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趋势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唐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目前的阶级和阶层结构有哪些变化,趋势如何~

仅供参考 百度学术

http://xueshu.baidu.com/s?ie=utf-8&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wd=paperuri%3A%28231ac9de3d713458e1d4cda6b7ce24e2%29&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阶层结构。
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基本阶级定性没有变化,“两阶级一阶层”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1、工人阶级的分化与重组。
2、农民阶级的分化与组合。
3、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层与流动。
4、新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

扩展资料:
阶级阶层分析,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旗的五星图案,代表了当时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格局,即围绕中国共产党这颗大星的人民大团结,由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四颗小星组成。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一些社会阶级阶层逐渐消失,阶级阶层结构呈现简单化趋势。
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基本”和“一个主要矛盾”,即“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循序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1956)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都是在那个时期写成的。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之后,提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到1962年进一步强调,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
这些思想在“文革”浩劫中形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在实践中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导致经济和人民生活长期停滞不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果断地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了大规模的阶级阶层关系调整,如为几百万人摘掉“反革命”“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黑帮分子”“臭老九”的帽子,为几十万错划的“右派”摘掉帽子,
为一大批人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70万工商业者恢复了劳动者身份,等等,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经过阶级阶层关系的调整,形成“两阶级一阶层”的阶级阶层格局,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后,人类就出现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阶级、阶层。财富占有上的悬殊,带来阶级、阶层之间的不和谐,甚至尖锐对立。

在我国,不可调和的两大敌对阶级已基本消失。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何必要开展你死我活的斗争。所有的中国人都可能成为共和国的劳动者、建设者,起码也是爱国者。

我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才能达到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依收入的高中低分布,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型”;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型”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型”。

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不用说,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其结构的和谐。



从阶层分化到阶层结构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答: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是变迁的动力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二是政治因素成为社会分层的主导因素;三是制度因素中的身份制、户籍制、单位制对社会成员的分层影响很大;四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基本上处于停滞和不变状态。第二次大变迁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表现为:农民的比例明显下降,内部...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迂?
答:3. 群体结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工人阶级”的相对比重下降,而新兴的“知识”和“服务”群体比重不断增大,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改变。4. 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城市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单元化、核心化趋势明显。5. 经济结构变化: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导致...

社会学问题:中国社会分层状况,以及趋势。
答:但社会的中间阶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并能称之为阶级,的确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而出现。顺着历史的主线探索,中产阶级在中国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晚期,伴随资本主义在晚清封建社会的萌芽、外国势力与新文化思想的引入、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即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而浮现。以下三方面因素对中国早期中产阶级的形成...

简答中国的阶层分化。要专业的如题 谢谢了
答:首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在由原来单一计划经济结构向市场契约型的多元结构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利益主体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传统阶层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社会地位受到威胁;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出现,提出了政治上...

农村的社会结构是什么
答:问题一: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个趋势就是社会阶层的分化正处于上升时期,很多阶层并没有“定型”和固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把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为10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

中国改革以前是没有流动,现在是流动率过高?什么是流动率.
答: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五次大流动,形成了初具化雏形的社会阶层结构格局。那么,这样的格局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其演化的因素和机制是什么?如何解读这样的因素和机制?它们对今后的社会流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的社会流动趋势呢?这些不能不令我们关注和...

我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
答: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这一新的社会阶层遂应运而生。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促成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例如,由于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大批被分流出来...

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具有特殊性
答:结构分化作为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对现代化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即由异质性所体现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以及角色多元化和职业等级差异对阶层多元化、社会流动和教育普及的引发及促进作用,这两者都有助于消除封建的“先赋”特权,增加个人“自致”地位的比重。因此,许多社会学家将社会结构...

我国社会什么进一步多样化
答: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5、社会结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同行业、职业的发展机会更加平等,社会地位的获取与个人奋斗的关系更加紧密。不同的社会群体在经济、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化,社会流动性也相应增强。

当今中国社会新阶层 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
答: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出现哪些新的社会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