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人任势,不责于人

作者&投稿:寿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所以他能够选择智能之才去利用和创造破敌的有利态势。
原文来自于: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
译文:
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吨,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
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所以他能够选择智能之才去利用和创造破敌的有利态势。

拓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势》:“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 之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 人也,如转木石。”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名称】择人任势
【解释】挑选合适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势。
【出处】《孙子·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这则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势篇》。孙子提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的"责",即责任、苛求之意。"任势",有营造和利用态势之意。全句的意思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总是依靠有利的态势,而不苛求部属,所以总是能够选择适当的将领去造成有利的态势。[1]

择人任势的介绍
答:择人任势,读zé rén rèn shì,挑选合适的人才,利用有利的形势。出自《孙子·势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德,天,地,将,法,择人而任势的用人思想是哪个家的?
答:孙子在《兵势》篇中讲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杜牧解释说:“善战者先量度兵势,然后量人之才,随短长以任之,不责怪说下面人不成器。”所以优秀的领导者,要求之于势,不责怪下面的人。要造好势,选对人。“择人任势”的含义是: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之...

梁宁:“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这才是CEO该干的事
答:梁宁老师总结《孙子兵法》全篇的核心是这个概念,意思是说:我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另外一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势篇》,相关原文如下: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

兵法中如何借势用势和造势?直接引用兵法原文至少四处
答:2、“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兵法·势篇 这里引用的兵法原文体现了用势的思想。孙子强调,优秀的指挥者应该懂得利用形势,而不是过度依赖人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将领,利用他们的特点和能力,指挥者可以更好地利用形势,取得战争的优势。3、“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出自哪里?
答:意思是:善谋事的人能运筹帷幄,不善谋事者只能干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因此谋势势必重于谋子,谋事者自然重要为上,谋子者只能处于下位了。出处:化用自《孙子兵法·势篇》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认为,在作战中营造有利的“势”,比“术”和“策”更重要。

请列出《孙子兵法》中的名句...
答: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势篇第五>>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走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 兵无成势,水无常形,能因...

乘风而上,顺势而为,为者常成 以信为本,与人为善,积善成德 大概意思!
答:这段话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座右铭。大概意思就是: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说白了就是一种好的人生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诚信积善,才能成功。正如《孙子兵法》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武之于国言于之人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bai思是:善于用兵作du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zhi胜利,而不苛求部dao属以苦战取胜,所以他能够选择智能之才去利用和创造破敌的有利态势。

《孙子兵法》中的择人观
答:导语:无论何事,只有集齐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事半功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孙膑是如何“择人”的吧!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择人而任势” (《势篇》) ,这是《孙子兵法》中的又一个重要思想。所谓“择人”,就是要选择好的将帅。《计篇》指出:将帅必须具备&...

孙子兵法句子赏析
答:12.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13. 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14.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15. 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