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感到无聊呢?

作者&投稿:虫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人会无聊?~

在《黑铁时代》里,王小波告诉我们,是人都会无聊,只不过这个无聊有个程度大小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听听王小波是如何通过小说艺术化地转达给我们的?
首先看王小波对抗无聊的方式
1,每次给李银河的信(情书)的开头都是:你好呀!李银河,今天我们又……
2,通过文艺化的句子打动女性的心,用爱情化解无聊。
王小波是这样描述水银灯的——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夕阳的余晖正在西边消逝,整个天空好像被红蓝铅笔各涂了一半。
来吧,孩子(这个孩子里可能就包含有当时的李银河),让我们一起升到高空,做一个美丽的气球,来看看脚下的大地吧!
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翠绿的山峦显出琉璃瓦的光泽,蓝色的大河在它们中间像一条条巨蟒般缓缓地爬动,偶尔群上中的湖泊猛然发出镜子般的闪光。
在陆地的尽头,大海蔚蓝色的波涛中间,有一条狭长的陆地,好像大陆朝海洋的胸膛伸出去的一条手臂。这一块金黄色的土地呀,多少黄昏,多少夜晚,我就在那里独自徘徊,想念着你。
你看到吗?那墨绿色的一丛,那里是一片高大的杨树和槐树。它们的叶片正在阳光下懒洋洋地耳语,在它的遮蔽下,有一个很大的村庄,我给你讲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看完了以上的描述,是不是觉得王小波不仅是个小说家,还是个诗人呢?这样的才华和正值青春怎能不打动女孩的心?
然后,关于人为什么会无聊?
王小波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人有时会感到无聊,六神无主。因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一切都看腻了,一切都说腻了,世界好像到了尽头。我们脱离了日常经验之外,进入到了一种什么都不想的虚空状态。(在我看来,这种虚空状态可以理解为人无力对抗时间,在时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人如何表现都逃脱不了最终的死亡之命运)
这时你就感到以往的生命,以往的欢乐都渺小的不值一提,新的生命,新的事物也不会到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复活。
从这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出,王小波还有些没说完的话,那就是对于那些内心强大之人,无聊之后就是觉醒,就是创造和崛起。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只有一个马小军,但是在王小波的小说里,却有两个。
原文是这样的:
有两个马小军,前一个在阳光下浑浑噩噩,过的很幸福;后一个在阳光下头脑清楚地承受着痛苦。浑浑噩噩的马小军因此有福,头脑清醒的马小军因此倒霉。
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在暗蓝色的天空飞过。在黑暗尚未褪去的海面上燃烧着十万支蜡烛。马小军听见天地之间的钟声响了,然后十万支金喇叭又一次齐鸣。他忽然泪如雨下,但是他心底在欢歌。有一柄有弹性的长剑从他胸中穿过,带来了剧痛似的巨大快感。
马小军忽然觉得有一重束缚打开了他的天空,《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的蓝色,还有上面的游云,都滔滔不绝地流进他的胸怀……他开始倾诉:我爱开阔的天地,爱像光明一样美好的小红,还爱人类美好的感情,还爱我们三个人的友谊。
马小军回想起来了,她绝对温存、绝对可爱,生机勃勃,全无畏惧而且自信。他从她身上感到一种永存的精神,超过平庸生活里的一切。马小军很孤独,真正的哀痛被他封闭了起来,他什么也不想……他扑过去拥抱她,一个阀门打开了,一切都涌上来。
看完了这些,我想起了逃跑计划的那首《阳光照进回忆里》,在音乐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一起畅游。在马小军的世界里,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青春会很快过去,他也可以在他的日子里一直阳光灿烂下去。
这是王小波的希冀,也是我们的希冀。只是无论是王小波,还是马小军,还是我们,只要活着且在思考,就依然会无聊,依然会感受到生命的虚空,而冷酷的现实也在时刻等待着——无聊后的复活与崛起。

坐在安静而昏暗的学术报告厅里,你和疲乏的“拉锯战”又开始了。脑袋上方的投影仪嗡嗡作响,你却心不在焉,神游于那些幻灯片之外,漫无目的地信手涂鸦。台上那位教授仿佛离你十万八千里。这时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你,那就是——无聊。
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偶尔觉得无聊。特别是在沉闷的环境中,无聊感会油然而生。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 沃丹洛维奇(Stephen Vodanovich)指出:“西方文化通常将无聊定义为‘无所事事’。”事实上,对无聊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事单调工作的人群,诸如在工厂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人。研究者称,无聊感并不是单纯由客观环境引起的,而是意识层面一种主观的个人感受。无聊的程度因人而异:一些人似乎与无聊绝缘;而另一些人,如性格外向的人,却更容易感到无聊。

