面粉、食用油、方便面、罐头食品、饼干等。2. 紧急救援物资:灾区可能存在伤员或被困人员,因此急需医疗用品和救援装备,如医疗药品、急救箱、担架、搜救装备等。3. 床上用品和生活物资:...

受灾群众怎样安置的标准
答:3、需过渡性生活救助人口:每人每天20元,期限3个月;4、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户:每户2万元;5、一般损坏房屋户:每户2000元。法律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第十八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就地...

黑龙江深宫系统水灾过后灾民如何安置赔偿
答:没有赔偿,属于救济。1、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地震等,没有赔偿问题,但会实施救援,社会各界会施以援手,这属于救济而非赔偿。2、《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第十八条表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受灾人员进行过渡性安置。

...23万人受灾,有关部门对这些灾民进行了怎样的安置?
答:在洪水时切不可饮用未煮沸水,接触过洪涝水后要及时进行清洗,避免感染细菌,食物一定要经过清水洗净之后才可以使用,避免食用生水和生冷食物。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渭南大荔洪水造成了23万人受灾,当地政府部门对灾民进行了妥善安置,保证生命安全前提下,有效安排了群众的衣食住行。

汛期全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受灾群众的安置情况如何?
答:从各地传过来的画面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消防人员通过人力以及皮划艇的配合转移大量受灾人群。除此之外也转移了大量群众的财产,使群众的财产避免由于洪水侵害而造成损失。各级政府也已经设立了临时的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食物以及饮用水。特殊时期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我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要时刻关注各个地区...

乡镇灾民转移安置的应急预案
答:镇政府灾民转移安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五、应急保障 1、根据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指令及气象部门的信息,在自然 灾害来袭前,镇政府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会议、电话、广播、人力等多种通知方式及时发出转移受灾群众信号,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第一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