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第一个称霸,靠的是军事还是经济

作者&投稿:关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齐桓公称霸的条件与过程~

齐桓公首先称霸,一是齐国为东方大国,经济富庶;二是用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而改革又是齐国强大的根本原因;三是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会诸侯于葵臣(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提出“尊王攘夷” 的口号,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扩充疆界。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管仲改革的意义:齐国国富兵强。保卫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齐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地处黄河下游,土质 肥沃,靠山临海,有渔盐之利,是东方最大的诸侯国。 齐国国君的始祖叫姜尚,因其祖先曾封于吕,故又叫吕 尚。姜尚即人们常说的姜太公,曾为周王朝立下很大 功劳,被封于齐。
从姜尚下传至第十四个国君是齐襄公,即小白的 哥哥。襄公当政(公元前697年- 686年)时,荒淫无 道,政治腐败。他因与其妹私通而杀了鲁桓公;耗费 大量民脂民膏兴修宫殿,供其享受;整天狩猎游玩, 不理国政3下级官吏和广大士兵都不免冻饿,人民的 生活则更加困苦。他又赏罚不明,随意诛杀臣下,搞 得人人自危。连他的亲兄弟也因害怕被杀,而逃往国 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逃到鲁国;小白这时 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到了莒(今山东莒县)。
齐襄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秋,襄公令大夫连称和管至父率兵戍守葵丘(今山东淄博西)。临行前约好,今年瓜熟时去,明年瓜熟时替回。可是一年过去了,齐襄公却不发兵替换。连称、管至父几次请求代换,都遭拒绝。于是连,管二人便利用戍卒的不满情绪,联合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发动兵变,打回临淄,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立为齐君。次年,公孙无知又在雍林被人杀死。
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 国正卿高俣‘x’西,自幼与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 人去莒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 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 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 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 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 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 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 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 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任贤改革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 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 齐国吗?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 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 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 以重任。
由于桓公求贤若渴,在他周围聚集了许多象管仲、鲍叔牙、高候、隰(xT席)朋一类的杰出人物。特别是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 “国”,即都邑。“鄙”,就是乡村。“参其国”就是把都邑划为二十一乡,分工乡、商乡和士乡三个部分居住,其中工乡三个,商乡三个,士乡十五个。“伍其鄙”,就是按照轨,邑,乡、县、属的组织把乡村居民编制起来,设置官吏,加强控制。目的是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流亡,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即在内政改革的基础上,实现寓兵于农,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居民既是民众,又是兵士,既要从事各自的职业,又要于春秋二季进行军事训练。官吏们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统领;既管行政,又管军事。这样就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桓公和管仲针对春秋以来井田制破坏,私田兴起,国家赋税收入日益减少的情况,改革旧的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cui崔),征”的办法。即在广大农村对土地进行普查,根据土地的肥瘠和数量,规定应交纳贡赋的多少。同时,还提倡即山铸钱、煮海为盐,鼓励发展盐铁业。此外,又设“轻重九府”之制,根据年岁的丰歉和人民的需要,来集散货物,以调剂物价的贵贱,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桓公和管仲的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春秋首霸
春秋福年,周天子威信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号令 诸侯了。各国诸侯,为了争夺劳力、掠夺财富和兼并 土地,都企图做天下霸主,迫使所有诸侯国俯首纳贡。 这样,大国争霸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地提上了历史的日 程。
齐桓公在国力强盛之后,便在诸侯之间积极展开 了争霸活动。公元前684年,首先起兵进攻西南方的 鲁国,鲁军在长勺(shao韶,今山东莱芜北)应战。鲁庄公采纳曹刿(gui贵)的建议,等齐军气衰之后,进行反击, 大败齐师,使其争霸受挫。但此后,桓公接连三次出兵 伐鲁,都取得了胜利,夺取了鲁国不少土地。公元前 681年,齐桓公召鲁庄公在柯(今山东阿城附近)举行会 盟,并按约归还了鲁国的失地,使桓公在诸侯中赢得 了很大声誉。在短期内,齐桓公还接连征服了郯(tan 谈, 今山东郯城西北)、 遂(今山东肥城南)、莒、徐 (今江苏泗洪东南)、莱(今山东黄县东南)等国,据说臣服于齐的小国达三十一个。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等在鄄(juan绢,今山东鄄城北)会盟,诸侯们共推齐桓公为霸主,齐国开始称霸。
春秋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和狄族的势力强大起来,并经常骚扰燕、邢、卫等国。齐桓公在 “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扰害,为邢国和卫国筑起了新的城邑,使“邢迁如旧,卫国忘亡”,在诸侯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齐桓公争得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后,进而向南发 展势力,要使南方的楚国也承认齐国的霸权。公元前 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 等八个诸侯国联军,首先讨伐依附楚的蔡国,蔡人望 风溃逃。于是乘胜向楚国进军。楚成王见齐军来势甚 猛,一面亲率大军迎战,一面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 齐桓公见楚方无隙可乘,便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与楚 订立盟约,使楚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此后,齐桓公 几次大会诸侯,还有一次拥立周襄王,尊崇周天子的 活动。公元前651年,葵丘之会,周天子也派人参加 了,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
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相继死去。桓公任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个阿谀谄媚之臣执政,政治渐渐腐败。公元前643年,威武一世的齐桓公病死。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君位互相攻击,无暇顾及桓公丧事,致使齐桓公尸体存放了六十七天,腐烂生了蛆。从此,齐国的霸业也骤然衰落了。
齐桓公一生显赫,是——位有治国才干和雄图大略的统治者,他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了一些整顿和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在春秋列国中成为第一个霸主。虽然争霸战争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破坏,劳动人民对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对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取得威信,依靠的是军事。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於甄,而桓公於是始霸焉。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齐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
上面的话概括来说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讨伐了一众游牧部落。楚国恢复了向周天子纳税。
齐桓公能打这么多仗,依靠是
①建立宫廷官制。在相之下,设立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谏之官等五官,分别掌管外交、经济、军事、刑法、监察等,削弱了世卿的统治权力,增强了君主集权,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权机构。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②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

