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满族的筵宴乐舞和祭祀乐舞

作者&投稿:函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满族的筵宴乐舞和祭祀乐舞

满族和他们的先世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北方严酷的生活环境、殊死的狩猎生活造就了他们粗犷乐观、勇敢剽悍的民族性格。同东北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满族和他们的先世都能歌善舞,勿吉和靺鞨人的筵宴时期的舞蹈“曲折多战斗之容”,说明他们的舞蹈直接来源于生活,是他们经常从事狩猎生产和进行部落战争在艺术上的反映。渤海时期靺鞨人常跳的传统乐舞有“踏锤舞”,《渤海国志》中记载他们“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这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在民间流传得很久远,为后来的女真和满族所继承。明朝末年东北满族崛起,满族传统的歌舞又重新兴盛起来,每逢年节或重大活动必宴饮歌舞,努尔哈赤本人也“自弹琵琶,耸动其身”,众人环立,拍手唱曲,以助酒兴。清朝统一全国后,将这些民间舞收入宫廷,在满族传统的民间舞《莽式》和《扬烈舞》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用于宫廷大典宴飨的舞蹈《庆隆舞》和《喜起舞》。但在东北民间这种自娱性的舞蹈继续在广大满族群众中流传。据杨宾《柳边纪略》卷三记载:“满州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式’。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犹之汉人之歌舞,盖以此为寿也。”吴振臣在《宁古塔纪略》中也说:“满州人家歌舞名曰莽式。有男莽式、女莽式,两人相对而舞,旁人拍手而歌,每行于新岁或喜庆之时。”“莽式”一词是满语“玛克沁”的音转,意为歌舞。跳莽式时,旁一人歌,众人一齐口和“空齐”二字,因此称为《莽式空齐舞》。《空齐曲》多为四分之二和四分之三两种拍子,曲调多由宫、商、角三个音组成,为结合舞蹈,节奏鲜明,活泼有力。莽式空齐舞至今在东北的一些满族地区仍有流传。

扬烈舞表演时,十六人身穿黄布画套,又十六人身穿黑羊皮套,全都戴上面具,模仿野兽的动作翻滚跳跃。另有八人骑竹马,披甲胄持弓矢,分两翼上场,向北叩一头。然后绕场追逐野兽,代表是满族八旗。其中一兽中箭,其余群兽均慑伏。这是一种来源于满族狩猎生活的民间舞蹈,应用到宫廷宴乐上,象征八旗武功之盛。清人姚元之在《竹叶亭杂记》中对扬烈舞的表演有一段更为具体的描述。扬烈舞“以竹作马头,马尾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者。一人 高跷骑假马,一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高跷者弯弓射。旁有持红油簸箕一人,箸刮箕而歌。高跷者逐此兽而射之,兽应弦毙,人谓之‘射妈狐子’。”关于扬烈舞的来历,传说清初满族人来过达斡尔族人居住的黑龙江流域,踩高跷,骑上假马,射死了危害当地的一头猛兽。达斡尔人以为是神,于是归服了清朝。扬烈舞实际上是宋、金时期流行的民间舞蹈竹马舞与高跷相结合的竹马高跷,艺术地再现了满族的狩猎生活,以此歌颂清初开发、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强盛帝国的历史功绩。

满族的祭祀乐舞是萨满祭祀乐舞,萨满教是北方阿尔泰语系中各民族普遍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满族及其先世靺鞨、女真人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以相信万物有灵与图腾崇拜为基本特征,天地日月、祖先神灵都是被崇拜的对象。这种宗教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以巫师“萨满”作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祭祀时,由萨满载歌载舞地请神,当神附到他身上时,他便成了神的代言人,向与祭的人传达“神”的旨意,这种祭祀仪式俗称为“跳神”。

