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介绍

作者&投稿:赞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4、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时值曹操一统北方,孙权虎踞江东,刘表和刘璋控制荆、益二州,但无所作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
5、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魏国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2: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国,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蜀国主要人物:
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主要人物:
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3: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后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赤壁之战前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4: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公元二零八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公元二一九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公元二二一年,时曹丕已于去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时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于是于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公元二二三年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称刘备为先主。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中国兵法家孙子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起兵西进,收复甘宁,剿灭了黄祖。同年,汉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刘备大败,曹操占领了荆州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黄盖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说明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为东吴统帅,出兵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周瑜在赤壁火攻曹操,以三万人大败八十万兵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孙权为联合刘备,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借给刘备。后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让刘备归还荆州,刘备不从。鲁肃随即单刀赴会后讨回了三郡。后孙权出战合淝,被魏国大将张辽击败。217年,魏吴大战于濡须口,双方均不能获胜。濡须口之战后,孙权与曹操和睦,并签定了魏吴秘密同盟,共伐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注〕,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张飞(?—221年六月):汉族。字益德(《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省涿州市),身高八尺,认识刘备,关羽之前,以屠宰猪羊为生。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张飞被部将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之所以会写错是因为强的异体字写作强,强与疆很像)、张达刺杀。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人称“美周郎”。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汉族。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心胸宽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因病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逝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年仅三十六岁。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江苏泗洪临淮镇,另一说安徽定远县东南三官集)人,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早年袁术问其名,请为东城长,鲁肃看袁术定不能成就霸业,便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以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军事家。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其孙司马炎(即其次子司马昭之子)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吕布(?—198):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幼而习文,长而演武。上阵使一枝方天画戟,寸铁在手,万夫不当,片甲遮身,千人难敌”可算是对历史上真正的吕布最中肯的评价吧!