③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齐国靠海,买卖盐很赚钱。

最后总结一下,如《春秋公羊传》所言:“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我觉得都有

历史有哪些有利条件促使齐桓公首先称霸?
答: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到643年在位。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争霸的主要活动又有哪些?1.有利的条件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这就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板书可简化为:东方大国,...

齐桓公称霸的客观条件(自然条件)和主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的条件主要有:客观上:一、是西周后期以来,周天子权威衰落,犬戎等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战争增加。二、是地处东部齐国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鱼盐,工商业发展较快。主观上:一、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军政,国富兵强。二、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以...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原因
答:经济富庶,用管仲为相。1、经济富庶:齐桓公执政的齐国,是周代诸侯国里面积最大的一个,物产丰富,地势险要,是经济强国。2、用管仲为相:管仲任齐桓公为相后,在齐国国内进行了内政、军事、生产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齐国的国家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齐桓公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什么说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答:本题主要考查齐桓公争霸的有关知识。齐国在齐桓公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终于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所以,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

齐桓公是如何当上国君的?成就霸业的过程离不开哪些人的辅佐?
答:齐桓公接着就任命管仲为相。管仲的治国方略和改革计划得到了齐桓公的赞赏和支持,得以施行。管仲尽心尽力辅佐齐桓公,使齐国迅速富强。终于,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巧妙的外交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并不是最有才能的君主,但是他幸运地继承了君位,幸运地得到了...

齐桓公称霸一楚什么改革
答:第二,注意将军事改革与赋税改革联系起来。桓管时代,随着齐国军队的大肆扩充,其军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如何使军队在训练和作战中的军需之用得到保证,是军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管仲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建议齐桓公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普遍调查定级后,按土地质量...

齐桓公称霸主要历史背景?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答:1、齐桓公称霸主要历史背景:齐襄公时,政治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 。襄公十二年(前686年),自封为王。第二年,雍林人谋杀无知,讨论重建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

春秋图霸:齐桓公为啥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呢?
答: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用武力来兼并小国,同时大国之间也相互抢夺土地,强盛的诸侯大国甚至可以不通过周天子而号令其他诸侯,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齐桓公就是第一个称霸,是春秋五霸之首。【仇将恩报齐桓公】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率先称霸,得益于他那广阔的胸怀,他是一个豁达大度的人,如果睚眦必报,那么齐国称霸...

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最终自己又是什么结局?
答: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中原的第一个霸主。后来却被囚禁在宫殿,最终被活活饿死在了宫殿,尸体都发臭了很久才被人发现。春秋时代诸侯都各自称霸,因此又被称为春秋五霸。齐桓公就是这五霸之首。齐桓公原来被称作公子小白,后来和公子纠争夺皇位,公子小白成功继位。在他继位之后,本想用鲍叔牙为相...

齐桓公为何首先成为霸主
答:齐桓公称霸的原因:1、管仲改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尊王攘夷:占领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蛮夷与戎狄交,中国不绝若线。3、葵丘会盟:奠定了齐桓公的政治领导地位。没看明白的话可搜索 尊王攘夷 葵丘会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