新一代的科学家一直试图找到这种沉闷情绪的心理学基础。他们发现,这种情感远比我们知道的复杂。研究者指出,无聊尚无统一的定义,就像一个“口味众多”的拼盘。作为人意识的一方面,注意力水平对无聊感的产生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人们的专注程度,从而减少无聊感。此外,情绪波动也对无聊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感受、陷于情感无法自拔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千篇一律

科学家对“无聊”的研究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从早期针对单调乏味的工作进行的研究,到后来无聊倾向量表(BPS)的出现,人类与无聊的“拉锯战”从未停止。
研究者与“无聊”已经纠缠了近一个世纪。早期,工作表现较差的工人给了科学家启发,这些工人对工作表现出的厌烦情绪促使他们开始研究,单调乏味的工作对人的影响。1926 年,英国国家工业心理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Psychology)的心理学家A· 赫德森· 戴维斯(A.Hudson Davies)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论文称,无聊类似于精神疲劳,是由于工人对流水线上精细而重复的作业缺乏兴趣所致。他还指出,工人对无聊的易感性存在个体差异:“很多从事单调工作的人并不感到无聊。而有一些人,即便从事经常变化的工作,却还是牢骚满腹,抱怨生活单调。”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的心理学家约瑟夫· 巴尔马克(Joseph Barmack),是最早在实验室环境下研究无聊感产生基础的科学家之一。20 世纪30 年代末,他指出无聊感是一种类似于睡眠的感觉,并发现同时使用三种兴奋剂——安非他明(amphetamines)、麻黄素(ephedrine)以及咖啡因,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如对一系列数字进行加法运算)中的疲乏、困倦、注意力涣散及无聊的症状。此外,向参加测试的学生支付报酬似乎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无聊感是刺激和动力不足的一种复合产物。

此后30年,对无聊感的研究一直断断续续。直到1986年,心理学家诺曼·D·森德伯尔(Norman D. Sundberg)与他的学生理查德·F·法默(Richard F. Farmer)对无聊进行了最公认的研究。前者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名誉教授;后者就职于俄勒冈州立研究院。他们共同发明了由28个问题组成的无聊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简称BPS),这是用于研究无聊的最早的完整心理测量表。

用BPS 测试人们在不同境况下产生无聊感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几乎每个人在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环境却无法摆脱的时候(如排队等候时),都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但是,有些人却更加频繁地感到无聊。他们需要在生活中寻求更多的刺激;或者由于不具备自娱自乐的能力而闲得无聊;抑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对“生存”本身产生厌弃。

猎奇心理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
2005 年,沃丹洛维奇和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J· 克雷格· 华莱士(J. Craig Wallace)以及西佛罗里达州的史蒂文· 卡斯(Steven Kass)在BPS 分析中指出,从宏观来看,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刺激,或者说是对新鲜感、兴奋感以及变化的渴望。沃丹洛维奇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容易无聊,他们在BPS 测试中的得分也更高。他直言道:“男性更爱抱怨说,‘周围没什么事可做,所以我才会无聊。’”

由于渴望外部的刺激,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陷入无聊之中。许多关于单调工作的早期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同事更早变得口齿不清。英国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人格研究先驱汉斯· 艾森克(Hans Eysenck)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性格外向的人需要持续变换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然而,并非所有的研究都一致认为,外向型性格与无聊感有关联。给沉闷的工作增添一些小趣味后,性格外向的人也能成功地克服无聊感。英国基尔大学的心理学家A·B·希尔(A. B. Hill)在1975 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让32 名大学生从事拾捡和安放图钉的工作。这是一件无聊到让人头脑麻木的任务。相比16 名内向型学生,另外16名外向型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变化。他们采用精细而有趣的各种方式,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兴奋水平。

