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图”的形象创造和文化意蕴

作者&投稿:富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绘画艺术中的“岁寒三友图”,最早出现在宋代。

“岁寒三友图”以松、竹、梅三种植物为描写对象,组成艺术群象。它的出现,受到诗画家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爱赏,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岁寒三友”经历了从单一形象到意象组合的发展过程。松、竹、梅很早被我国诗人写入诗歌中,它们都是被单独描写的。诗人咏写松树,取义于《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魏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惨,终岁恒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咏唱寒松端正刚劲、抗拒冰霜的本性。梅与竹,也分别被写入诗篇中。庾信《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谢朓《秋竹曲》:“娟绮窗北,结根末参差。从风既袅袅,映日颇离离。欲求枣下吹,别有江南枝。但能凌白雪,贞心萌曲池。”梅竹与松树一样,具有不惧风霜冰雪的“岁寒心”,被诗人咏唱赞颂。

同诗歌创作一样,松、竹、梅作为绘画艺术的表现对象,最初也都是单独描绘成画。唐代,松树已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景云题写无名氏画作的松树《画松》诗云:“画松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着力表现画松的真实感。韦偃善画松,杜甫赋《戏为韦偃双松图歌》,描述画松宛转盘曲之态,表现画松之奇倔美。竹,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可以追溯到六朝顾景秀的《杂样竹》,见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王维善画竹,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咏唱之:“(开元寺)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晚唐无名氏画家画水墨梅花,五代人詹敦仁《介庵赠古墨梅酬以一篇》:“开屏展素看梅花,淡蕊疏枝蓦蓦斜。墨散余香点酥萼,月留残影照窗纱。”

我国最早将松、竹、梅三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并写在一首诗里,赞颂它们,当是唐代诗人朱庆余的《早梅诗》,云: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途一处栽。

诗句明确地表现三种植物异形同质的特征,它们同样具有“岁寒心”,首次作为艺术群象进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领域里来。随后,朱庆余的创意逐渐被诗人、画家接受,人们或咏梅竹、松竹,或画梅竹、松竹,但直到北宋末年,还没有出现将松、竹、梅合画在一起的画幅。

南宋时代,画家受到诗歌创作的启示和催化,并随着自然审美观念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人们才真正有意识地将松、竹、梅三种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绘成“岁寒三友图”。诗画家们将岁寒象征困境、危难和浊世,赋予松、竹、梅这些审美形象以人的品德美,称赞人们不惧危难的高尚精神。南宋初年,王十朋就写过《十月二十日买梅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三间同为岁寒三友》:“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这仅仅是诗歌中的“岁寒三友”。爱国词人辛弃疾《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在盛赞女画家的墨梅造诣后,在词的煞尾写道:“松篁佳韵,倩君添作三友。”向女画家提出请求,希望她在梅花画上添加富有“佳韵”的青松和翠竹,构成一幅《岁寒三友图》。辛弃疾也可算是“岁寒三友”形象创造中的一位功臣。稍后的赵孟坚,画过两幅《岁寒三友图》,今传,一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册页;一幅藏上海博物馆,绢本团扇。传世的赵孟坚画幅,恰恰是我国“岁寒三友图”出现于南宋时代的有力物证。

最能体现出《岁寒三友图》文化精神的,是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扬补之画》,诗云: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扬补之,即扬无咎。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江西清江人,寓居豫章(今江西南昌)。邓椿《画继》卷四说他:“长于水墨人物,祖伯时。”然夏文彦《图绘宝鉴》论其画,说:“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证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赵子固梅谱”条,说:“逃禅祖花光,得其韵度之清丽;间庵绍逃禅,得其萧敬之布置。”逃禅,即扬无咎,他确实擅画墨梅,今传扬无咎《四梅花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他画过一幅《岁寒三友图》,楼钥为之题诗。诗的前二句,题写画面上松、竹、梅艺术群象,逼真有神。第三句,逗出另外一层诗意。“面友”,语出扬雄《法言·学行》:“友而不心,面友也。”结句拍合,显示本旨。诗人认为许多花花草草,都不是真心的朋友,只有松、竹、梅才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挚友,赋予这个艺术群象以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比德”性格。

可见,“岁寒三友”的形象创造是唐宋时代许多诗人和画家共同完成的,是诗画融通的产物,生动而具体地体现出“比物以德”的自然审美观念在诗画艺术中的自然运化。

“岁寒三友”艺术群像在宋代定型后,后代很多诗画家纷纷传承这一艺术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画作品。明徐有贞《题岁寒三友图》:“松竹有奇器,梅花无媚姿。共将冰雪操,结友岁寒时。”唐寅画《岁寒三友图》,自题诗云:“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李日华《题戏写松竹梅小帧》:“予交三君子,气韵各有适。及其风雪中,同凛岁寒色。”清恽寿平画《岁寒三友》,题一小诗:“以尔为三友,真能傲众芳。自留苍翠色,努力饱风霜。”

“岁寒三友”是我国文学艺术创作中极受诗画家钟爱的题材内容,它们的文化意蕴十分深厚,其形象意义在于: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沁心的审美享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

