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回归线本来就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处,地球自转应该24小时就可以来回照为何要一年

作者&投稿:仪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平面并不垂直,使得黄道面和赤道面存在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导致热带变大。极线(66°34′)就会扩大,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寒带范围增大。既然极地范围的增大,那么极昼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在天赤道上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则表现为太阳对于天赤道的往返穿越运动。即天球上的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半年向北运行,半年向南运行。太阳的这种周期运动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一个侧面,称为太阳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不是匀速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平面并不垂直,使得黄道面和赤道面存在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导致热带变大。极线(66°34′)就会扩大,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寒带范围增大。既然极地范围的增大,那么极昼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这位朋友,你好!
地理老师为你答疑解惑。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到的最北位置。每年6月22日前后,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用时间大约24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移动了一圈。同样的道理,每年12月22日前后,随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移动一圈。这是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自西向东的运动。
但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是需要一年时间。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在下年3月21日前后移动到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到6月22前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大约在9月23日前后移动到赤道,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大约在12月22日前后移动到南回归线。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平面并不垂直,使得黄道面和赤道面存在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太阳的直射点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动,直射点会超过现在的最北及最南界限(23°26′),导致热带变大。极线(66°34′)就会扩大,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从而使寒带范围增大。既然极地范围的增大,那么极昼的范围也会相应增大。 在天赤道上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则表现为太阳对于天赤道的往返穿越运动。即天球上的太阳,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半年向北运行,半年向南运行。太阳的这种周期运动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一个侧面,称为太阳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需要详细
答: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黄道平面并不垂直,使得黄道面和赤道面存在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34′)基本不变,地轴...

南北回归线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南北回归线)
答:北纬23°30′的纬线就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面直射点的最北界限,所以将这条纬线称做北回归线。冬至过了以后,太阳光渐渐北移,到了夏至的时候,又一次直射北回归线。南纬23°30′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因此将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就是热带与南北温带之间的分界线。

为什么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答: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地球公转与自转形成黄赤交角,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周期性变化,也就形成了气候、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

为什么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
答: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南纬23°26′渐渐向北移动,移至北纬23°26′即到达最北端的直射点,此后直射点将向南移动,直到到达最南端的直射点,即南纬23°26′。这两条纬线就是所谓的南北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可以说,是太阳的移动范围,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而不是...

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运动
答:3.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不是垂直的,存在一个夹角。因此,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也有一个相同的夹角。4. 这个夹角反映在地球的公转上,表现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的直射角度与纬度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季节的现象。5. 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并非因为地球公转轨道相对...

南北回归线的意义
答:南北回归线就是南纬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 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度26分,与纬度线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并始终在南纬23度26分附近和北纬23度26分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

为什么太阳直射地球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空间指向不变,难不成...
答: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 南北回归线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纬23°26...

...夏至……?什么是太阳直射点?为什么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看不懂oO...
答:黄道上距天赤道最远的两点,叫巨蟹宫(巨蟹座)第一点和摩羯宫(摩羯座)第一点,即北半球的夏至点和冬至点,合称二至点。二至点距天赤道23°26′,称黄赤大距,是黄角交角在地心天球上的表现。黄赤交角在天球上也表现为南北天极对于南北黄极的偏离。天轴垂直于赤道面,黄轴垂直于黄道面,既然黄...

什么时候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
答:夏至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代表炎热的夏天的来到。夏至日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这天后太阳会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先向南移动,夏至属于仲夏,阳气较盛,白昼最长。南北回归线特征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 南北回归线...

为什么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图上应该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那是不是...
答: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是什么意思?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表明一个人站在北回归线附近,当地时间中午12点的时候,头顶正上方是太阳. (题目的配图就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情况)同样的,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 表明一个人站在南回归线附近, 当地时间中午12点的时候, 头顶正上方是太阳. (答案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