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1期教官钱大钧的资料?

作者&投稿:五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埔军校的初期教员~

蒋介石:首任校长
廖仲恺:曾任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曾任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曾任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曾任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很多,有645人第一期毕业,我们比较熟知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
1、杜聿明
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2、胡宗南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寿山,原名胡琴斋,汉族,浙江镇海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
3、宋希濂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
扩展资料: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钱大钧 (1893~1982年 )国民党元老。字幕尹,江苏昆山正仪(原属吴县)人 。1902年入英华学校,旋转学于初等小学堂,两年后考入长洲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专心学问,聪颖敏捷,兼有志于军事。1909年七月,由学校保送报考江苏陆军小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入钮永建创办的松江军政分府陆军干部养成所学习。1913年,二次革命后,逃亡日本,时国父孙中山在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遂宣誓加入中华革命党第一批党员,后入东京大森浩然学社,研究军事学术。1914年秋,欧战爆发,日军攻取青岛,图我山东,钱义愤返国报效,后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军校留学预备队。1917年,以学优被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队第十二期炮科,1919年回国,先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分队长,第九期炮兵队长。1921年南下广州,入粤军第一师任司令部参谋。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钱任黄埔军校兵器总教官、军校代总教官、军校参谋长、教导第二团代团长等职。1925年,又兼任军校军事总教官。4月,任教导团第三团团长。10月,陈炯明勾结英人欲兴兵报复。钱大钧率教导团第三团参加第二次东征。曾以六连士兵大破陈炯明4000之众,震惊一时。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钱任第二十师师长兼广州警备司令,防守后方。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运动,钱大钧也在广州发动“四·一五”清党运动。1927年9月,中共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钱大钧被任为北路军中将总指挥帅部阻击。1927年10月,晋升为第三十二军上将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广东梅县宣誓就职。(注:至1927年,国民党黄埔系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蒋介石.何应钦.钱大钧3人.)1928年4月,任凇沪警备司令,后又被任命为江苏、上海特别市党部指导委员。是年,创办中国第一所训练治安人员和秘密警察的学校。1929年初,蒋介石西征,调钱大钧任总司令部总参议。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1931年,任第十三军军长兼任武汉要塞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保定行营主任。翌年,参加对鄂豫皖红军根据地“围剿”,时任豫鄂皖三省“剿共”军总预备队总指挥。1935年4月4日,国民党政府军衔改制后被首批授中将,时任军委会委员长行营参谋长(1935.3.1-)。后调任为蒋介石身边最机要单位--军委会第一侍从室主任兼侍卫长。作为蒋介石的亲信与高级军事幕僚,参与了侍从室的改组并两度出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任期累计达三年左右。其间,钱大钧曾奉蒋命解决陈济棠、李宗仁的两广事变。1936年6月,广东军阀陈济棠打着“抗日救国” 旗号进行反蒋,联络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两广事变”,出兵湖南。钱大钧与陈部军长余汉谋是保定同学,又是粤军同事,便密赴江西大庾与余汉谋接触,尽力活动余通电反陈拥蒋,使“两广事变” 顺利解决。1936年9月26日晋加首批上将衔。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钱大钧随蒋住进临潼华清池。12月12日晨,张、杨发动“西安事变”。钱大钧听到枪声后,匆忙奔赴现场命令警卫部队拼死抵抗,在华清池五间厅转角处被流弹击中,子弹由前胸部穿出,伤及右肺尖,由于流血过多,跌坐墙角,被东北军急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自此,钱大钧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开始逐渐淡出军界,所以后来也就没有参与一级上将的被授衔。)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7日,钱大钧获释。钱大钧到上海休养一段时间,在1937年2月恢复健康后继续担任侍从室主任和侍卫长。钱大钧以侍卫长身份随蒋介石视察全国各地防务,并奉命两次赴前线劳军。钱大钧任职侍从室期间,位高权重,但他性情偏激,得罪了许多人,所以在国民党统治集团中嫉恨他和编造谣言的人也较多。1938年2月,钱大钧在宋美龄支持下出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后曾负责从南京和北京转移出1万多箱文物。不久,钱命战机组队前往日本本土进行空袭,成为抗战佳话。1941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1941年11月底,国民党军政部人马大换班,钱大钧由军政部政务次长改任侍从室主任,再次进入侍从室,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任命他为上海市市长为止。1944年兼任军统局局长。1945年8月,钱大钧任抗战后上海市首任市长兼凇沪警备总司令。1947年3月,钱辞职到苏州家居。1948年当选为民国代表大会代表并被推为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同时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11月28日陪侍蒋由重庆飞成都,12月经海南飞台湾后任蒋介石的战略顾问,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旋因病退休。1963年任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1982年7月21日在台北逝世,终年90岁。著有《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

钱大钧(1893~1982)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字慕尹。江苏吴县人。早年曾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1919年毕业回国。先后任保定军校分队长、炮兵队长、粤军参谋。1924年,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代总教官、参谋处长、军校参谋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大败陈炯明。1927年后,历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三十二军军长等职。曾率部同贺龙、叶挺率领之红军作战、参与镇压广州起义。1928年,兼任淞沪警备司令,后调任总参议、武昌军分校教育长、教导第三师师长等职。参加蒋冯阎大战。1931年,兼任武汉要塞司令。1932年,任第十三军军长、豫鄂皖三省“剿共”军中路预备队指挥官、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军委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西安事变时中弹受伤。1942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日本投降后,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82年7月21日卒于台湾。

