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作者&投稿:相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素~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 老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一文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素和课堂教学运行的环节两个相结合的维度,论及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理和机制。下面是一些阅读的摘要:
第一要素:情境与问题。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相关背景,显然,教学情境所提供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教学情境有多种类型、形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问题情境和问题意识。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

一、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学科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要把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一要科学、准确;二要形成网络。学科知识要科学、准确,这是个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最好不要出现科学性的错误。知识要形成网络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有自己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自身的规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也就是把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的连接点。每年的高考考查知识的题目往往是考查知识的连接点,也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网络和内部规律的认识程度。
二、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学科能力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学科都提出了能力要求,比如化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物理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数学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中考、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学科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无论是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还是从考试角度的出发,都要完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前面讲到给学生学科知识时要注意落实知识点和知识的连接点,其实在知识的连接点上还可以繁衍出知识的生长点。所谓知识的生长点的生成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能力的生成过程。
三、课堂教学要给学科思想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思想,一定意义上说学科思想是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数学的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划归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把握了学科思想就把握住了学科精髓。
四、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学科学习方法
每一个学科都有每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自始至终都要注意向学生传授学科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讲“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一定要把学科学习方法给学生。陶行知先生说的更明确:“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在于教学。”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责任。
五、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学科意识
这是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每学一门学科都应具备这门学科的意识,诸如语文意识、数学意识、物理意识、化学意识等。有一次我带各科教研员去云南旅游,一位语文教研员在少数民族地区买了一双装饰精美的银筷子,物理教研员过来说:银筷子太重,不好用,这是物理意识。化学教研员则说:这双筷子是生银还是熟银?是否有污染?这是化学意识。另一位语文老师则表示这些是无关紧要的,包装制作如此精美的一双少数民族的银筷子具有保存价值,具有观赏价值。这是语文老师的文化意识。如果学生每学一门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学科意识,那么学生就掌握了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准备的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学习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从事该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一般特征;二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与态度。
2、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的人将它定义为,“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还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二、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情况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
1、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由此可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即解决了“为什么”和“是什么”)。有了总目标,就可以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解决“如何”),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后继工作都难免陷入盲目。可见这个总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后续步骤(如内容分析、目标编写、策略制定、媒体选择以及评价等)的重要依据。所以,学习需要分析的成功与否,总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系统设计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质量。
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论证了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解决问题。这就避免了只需较少投资和人力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和开发教学而效果不佳的情况;也避免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教学但在现有条件限制下不能实施,甚至设计的是学生已经具备而不需要教学的情况。所以说,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1、分析资源与约束条件: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必须收集资源和约束条件等信息。资源一般指能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活动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约束条件则指对教学系统设计工作和解决教学问题起限制或阻碍作用的事物--人、财、物。也就是说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资源,反之限制、阻碍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约束条件。
2、设计课题的认定:通过教学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之后,确定应进行的教学系统设计项目;通过资源和约束条件的分析之后,去掉那些条件不允许的项目,那么留下的应是须用教学系统设计而且可行的项目了。
3、阐明总的教学目标:一旦设计课题确定后,一般要给这个课题起个名字,然后提供关于这个项目要解决问题的总的陈述,也就是总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需要分析通常发生在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系统级)和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模式(产品级)中,其实,在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课堂级)中,教师也经常在作以目标为内部参考的学习需要分析,只是涉及面不大,无须单列步骤解决。无论是系统级、产品级、或课堂级,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形成的教学总目标均是指导教学系统设计继续进行的总的依据,为后面的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了解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后,接着就应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2、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完整的基本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符合大纲所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达到合格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不良学习者应完成的目标。
(2)符合大纲所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中等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不良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符合或超出大纲所提出的最高要求,达到优秀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优良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中等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以学年、学期为单位加以组织与实施的,不能期望学习者一下子就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要与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层次相适应。
此外,教学目标本身也有层次的关系。比如,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中,从知识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这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的。
4、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我们根据教学策略所处理对象的不同,把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教学内容处理的策略,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策略在目前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而是作为课程论的内容。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的处理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如编制先行组织者、绘制概念图等。这些具体方法是直接指向教学的,能够增加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
2、教学活动中的策略,通常是指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所用的策略,它直接指向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学评价的一套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方向进展。
1、教学评价的种类: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
(2)整体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3)指导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科学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

知识点、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拓展!引导性问题设计。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答: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1、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理解他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那些偶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不能称其为教育者。2、学习者:比起教育者来,学习者有其自身的...

一堂好课至少要包括的基本要素
答: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概括如下:一、清晰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的首要要素是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相匹配。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指南,它帮助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二、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主体,一堂好课需要...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一、教学目标多元化,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将学生作为认知、发展的主体,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客观地预测学生的达成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目标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多元化...

有效课堂六要素有哪些内容
答:有效课堂六要素:明确学习目标、清晰的教学内容、积极互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的练习机会、及时反馈和评价。一、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是有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无论是系统级、产品级、或课堂级,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形成的教学总目标均是指导教学系统设计继续进行的总的依据,为后面的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了解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后,接着就应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答:因此教学设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分析,在分析学习者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需求、初始能力、接受能力、个别差异等,对学习的外部环境与刺激及其内部学习过程发生和进行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加以统筹分析,以便更有针对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0343336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

现代课堂四要素
答:现代课堂的四要素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学生 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能力和学习风格,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现代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被重视,他们被鼓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