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裴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资”是帮助的意思。
“治”是治理的意思。
“通”是从古到今。
“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
“资治通鉴”,读音:【zī zhì tōng jiàn】
造句:
1、《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与二十五史相为表里的纪载典章制度文献的史书,则有《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通常称为“十通”。
2、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影“吐哺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载,“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给所有治理国家社会的人做借鉴”的意思,其中"资"字是“供给”的意思,"通"是“全”的意思。
《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这1362年的兴衰更替,确实有不少值得治理国家社会的人借鉴的东西。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本书记载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并以此为著名。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将历史比作镜子来治理现在的政事

《资治通鉴》又名《通鉴纪事本末》,司马光主编,是一本编年体通史,内容以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为主,毛泽东曾经将其通读十七遍。司马光对这本书的定性是“善者可法恶者足戒”的书,宋神宗读过之后感叹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又被后人称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起于战国三家分晋,止于五代十国。记事详尽,布局精细,是一本经世致用的好书!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整体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分开为“资,有助于;治,治理;通,通史;鉴,借鉴”。

资治通鉴书名的含义
答:联系到《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丞相司马光带头编制的,这个书名的含义就更好理解了。问题二:资治通鉴书名的意思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耽”,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问题三: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 《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

资治通鉴标题的意思
答:借鉴古时事情的教训,加强现代的管理。资治通鉴的具体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知道,在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具体意义,就是借鉴曾经或者古时候发生事情时带来的教训,加强现代企业的管理以及培训。《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全省总共294卷历经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
答: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意思
答:资治通鉴的解释书名。编年体史书。北宋 司马 光著。成书于1084年。上起 公元 前403年,下迄公元959年。取材极广,内容以 政治 、军事为主,亦 记载 经济、 文化 等。 词语分解 资治的解释 .致治。《新唐书·陆贽传》:“治或生乱者,恃治而不脩也。乱或资治者,遭乱而能治也。”《元典章...

《资治通鉴》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答:《资治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四个字分别代表什么?
答:资:供给。治:治理国家。通:始末连贯顺畅(资治通鉴的史事是连贯的)。鉴:镜子,此处化用唐太宗的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连起来讲,就是楼上网友说的“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都讲述了什么内容?
答:《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万字,耗时19年完成。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时的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时期的后周世宗显德年间的959年征淮南为止,计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其他...

《资治通鉴》的由来?书名的含义?网上有没有视频精讲这本书的
答: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含义:《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答: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教训可供统治者借鉴。《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主线,记载了黄帝时...

《资治通鉴》是一部以什么为形式的历史书呢?你如何理解?
答:中国第一部编年史通史。《资同治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全书294卷,历时19年。《史记》成书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历时1363年,跨越16个朝代,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