杨昂: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张合杀。
杨任: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夏侯渊斩。
杨锋:八十九回,南蛮银冶洞二十一洞主,
杨仪:九十一回,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杨陵:九十二回,杨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诈降,为关兴杀。
杨暨:九十九回,魏官。
杨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杨祚:一百六回,公孙渊将,
杨综:一百七回,魏主簿。
杨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杨济:一百二十回,晋冠军将军。
阳群: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于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
于糜:十五回,刘繇部将,孙策挟死。
于吉:二十九回,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于诠:一百十一回,吴将。为魏乱军杀。
俞氏:七回,孙坚之过房。生孙韶。
俞涉:五回,袁术手下骁将,为华雄杀。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会稽吏,投吴,精通易经。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乐进:五回,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
乐就: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乐綝:九十八回,乐进子。扬州刺史,为诸葛诞杀。
尹礼: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长,袁尚将,为许褚杀。
尹奉: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尹默:八十回,蜀学士。
尹赏: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云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应劭:十回,泰山太守。为张闿乱军所逼投袁绍。
阴夔:三十二回,袁尚将,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辽东人,善晓天文。
殷纯:八十回,蜀大司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将。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护卫。
伊籍:三十四回,荆州幕宾,字机伯,山阳人。后随刘备。蜀昭文博士。
雍闿:八十七回,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为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帅,为关兴杀。
羊祜:一百二十回,晋都督。
Z
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
诸葛珪:三十六回,诸葛亮之父,早卒。
诸葛玄:三十六回,诸葛亮之叔,与刘表有旧。
诸葛均:三十七回,诸葛亮弟。
诸葛原:六十九回,迁新兴太守,管辂卜之。
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将,
诸葛恪:九十八回,诸葛瑾长子,吴太子左辅。字元逊。太傅。为孙峻杀。
诸葛瞻:一百五回,诸葛亮子。字思远。娶刘禅女。兵败自刎。
诸葛诞:一百十回,魏镇东将军,字公休,琅琊南阳人,诸葛亮族弟。反魏。为胡奋杀。
诸葛靓:一百十一回,诸葛诞子。
诸葛绪: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诸葛尚:一百十七回,诸葛瞻子。兵败亡。
张让: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张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
张宝:一回,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
张飞:一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张均:二回,朗中。
张举:二回,在渔阳反,称天子,自缢。
张纯:二回,在渔阳反,为手下头目刺杀。
张济:三回,董卓将,后自立,攻南阳中流矢亡。
张邈:五回,初为陈留太守。
张超:五回,初为广陵太守,张邈弟。为操破,自刎。
张杨:五回,初为上党太守,大司马。为杨丑杀。
张俭:六回,山阳高平人,字元节,江夏八俊之一。
张虎:七回,江夏人,黄祖部将,为孙策射杀。
张温:八回,司空。董卓杀。
张闿:十回,徐州都尉,旧为黄巾军。杀曹嵩一家。
张燕:十一回,黑山贼,降操,被封平北将军。
张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张纮:十五回,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后留许昌,被封会稽都尉回吴。病故,言筑石头城。
张英:十五回,刘繇部将,为陈武刺死。
张勋:十五回,袁术将,都督。
张绣:十六回,张济侄,破曹,降曹,
张鲁:五十九回,汉宁太守。沛国丰人。自号师君。降曹,封镇南将军。
张陵:五十九回,张鲁祖,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惑人。
张衡:五十九回,张鲁父,行道,号米贼。
张先:十七回,张绣将,为许褚杀。
张合:二十二回,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为迷信所害。
张(岂页):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甘宁杀。
张南: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周泰杀。
张武:三十四回,江夏贼,为赵云杀。
张温:三十八回,吴人,字惠恕。
张允:四十回,刘表将,降曹,为操斩。
张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张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张卫:五十九回,张鲁弟。为许褚斩。
张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别驾。法正、孟达友。为兄出首,刘璋斩。
张任:六十回,刘璋将,蜀郡人,为张飞擒,斩。
张肃:六十二回,张松兄,广汉太守。
张翼:六十四回,武阳人,刘璋将,降刘。兵败国亡,死于乱军。
张著:七十一回,蜀牙将,
张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庙高使
张爽:八十回,蜀从事。
张裔:八十回,蜀偏将军。
张南: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张达: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张苞:八十一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
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
张氏:八十五回,张飞女,刘禅正宫。
张嶷:八十七回,蜀将,南征曾为祝融夫人擒,荡寇将军,段谷之战为魏军乱箭射杀。
张韬:九十一回,郭贵妃幸臣,陷甄氏。
张普:九十六回,曹休将,为朱桓杀。
张虎:九十八回,张辽子。
张休:九十八回,张昭次子,吴太子右弼。
张承:一百二回,吴将。
张球:一百三回,魏骁将,
张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彦材,谏言被斩。
张弥: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张当:一百六回,魏黄门,谄事曹爽。为司马懿斩。
张特:一百八回,魏牙门将。
张约: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为孙峻杀。
张缉:一百八回,魏光禄大夫,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为司马师杀。
张皇后:一百九回,曹芳妻。为司马师白练绞死。
张明:一百十回,魏将。
张布:一百十三回,吴将军。为孙皓斩。
张遵:一百十七回,蜀尚书。兵败亡。
张绍: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张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张节:一百十九回,魏黄门侍郎。为司马炎斩。
张华:一百二十回,晋秘书丞。
张悌:一百二十回,吴丞相。死于乱军。
张尚:一百二十回,晋将。
张象:一百二十回,吴前将军。降晋。
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
赵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赵弘:二回,黄巾军,使槊,为孙坚所杀。
赵萌:三回,汉右军校尉。
赵岑:五回,董卓将,后献汜水关。
赵云:七回,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
赵岐:七回,太仆。
赵彦:二十回,汉议郎,为操杀。
赵睿: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赵范:五十二回,桂阳太守,为赵云擒,降。
赵韪:五十九回,益州吏。
赵衢:六十四回,杨阜友。
赵昂: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赵月:六十四回,赵昂子,马超裨将,父举事,为马超斩。
赵颜:六十九回,管辂卜之。
赵累:七十三回,关羽将,粮料官,走麦城死于乱军。
赵祚:八十回,蜀别驾。
赵融:八十一回,蜀将。
赵咨:八十二回,东吴中太夫。
赵统:九十七回,赵云长子,虎贲中郎。
赵广:九十七回,赵云次子,牙门将。
赵直:一百四回,蜀行军司马。
朱(亻隽):一回,中郎将,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大司农。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阳故鄣人,
朱灵:二十一回,曹将,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吴郡人。吴奋威将军。
朱光:六十一回,曹将,庐江太守。为甘宁打倒,吕蒙军乱刀斩。
朱然:七十五回,东吴将,虎威将军。为赵云杀。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朱赞:九十三回,魏荡寇将军,为赵云杀。
朱恩: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
朱芳:一百十回,魏将。
朱异:一百十一回,吴将。兵败为孙綝斩。
朱太后:一百二十回,孙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为董卓杀。
周奂:九回,大鸿胪,死于国难。
周瑜:十五回,庐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阳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将,孙策杀。
周仓:二十八回,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长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孙权心腹,为张飞杀。
周群: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为关兴斩。
周舫:九十六回,东吴鄱阳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预牙将。
邹靖:一回,校尉。
邹氏:十六回,张济妻,
郑玄:一回,字康成,刘备师,汉尚书。
郑泰:二回,侍御史,
郑宝: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郑度:六十四回,刘璋从事。
郑文:一百二回,魏偏将军,诈降蜀被斩。
郑袤:一百十回,魏光禄勋,
郑伦:一百十三回,魏将。为廖化斩。
钟邵:十回,谏议大夫。
钟缙: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绅兄弟,为赵云杀。
钟绅: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缙兄弟,为赵云杀。
钟繇:五十六回,长安郡守。
钟进:五十八回,钟繇弟,为庞德杀。
钟会:一百七回,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
钟毓:一百七回,钟会兄。
笮融:十五回,刘繇谋士。
种拂:九回,太常卿,死于国难。
种辑:二十回,汉长水校尉,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臧旻:二回,会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华阴人,字宣高。降曹。
宗宝:十一回,孔融将,为管亥杀。
宗预:一百五回,南阳安众人,字德艳,蜀参军,右中郎将。
紫虚上人:六十二回,锦屏山老道。
左丰:一回,黄门。
左灵:十三回,
左贤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戏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东吴主簿,进言斩关羽。
脂习: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双刀。为华雄斩。
祖弼:八十回,符宝郎,为曹洪杀。
卓膺:六十四回,刘璋将,降刘,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平斩。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兖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诸葛诞将,降魏。
甄氏:三十三回,袁熙妻,为曹丕纳之。后赐死。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曹操:阴险,多疑,奸诈,不过有大志大略,军事政治上都十分出色,靠自己打拼创出自己的事业,是实干家,在《三国演义》中是奸雄,在历史上是英雄!