明代黄凤池编《唐诗画谱》,《唐诗六言画谱》一册中,收录唐代李邕《题画》诗:“对雪寒窝酌酒,敲冰暖阁烹茶。醉里呼童展画,笑题松竹梅花。”李邕这首诗,题咏的竟是《岁寒三友图》。唐代出现过《岁寒三友图》吗?笔者细考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四种《全唐诗》补遗著作(指王重民《补全唐诗》、孙望《全唐诗补遗》、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陈尚君《全唐诗续拾》),均未著录李邕此诗,十分可疑。按,既然“岁寒三友”艺术群像的形象创造完成于南宋时代,则李邕此诗必是伪作,写得又是那么拙劣。黄凤池是书商,他不知道“岁寒三友”形象创造的历史进程,杜撰李邕诗,很自然地露出破绽。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治学经验谈

周勋初先生是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著名的文史学家。

本书在《古典文学知识》连载三年有余,全书分20讲,为周勋初先生一生研治古代文史的经验回顾与总结,兼具个人的人生历程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可读性。每讲后的附录,为与之相关的各类报道或文章,帮助读者更为全面了解所讲的内容。

《艰辛与欢乐相随》,周勋初著,精装 32开,定价130元。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苍劲挺拔的松树屹立于画面一侧,象征坚韧不屈的人格品质,其枝叶繁茂,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忍耐力;翠绿的修竹则以其清雅之姿显现,竹节分明,寓含着高洁与谦逊,展现出宁折不弯的精神风貌;而傲骨寒冬的梅花在冰霜雪雨中绽放,展示出坚韧与孤高的品性,亦传递出春的信息,寓意生生不息。

整体布局上,运用中国画传统的空间处理手法,使松、竹、梅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张力。笔墨之间流露出深厚的传统底蕴与人文情怀,色彩淡雅而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刘锦程在艺术探索中坚守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倡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通过画笔传递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使观者不仅能欣赏到视觉上的美感,更能感受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他的国画作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新时代审美价值的积极回应和创新表达。



“岁寒三友图”的形象创造和文化意蕴
答:辛弃疾也可算是“岁寒三友”形象创造中的一位功臣。稍后的赵孟坚,画过两幅《岁寒三友图》,今传,一幅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册页;一幅藏上海博物馆,绢本团扇。传世的赵孟坚画幅,恰恰是我国“岁寒三友图”出现于南宋时代的有力物证。最能体现出《岁寒三友图》文化精神的,是楼钥的《题徐圣可知县所藏...

古诗词中关于松,竹,梅的形象研究论文
答:松“四季常青”;梅“傲雪挺立”;竹“宁折不屈”。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岁寒三友图”。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变,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在旧社会结婚时,多...

岁寒三友作文
答:在那寒风刺骨的冬天里,有三种植物依然矗立在风雪之中,面对风雪它们毫不畏惧,与风雪顽强地拼搏,它们就是岁寒三友:竹、梅、松。 竹,挺直高耸,高风亮节,一生只开一次花。它没有松树的强壮,可是在银装素裹的冬天里,它依然是无畏风雪,静静的立在那,长年碧绿的颜色在冬天里更显的与从不同,但它只是默默的立在那,...

什么是岁寒三友?
答:岁寒三友:指松树、竹子和梅花。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松树梅花竹子被称为什么?
答:竹、梅三种植物。为什么称它们为岁寒三友呐,这是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现在很多人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同时岁寒三友还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画作常以“三友图”命名。

中国从古到今的图腾有哪些
答:表现方法及吉祥寓意亦有多种:其一,如横斜虬干萌发新枝,寓意为“万世不无”;其二,“梅花”与“竹叶”组合成图案,寓意为“青梅竹马”;其三,加上“苍松”、“青竹”,寓意经得起风饕雪虐的“岁寒三友”;其四,“梅花”之花瓣为五,寓意“五福”;即“福、禄、寿、喜、财”;其五,加上“冰纹”,寓意为“冰清玉洁...

“岁寒三友”是指“忪竹梅”还是“梅竹菊”?
答: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出自宋.林景熙《霁山集》卷四《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松、竹凌寒,岁晏不凋;梅花傲骨,斗雪开放:故世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又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象征常青不老的...

松竹梅所代表的精神分别是什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答:松象征着四季常青的坚韧,梅代表着傲雪挺立的坚韧,竹则象征着宁折不屈的坚韧。南宋时期,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被誉为“岁寒三友图”,在冬季,大多数植物都会凋落,但松、竹、梅却能在严寒中保持生机,这种特质使得它们常被用来比喻友情的长久。梅、竹、石的组合寓意着梅的寒丽秀美,竹的瘦而长寿...

岁寒三友是什么意思,它的主人公是谁?
答:岁寒三友是什么意思,它的主人公是谁?岁寒三友,指的是三种植物,松,竹,梅。它们在冬天依然挺拔,显现出生命的活力,人们见到了,形象的把他们比喻成寒冬里三个好朋友!故称岁寒三友。成语故事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俗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松、竹经冬不凋,...

郑燮最擅长画什么,什么合称岁寒三友
答:郑燮最擅长画竹子.松 、竹 、梅合称岁寒三友。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