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红军过长江的六要素和五结构

作者&投稿:易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六要素分别是~

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为:
1、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3、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4、事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发生|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原因江战役。5、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6、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的六要素为:
1、人物:中原我军
2、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3、地点:南阳
4、事件: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5、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6、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扩展资料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⑴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这篇消息主题重大,思想深刻,意义深远。通过渡江战斗的报道,反映了当时敌我力量的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已占有压倒敌人的优势。国民党之抵抗已是“甚为微弱”、“毫无斗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打破了敌人划江而治的计划,对解放全中国有重大意义。
本篇消息选材精当。消息选择了共军胜利渡江的雄伟场面.报道了从九江到江阴三路大军的渡江捷讯,迅速、及时,有新意。有关东路之战事可谓神来之笔。
战犯汤恩伯自以为东面防线很巩固,于是赶赴面对我中路军的芜湖督战,结果正是这一天,东面防线被解放军攻破。说明国民党政府已是穷途末路、垂死挣扎,但这已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全文语言准确、具体、生动,气势磅礴,文气浓烈。在表达上运用了对比、衬托及排比等手法,增强了消息的动感和气势。
文章详略得当,描述各路军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而是对东路军的战况写的比较突出,较为详细的写了战斗情况以及战果。
在报道中、西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了一段简要的议论,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和军事上的预案原因,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深化了报道的主题。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表现了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的六要素和记叙文是一样的。: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结构: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基本特征就是 准确 真实了吧、 中学的内容。。。。。。

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第3句至文末
背景——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结语——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第3句至文末
背景——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结语——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百万红军过长江的六要素和五结构
答: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语文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答: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

谁能告诉我一点文学常识
答: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 第一人称 和 第三人称 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 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