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作者&投稿:潭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诗歌、故事~

清明节的来历 简短:科普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

一、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1.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破阵子·春景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二、有关清明节的小故事: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拓展资料】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寒食节?fromtitle=《寒食》&fromid=1088835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清明节/137575?fromtitle=清明&fromid=34808&fr=aladdin】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弹尽粮绝不能继续赶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忘了赏赐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他却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未果。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到唐代时,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的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父母亲的墓上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能找到他父母的坟墓。 

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碎片,紧紧地攥在手上,然后向上填祷告说:“父母在天有灵,我将把这些纸片,抛向空中,如果纸片落在一个地方,风都吹不动,就是父母坟墓。”
说完刘邦便把纸片向空中抛,果然有一片纸片落在一座坟墓上,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动,刘邦跑过去仔细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代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胡秉言
莫叫清明眷旧怀, 桃花朵朵为伊开。
芬芳艳丽情意隐, 别让春心再痴呆。
承孝胡秉言
春至又清明,携亲祭祖灵。
磕头焚纸课,礼孝在传承。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我看了看,关于清明的好诗都被贡献出来了,但是还有一些好诗词没有看到。我最喜欢的一首清明诗是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作的《清明》。我背下来吧:
清明
黄庭坚
清明佳节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其内涵不仅恰和了清明节的景物、时令特色,更有意义深刻的典故史事,更为重要的是其尾联所表达的那种悲怆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认为自古咏清明无有出其右者。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吧。
首联起于清明时节特有的景物,正“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又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如果你有幸在雨过天晴的时候去风景秀丽的地方踏青(古人清明节必须的节目),比如我前天刚去的华中农业大学,那里景致极美,看到了红的白的桃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天高地广,豪迈之情顿生。所以诗人说“桃李笑”。然而,诗人立即笔锋一转,再看看哪郊野荒原之上的堆堆黄土和枯蓬青草,顿生愁意。
颔联承接首联旨意,依旧在写景,很有一种惊天动地的气象,春雷阵阵何壮哉,这也就是惊蛰的来历吧。蛇和青蛙都从冬眠中醒了来,添得蛙声一片。春雨如丝,催的草长,草木越发娇柔苍翠。此时诗人的情怀已经三转,喜,愁,复喜。
前面的两联都是铺垫,颈联便转写实景到怀古。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人乞祭余骄妾妇”语出《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人无耻,在坟地上偷人祭奠祖先的猪肉,在嘴上抹了油会去向妻妾夸耀自己受到达官贵人的礼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晋公子重耳落难时忠心耿耿追随的介之推。唐代诗人卢象《寒食》诗云:“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重耳登上王位之后忘了这位昔日的功臣,于是介之推便携老母归隐山林,后来重耳醒悟请介之推下山,之推无论如何也不肯下山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了介之推隐居的山林,介之推枹树而死。每次想到这里都要为介之推的气节而热泪盈眶。在现实社会,这两种人何尝不存在呢?高下之别立辨。
然而,齐人也好,介之推也好,他们一贤一愚、一高一俗、一洁一污,这是他们人格的天壤之别,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化为灰烬。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但如果从佛家的角度看,这是没有什么可悲叹的,世事皆空,贤愚归一。这两句统合全诗,发出一种悲壮的叹息。但是,虽然千载之下都为黄土,人们对圣贤和奸俗还是有分辨的,敬贤鄙俗,这是公道。
这首七言律诗写得极工而极深,起承转合,胸怀寓意,为诗家楷模。

咏寒食的好词,我推周邦彦《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有情意,有胸怀!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一定要有典故或诗文赏析等
答:1、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

求与清明节有关的诗文,诗词,革命先烈,中华经典故事,求速度
答: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3.《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答: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4、清明节...

快到清明节了 俺老师让俺差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各种资料
答: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 扫墓 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

有关清明节的诗文、诗词、中华经典故事
答:一、有关清明节的古诗:1.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破阵子·春景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答:清明节的故事:秦朝末年,刘邦终于打败霸王赢得天下。刘邦衣锦还乡时,想去父母亲的墓上祭拜,却因为连年的战争,使得一座座的坟墓上长满杂草,他无法找到自己父母的坟墓。刘邦非常的难过,虽然部下也帮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黄昏的时候还是没能找到他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衣袖里拿出纸,撕成许多小...

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答:1. 清明节的故事:在秦朝末年,刘邦经过连年战争,最终打败了霸王,赢得了天下。当他衣锦还乡时,他希望能够去父母的墓前祭拜,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破坏,他无法找到他们的确切位置。刘邦感到非常悲伤,尽管他的部下们尽力帮助他寻找,直到黄昏时分,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刘邦父母的坟墓。最后,刘邦从...

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答:三、清明节诗词:1、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2、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唐] 冯延巳 六曲阑干...

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 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
答:一、清明节的诗句: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晏殊《破阵子·春景》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杜牧《清明》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___杜牧《清明》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___高...

关于清明习俗的诗句有哪些 清明节的经典诗句古诗大
答:长安清明-【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三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