(1893—1982) 字慕尹,江苏吴县人。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代理教育长,为黄埔系骨干人物。后出任军职,由团长累升至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总司令部参议,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武汉要塞司令,保定、武昌、南昌行营主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为蒋介石心腹亲信。

1928年4月4日,第32军军长钱大钧增派第1师第2团抵无锡,与驻无锡的第3师第1团会合,联合“剿共”。1938年2月,蒋介石改组空军,由他自己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钱大钧任委员,由宋子文接替宋美龄任该委员会秘书长,空军由钱大钧实际负责。1938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主任钱大钧,也选择了温泉口以东的地方,建起了“钱公馆”。当时,白崇禧和钱大钧,在温泉附近创办了西泉小学。1942年又在峡谷西口李家湾创办西泉中学,白崇禧任董事长,钱大钧任校长。

抗战期间,历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代理主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战时军委会运输统制局参谋长,军政部政务次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委会调统局局长。抗战胜利后,调任上海市长兼松沪警备总司令,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国大”主席团主席。

赴台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历任台湾足球协会主席,田径协会主任委员。兼任复兴剧校董事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1982年卒于台北。

钱大钧(1893~1982)

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字慕尹。江苏吴县人。早年曾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1919年毕业回国。先后任保定军校分队长、炮兵队长、粤军参谋。1924年,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代总教官、参谋处长、军校参谋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大败陈炯明。1927年后,历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三十二军军长等职。曾率部同贺龙、叶挺率领之红军作战、参与镇压广州起义。1928年,兼任淞沪警备司令,后调任总参议、武昌军分校教育长、教导第三师师长等职。参加蒋冯阎大战。1931年,兼任武汉要塞司令。1932年,任第十三军军长、豫鄂皖三省“剿共”军中路预备队指挥官、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军委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西安事变时中弹受伤。1942年,任军政部政务次长。日本投降后,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82年7月21日卒于台湾。

黄埔1期教官钱大钧的资料?
答:1927年9月,中共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钱大钧被任为北路军中将总指挥帅部阻击。1927年10月,晋升为第三十二军上将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广东梅县宣誓就职。(注:至1927年,国民党黄埔系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蒋介石.何应钦.钱大钧3人.)1928年4月,任凇沪警备司令,后又被任命为江苏、上海特...

黄埔1期教官钱大钧的资料?
答:钱大钧(1893~1982)中国 *** 军将领。字慕尹。江苏吴县人。早年曾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1919年毕业回国。先后任保定军校分队长、炮兵队长、粤军参谋。1924年,任黄埔军校兵器教官、代总教官、参谋处长、军校参谋长,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大败陈炯明。1927年后,历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三十二军军长等...

钱大钧的介绍
答:1893年6月14日,钱大钧出生于原正仪镇雅泾村(现为昆山市玉山镇东北村)的商人家庭。他的祖父钱伯熊,是前清贡士。父亲钱自梅,母亲江氏,兄弟3人,他排行老末。国民党元老,黄埔军校建校初期教官。早年积极参加反清倒袁,后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

哪位国军将领的"剿共"计划让白崇禧折服
答:1925年4月底,蒋介石将钱大钧调回黄埔军校,代理何应钦的教育长兼代行蒋介石的校长职务。钱大钧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新兵,组建教导三团。随后,他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少将团长。这年10月,钱大钧率领教导三团参加第二次东征,配合主力部队在海陆丰将陈炯明部彻底消灭。两个月后,钱大钧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钱大钧的人物轶事
答:熟悉国民党历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有“八大金刚”,即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陈继诚、刘峙、张治中,他们都是从黄埔军校教官出身而起家的。在蒋介石集团中掌握兵权者,大都是八大金刚门下黄埔第一、二、三期的学生。钱大钧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生性儒雅,颇有书画诗词修养,更兼仪表...

《成蛟的叛乱》钱大钧好钱坏情欲还有一对漂亮的姐妹
答:钱大钧因其英俊的外表而被称为“儒将”。在黄埔军校,有三个公认的美男子,一个是校长蒋介石,一个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一个是总教官钱大钧。不仅长得帅,还精通书画诗词,素质比高好。他甚至对佛教也有些研究,三三五四真研究,而不是像别人一样去寺庙烧香拜佛。此外,他还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中国...

黄埔军校老师有哪些?盘点黄埔军校的著名老师
答:战术总教官:何应钦(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战术教官:顾祝同、刘峙、陈继承(三人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兵器教官:钱大钧(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教官:陈诚(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上可以看出,在黄埔创校前期,军事类教官主要由苏俄外教担任,苏俄退出后,才是留日系和保定系挑大梁,随着毕业...

八大金刚是什么?
答:*** 在大陆的统治时期共有8位干将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也就是当时人称的“八大金刚”,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 问题二:什么是八大金刚和十三太保?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此君当之无愧,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

中国的哪些高级将领出自黄埔军校?
答: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里,有八位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重要将领,深得蒋的信任与重用,号称“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张治中、钱大钧、陈诚、蒋鼎文、陈继承。此八人均毕业于正规军事学校:何应钦、钱大钧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生;蒋鼎文就读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其余五人则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

黄埔军校的讲师们都有哪些人呢?
答:第二种,军人出身的黄埔教官,这些人也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最核心的领导层。这些人包括常凯申著名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陈诚、顾祝同、钱大钧、刘峙、陈继承、蒋鼎文和张治中。这八大金刚中,除了张治中是黄埔三期的教官外,其他人都在黄埔一期就已经成为军校教官。八大金刚 同时,这些人从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