萨满乐舞产生在萨满巫师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的舞蹈表演。萨满请神的仪式一般分为排神位、请神、神附体、送神等四个部分。萨满舞是在祷词、咒语、歌唱和鼓声中进行的,其表演充满神秘的色彩。自称介于人神之间的萨满头戴缀着飘带的神帽,身着艳服彩裙,腰间系多个长形腰铃,手持哈马刀、太平鼓、铜铃、扎板等乐器,边击边奏,边唱边舞。鼓是主要的演奏乐器,萨满以不同姿态,用鼓鞭敲击出具有弹性的鼓声,同时不停顿地摆动腰部,使腰铃发出时紧时缓的声响,与变化多端的各种鼓点相结合,使人们听到独特神奇的萨满音乐效果。萨满唱诵的神歌有《祭天》《跳家神》《排神》《接神》《放神》《送神》等十多种曲调。舞蹈动作刚劲粗犷,节奏疾骤,有立、坐、弓、弯等各种舞姿,有进、退、移、转各种步法,在香烟缭绕、充满神秘色彩的祷词、咒语和动人心魄的鼓声中,萨满不断地变换姿式,摇摆、旋转、跳跃。萨满诵祝至 *** 处,“则若颠若狂,若以为神之将来也。诵愈疾,跳愈甚,铃鼓愈急,众鼓轰然矣”。这时萨满表现得若昏若醉,好像神已附体,萨满接着模拟各种神的形态。家神(即祖先神或英雄神)附体时,萨满以不同舞步表演不同的人物神态,野神附体时,则模拟鸟、熊、虎等形象。萨满就是运用各种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把自己对拜祭诸神的感受和理解以抽象、虚拟的手法传达给众人。满族萨满有家萨满与职业萨满之分,前者主持本族的祭祖、祭神,后者为人驱邪治病。家萨满祭祖时,族人击单鼓、扎板、大鼓等为之伴奏。萨满舞源于原始社会的渔猎生活,在表演中有模仿熊、虎、鹰的动作。清初满族人每逢狩猎、出征和凯旋归来都要举行萨满跳神仪式。除民间家祭、族祭外,清代宫廷内祭祀也要有萨满跳神活动。萨满舞是萨满教仪式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民族艺术之一,它虽然有宣传迷信、装神弄鬼的落后面,但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对民间舞的形式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逐步发展成自娱性的满族民间太平鼓和腰铃舞。



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满族的筵宴乐舞和祭祀乐舞
答:东北丰富的文化·多彩的艺术世界·满族的宴乐舞蹈与祭祀舞蹈 满族,生活在东北广袤的山林之中,他们的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以坚韧不拔的狩猎生活为生,塑造了他们粗犷乐观、勇敢无畏的民族性格。如同东北的其他少数民族,满族人民亦能歌善舞。历史上的勿吉和靺鞨民族在筵宴上的舞蹈,充满了战斗的形态,这...

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高句丽民族的乐舞
答:高句丽乐舞是在吸收中原乐舞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东北地区特色的民族乐舞艺术。高句丽民族具有悠久的音乐舞蹈传统,歌舞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人不仅欢乐时要唱歌跳舞,悲哀时也以歌舞消愁,就连人死送葬也要“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史书上有很多高句丽人昼夜群聚饮酒歌舞的记载...

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满族的筵宴乐舞和祭祀乐舞
答: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满族的筵宴乐舞和祭祀乐舞 满族和他们的先世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高山密林、江河湖畔,北方严酷的生活环境、殊死的狩猎生活造就了他们粗犷乐观、勇敢剽悍的民族性格。同东北的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满族和他们的先世都能歌善舞,勿吉和靺鞨人的筵宴时期的舞蹈“曲折多战斗之容”,说...

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自辟蹊径的指头画家高其佩
答:东北文化·色彩缤纷的艺术世界·自辟蹊径的指头画家高其佩 在东北的绘画艺术史上,最值得称道的三位画家是辽东丹王耶律倍、金代的王庭筠和清代的高其佩。耶律倍是辽代北方草原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契丹本族的狩猎、游牧风俗为主,作品带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他善画马匹和契丹人物,所画马匹...

长春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答: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位于长春市南部,是一个以雕塑艺术为主题的公园。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作品,展示了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精华。 在公园里,游客可以欣赏雕塑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文艺演出等。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是一个非常适合文化爱好者的地方。 3.东北民族...

东北民俗文化有哪些
答:东北民俗文化 一、1.二人转和秧歌。东北民歌音乐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以二人转为例,它集歌舞、戏剧、曲艺等元素于一体,是东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秧歌则是东北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充满活力和欢快气氛。二、详细解释:二人转和秧歌是东北地区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形式。二人转流传于黑龙江、...

走进东北民间剪纸,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答:东北地区民间剪纸是生活在这一区域中的劳动者为了满足自身精神需要而创造的。劳动者本身既是创作者,也是使用者、欣赏者,将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通过剪纸形式表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地域艺术和生活情趣。在剪纸出现以后,各族劳动者凭借聪明才智,经过长期的艺术和生活实践的锤炼,逐渐趋于完善,从而又发明了撕纸...

长春周边一日游去哪里比较好
答:这是中国现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民国建筑群,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宫廷遗址。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献,可以深入了解伪满洲国的历史和文化。 2、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这是一个集雕塑艺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公园,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作品和园林景观,是一个放松身心、欣赏艺术的好去处。 3、净月潭国家森林公...

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中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展品?
答:乐器: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满族的葫芦丝、朝鲜族的伽倻琴等。这些乐器造型独特,音色优美,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品:馆内还有许多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如满族的剪纸、蒙古族的刺绣、朝鲜族的陶器等。这些艺术品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水平,是...

东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答:爱旅游的棒棒糖 2023-10-29 · 超过129用户关注了TA 关注 展开全部 东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东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包括: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雕塑作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排名全球前列。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进行一次非凡的体验。 拉萨尔湖:是世界自然遗产长白山脉自然保护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