司马炎:虽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过貌似他没什么能耐,在三国中纯属龙套角色……(如果这是作业,那你们的老师太没水准了,居然还要分析这个龙套……)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个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不过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本领,军事上十分窝囊,早期浑浑噩噩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败亡于军事上。

关羽:忠勇义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却号称“武圣”,砍无名小将是他的专长,自视甚高,他的结局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张飞:勇猛却莽撞、粗暴,但是偶尔细心就会让人刮目相看,对义兄向来一条心,未能出战彝陵实在是遗憾……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却是拥有非人的智慧,几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

庞统:虽与诸葛齐名,境遇却十分凄凉,不是得不到刘备重视,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视……在诸葛亮的光辉下,庞统悲惨地沦为华丽的龙套……

赵云:三国中一流的武将,长坂坡一战成名,汉水一战获得“一身是胆”的美誉,老了仍然力斩五将,武力勿庸置疑。至于品德,自追随刘备后一直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且为人刚正耿直,刘备有这种人追随真是三生有幸……

孙权:明主,在他治下的江东,人才济济,最后更是越来越强盛。曹操对这位后辈的评价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个人认为十分对。

周瑜:《三国演义》中他心胸狭窄,嫉恨贤能,其实历史上的周瑜雄姿英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才……也许周瑜最恨的不是诸葛亮,是罗贯中才对……

曹操,魏武帝,政战两方都很优秀且精通诗歌文学的万能英雄。
刘备,蜀昭烈帝,与曹操相比能力有所不及,但礼贤下士,善于笼络人心,而成大业。
孙权,吴大帝,18岁坐领江东。孙吴能成为三国中国祚最长的一个,孙权的决策和领导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诸葛亮,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人格、政治谋略和治军方略皆为后世称颂。但演义夸大了他的军事才能。
荀彧,曹操帐下首席谋士,在曹操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刘备阵营诸葛亮的角色。
鲁肃,孙吴政治家,为孙权制定了很多战略方针,深得孙权信任。
周瑜,孙吴大都督,统帅孙刘联军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其儒将风采为后人称颂不绝。
关羽,三国第一大将,蜀五虎上将之首,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在后世成为“仁义礼智信”化身而被推崇备至。
张辽,原为吕布部下,后跟随曹操。为曹魏第一大将,履立战功,于逍遥津以800士兵挫败孙吴10万大家的攻势,威震华夏。
吕布,飞将军,三国第一猛将,武艺盖世。但为人反复无信,见利忘义。于白门楼被曹操缢死。



三国演义 人物简介100字
答: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答: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答:刘备:字玄德,汉景帝阁下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一生为了复兴汉室而努力。被曹操誉为枭雄。处处寄人篱下,后得到“卧龙”诸葛亮辅佐,为得到荆州与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得到荆州后攻打益州,此后于曹操在汉中大战,夺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不久,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按诸葛亮建议称帝,定国号为“...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介绍
答: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汉族,吴...

三国演义是哪三个国 主要人物都有谁
答:《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小说中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刘备 ...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简介
答:《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张飞(?-221),字翼德,汉族,涿郡(治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官至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有哪些
答:1、刘备,生于公元166年,死于公元223年。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介绍
答:1、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3、关羽,刘备的义弟,...

《三国演义》重要人物介绍,要简单一点,10个
答: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刘备 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庙号烈...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介绍
答:蜀国主要人物: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而缺点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