如果内心世界不充实,外部刺激和新鲜感也会转瞬即逝。沃丹洛维奇认为:“大脑会不断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便欲壑难填。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你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
为了摆脱无聊,人们沉湎于吸烟、搞破坏、赌博以及嗜药之类的有害行为,追求感官的刺激。2005年, 对92名苏格兰青少年的调查发现,无聊是青少年嗜药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的临床心理学家麦克韦琳· 托德曼(McWelling Todman),主要从事精神病患者及嗜药康复病人的无聊感研究。他指出,“嗜药者总是在停工期间,利用休息时间吃药。”

集中注意力
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

无聊和注意力也有关联。毕竟,当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时,很难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为了揭示这一关联,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测试环境,让受试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从病理学角度看,注意力涣散也可能激发无聊感。2003年,沃丹洛维奇、华莱士和卡斯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48名大学生受试者的BPS 得分与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ult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的诊断结果相关。这表明,无聊感很可能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引起的。

研究者发现,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的学生在BPS 中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不仅如此,切恩根据统计学结果还指出,注意力涣散提高了无聊和抑郁的指数。有研究文献显示,抑郁症与无聊有很多相似的症状,包括沉浸于消极的情绪,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等。研究者推测,长时间注意力无法集中,会让人觉得从事的活动毫无意义。切恩表示:“注意力是连接无意义感、抑郁症以及无聊感三者的交点。”

同时,也有研究者将无聊概括为“心流”(flow)的对立物。心流是指人在全身心投入或者完全沉迷于某件事时所处的忘我状态。该理论的创立者,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伊· 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指出,当一个人的技能恰好能够应对挑战时,以及在接受目标清晰、反馈及时的任务时,心流便会发生。他还提到,小菜一碟的任务会使人无聊,而任务过于艰巨则会引起焦虑。2003年,奇克森特米哈伊和同事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在526 名受试中学生中,心流多发生在挑战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的时候。

情绪波动
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情绪对注意力、心流及无聊也有影响。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荣誉退休的教育心理学家玛丽·B· 哈里斯(Mary B. Harris),将无聊与情绪控制(mood monitoring)关联起来。2000 年,哈里斯对170 名大学生进行BPS 测试和问卷调查,后者用于测量他们经历心流的频率,并判定他们属于情绪受控者(mood monitor)还是情绪分类者(moodlabeler)。情绪分类者是指,能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对情绪进行分类的人。

哈里斯发现情绪控制者在BPS 中得分较高,经历心流的次数较少。她总结说,密切注意自己的情绪的人“不太关注周围的情形,也不容易经历心流。对严重的情绪受控者来说,越是努力关注参与的活动,越会频繁地感到无聊”。另一方面,情绪分类者却很少因为无聊而困扰。他们能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情绪,并且很快摆脱干扰,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如果不考虑无聊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无聊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体对自己内心状态的了解程度。1951 年,费尼谢尔在对无聊情绪的精神分析中解释说,由于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受到压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个体不知道如何找乐子,被无意义感包围,就会产生一种更复杂的无聊感,直指生存问题本身。而当个体出于现实考虑或迫于其他压力,放弃了至关重要的生活目标和梦想,这样的无聊感也会产生。2000 年,就职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理查德· 巴尔迪尔(Richard Bargdill)描述了6 例被他称之为“生活无聊感”的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失去生活目标会使人产生矛盾情绪和深刻的无聊感。其中,有一位女性在放弃生物学家的梦想后,后悔嫁了个不喜欢的丈夫,生活在一个空巢一般的家里;另一位男性放弃了天文学家的理想,转而投身宗教事业,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伊斯特伍德总结说:“所谓无聊就是与现实世界脱节。”

向无聊开战
战胜无聊的方法很多:换一个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和参加内观训练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聊。只要用心感悟生活,无聊感也可以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无聊感各有不同,治疗无聊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奇克森特米哈伊建议,如果无聊源于乏味的工作,那么可以尝试换个工作,或者通过增加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来改善工作环境。超市收银员们可以与顾客诚恳地聊聊天,来提高服务质量。1970 年,美国州立圣何塞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威廉· 麦克贝恩(William McBain)对长途货运司机的研究发现,能在默数途经物这样的小游戏中找到乐子的司机,不会感觉旅途无聊,而且更注意驾驶安全。

沃丹洛维奇指出,如果一个人的业余时间总是被无聊感占据,他就应该尝试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沃丹洛维奇正在身体力行,向无聊开战。每天他都努力给日常事物增添点“佐料”,从改变上班的行车路线,到转变一下观察周围的视角。他说:“通过自我训练,你会发现周围的环境其实很丰富多彩。树叶不单有绿色的,也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树叶。只要用心去体会和发现周围的美,就不会感到无聊。”
鼓励孩子参加激发思维和想象力的活动,避免消极、图一时之快的娱乐方式,也能够减少无聊感。森德伯尔说:“ 电视和iPod 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却也阻碍了他们应对无聊的能力。”奇克森特米哈伊还说,参加体育和游戏类的积极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心流的发生。

当然,无聊并非一无是处。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是人思考和反省的好机会。此外,无聊也是判断工作有无价值的标志,对没有价值的工作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伊斯特伍德说:“我们应当适时停止与无聊的无谓抗争,并从这一经历中吸取教训。”

实际上,许多学者已将无聊感视为一种催化剂。诺贝尔奖获得主、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德斯基(Joseph Brodsky) 在他1995 年发表的《无聊礼赞》(In Praise of Boredom)中就曾写道:“当无聊的大潮来袭,请伴它而去。让自己随波逐流,浸没于其中,慢慢沉底。总的说来,处理讨嫌之物的规律是,你越快沉底,便越快上浮。” 沃丹洛维奇补充说:“如果能够完全摆脱无聊的消极影响,它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

无聊指数测试
1. 对我来说,全神贯注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2. 工作时,我常为其他事情忧心忡忡。
3. 时间似乎总是过得很慢。
4. 我经常觉得自己“闲得发慌”,但又不知道该干点儿什么。
5. 在必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时,我常常感到困扰。
6. 被迫观看别人的家庭电影或旅行幻灯片,这让我倍感无聊。
7. 我脑海里始终有许多计划和任务需要去做。*
8. 对我而言,自娱自乐是件很容易的事儿。*
9. 我需要做的都是些重复单调的事情。
10. 与大多数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促使我前进。
11. 我能从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中寻找到刺激。*
12. 我很少因为我的工作而兴奋。
13. 任何情况下我总能找到事情做,而且能够找到并保持自己的兴趣。*
14. 大多数时候我总是无所事事。
15. 我可以很耐心地等待。*
16. 我常常觉得自己无事可做,很闲。
17. 在一些不得不等待的场合,比如排队时,我会变得坐立不安。
18. 我常常一觉醒来就有个新点子。*
19. 我很难找到一个让我十分兴奋的工作。
20. 我需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充满挑战的事情来做。
21. 我大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应付工作所需实在是绰绰有余。
22. 许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的人。*
23. 我的兴趣太广泛了,没有时间把这些事情一一做完。*
24. 在朋友圈中,我是最有恒心的一个。*
25. 除非是做一些令人激动甚至危险的事情,我总觉得自己无聊得像行尸走肉。
26. 丰富的变化和多样性才能让我真的开心。
27. 电视和电影都千篇一律,太过时了。
28. 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周围的环境既单调又无聊。
问题来自无聊感倾向量表(BPS),该表由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诺曼·D· 森德伯尔和俄勒冈州研究院的理查德·F· 法曼共同设计。你属于容易无聊的人群吗?做完下面的测试就知道答案了。在每个问题后给自己打分,分值在1~7 之间。强烈反对记1 分,完全赞成记7 分,中立记4 分。请注意用“*”标记的句子的分数正好相反:完全赞成记1 分,强烈反对记7 分。请将28 道题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说明你越容易无聊,总分偏低,则说明你不容易无聊。

关注公众号:历史那点小事(crazylishi) 看看的无聊度属于什么水平


无聊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困扰,无聊大致原因是我们生活缺乏一个明确目标,茫目,做事没有动力,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带动你的神经,没有办法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激情,感情缺乏互动,没有深度,不能被感动。
首先要为自己建立一个目标,一般来说要超出你的能力之外,有一定难度,这样才有可能调出你沉醒的潜力,让你发现你的新领域。
其次学会爱人,学会去感动别人,真心去帮助另人,爱是一种最好的润滑剂,一般感情冷漠的人,更容易陷入这个怪圈,因为他只注重效率,速度,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说有点自大自私,自以为是。
最后学会去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心灵空虚,寂寞,无聊的人都缺乏的层次,去帮助哪些很困苦的人们,感受他们在逆境中依然很坚强的魅力,从而得到心灵的滋养。
从这此方面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扩按照这们的方式去调整生活,无聊的这种状况是一定会有所改善的。
:)希望你早日开心起来,生活精采起来!

没事做,没了方向,就会空虚,产生无聊感找不到志趣相投的人或话题没的聊,所以无聊
其实,最重要的事因为你对事情提不起兴趣吧
觉得说什么都没意思
不想说
不想和别人交流
感到别人都不了解你
觉得空虚
和寂寞无人诉
从而变无聊了
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多找人交流,这样你就不会无聊了。

人无聊的原因与心流有关



为什么人有时会感到无聊?
答:4. **社交孤立:** 孤独和社交孤立也可能导致无聊。如果一个人没有与他人互动或分享活动的机会,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和孤独。5. **焦虑和压力:** 有时,焦虑和压力也会导致人们感到无聊。如果一个人过度担心或感到压力重重,可能无法专注于活动,从而感到无聊。6. **精神状态:** 个人的精神状态和...

人为什么会感到无聊?怎么办呢?
答:因为你觉得很烦 为什么很烦?因为你没有事做,没有事情做就会很烦。内心很空虚,没有朋友的人经常会感到无聊。因为没有人和他说话,久了久之,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精神变态!(这是有实例的)感到无聊的时候听听音乐,或者去人多一点的地方感受气氛。还有,人没有欲望的时候就无聊.只有不停地追求自己...

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无聊呢?
答:现在工作、学习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普遍得以提高。这种竞争压力和对生活的要求得以迅速发展,而人们对这种发展的适应能力越来越难以提高。在潜意识里时常会感到一种无所适从,无聊,郁闷,莫名的烦恼。 可以出去散散心,找好友知己一吐为快;或看些散文诗,听些抒情乐;或卡拉OK一吼...

人为什么会感到无聊?怎么才能让人不无聊?
答:每个人都会有无聊的时候,那是因为神经处于轻松的状态所产生了心理空虚的表现.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无聊了.无聊的时候可以喝杯咖啡,看下杂志转移注意力,实在无聊的话,找几个朋友可以去KTV唱歌,或者写日记,褒电话粥,吃块巧克力什么的,适当的吃点甜食也可以愉悦心情的.如果是长期都感到无聊的话很容易得忧郁...

为什么我会感觉到无聊
答:无聊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情绪状态,一种空虚,无聊耗费着生命,让人无所适从,为什么我会感到无聊,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我感觉到无聊的原因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情绪对无聊感...

为什么人会觉得无聊?
答:无聊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无聊使人寂寞孤独,甚至空虚,容易诱导人寻求极端或不正当的方式。那无聊怎么办呢,以下16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感到无聊的时候,首先就要仔细想想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做却忘记了,是否有曾经想做后来却没有做成的事情,当你这样想了,也许你会发现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还有...

人为什么会觉得很无聊?
答:没有目标,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不知道以后的路该何去何从。高中毕业的我,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拿到高中毕业证,四处找工作,换来的不是拒绝就是嘲笑,就连最普通的工厂还要大专文凭呢,对于我来说,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看着同龄人,大学毕业后直接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我呢,还在...

聊一聊,为什么人会觉得无聊呢?
答:纯粹是浪费时间,或者是点开手机的app又关上,这都是因为你没有去找自己的兴趣点。此时的你会觉得不想去做任何事,而限制你的刚好就是你的不作为。其实此时此刻你提升自己的耐心,比如命令自己看一本好书,让自己进入情景,你就会自然而然的脱离无聊,当然看电视剧也可以!

为什么人要活得这般无聊
答: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想的太多。就是因为人想的太多,空闲时间太多,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才会胡思乱想,才会感到人生无趣。二是经历的太少。人生的经历少浅薄,所以暂时还没有发现或者找到自己感兴趣喜欢从事的职业和爱好。这种情况多出去走走,多交朋友多经历就行了,不要一个人静静的胡思...

人为什么会感到无聊呢?
答:无聊,是一种精神状态,通俗一点就是人的一种想法。所谓无聊,无非就是觉得没什么事干,或者是干什么都觉得没有兴致。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一坐到电脑面前就是机械的翻着那几个熟的可以背下来的网页(校内网等),然后就不知道干什么了;或是玩着自己想想就无聊的游戏,但不知道干什么,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