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琴发展史

作者&投稿:裴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迄今没发现有‘琴’字,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周朝初期古铜器上刻的古文。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据史料记载春秋时诸侯宫廷中都有琴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和师涓等。

史载他们都有高超的琴艺。而在先秦时期琴被用于伴奏和演唱,称为“弦歌”。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可见当时琴已有较丰富的表现力。

琴的型制于东汉晚期确定。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汉初七弦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共鸣声小,尾部为实木,面板无徽位。东汉至魏晋时期,琴在士人中非常流行。

战乱和纷争的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出现大量不依附于朝廷的文人琴人,如“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等,琴风盛行,他们不仅弹奏,而且创作大量琴曲。

南北朝时期,君主和士人都爱好音乐和文学,文人爱琴解音,风气极盛;由于士族门阀制度对文人的限制,使得很多文人愤世嫉俗以琴书自娱。现存最早的文字谱出于此代,即南北朝隐士丘明的《碣石调·幽兰》。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而琴风稍落。董庭兰擅弹《胡笳》等曲,流传作品有《颐真》;期间新作琴曲有《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发展。

明朝琴学发展到顶峰,流派纷呈,大量刊印琴谱,这些曲谱中保存了众多古曲。明朝很多皇室也很参与其中,其中明成祖曾敕撰《大明永乐琴书集成》,宁王朱权撰现存最早的刊印减字谱《神奇秘谱》,徽王朱厚爝撰《风宣玄品》。

清末至1950年代,全国能琴者约100余人。1936年代在苏州、上海一带成立的今虞琴社以及次年编印的《今虞》琴刊是当时惟一的盛事。

民国时琴随文人出洋而流传到东南亚和欧美澳洲,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华人在海外的情况下,迄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等都有琴师和琴社。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扩展资料:

琴是东亚重要的礼乐乐器之一,在礼仪音乐,特别是雅乐中扮演了重要的地位。在清代画作《雍正祭先农坛图》中记录有人奏琴。

古琴的音色清、微、淡、远。琴箫合奏是目前常见的合奏形式,所用的琴箫是一种音域较窄、音量较小的箫。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们进行了许多尝试,现在已经有埙、琵琶、笛子等其他民族乐器与琴合奏的试验性作品出现,也出现了琴和大民族乐队或管弦乐队的协奏曲。

按照目前通用的正调定弦法,古琴的常用音域为一弦散音C到七弦一徽泛音d3,共4个八度加1个大二度。琴在全部音域范围内音色良好,既能保持均匀,又能形成对比。琴有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音色,传统琴学中以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象征“天地人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琴



古琴什么时候发明的
答:进入秦汉时期,古琴的发展经历了显著变化。它开始与其他乐器如笛子、笙、筝、琵琶一同演奏,琴的形制得到改进,音量增强,演奏技巧也更加成熟,表现力极为丰富,从而成为中国乐器的代表之一。秦汉时期,琴正式确定为七弦结构,因此古琴也常被称为七弦琴。基于这些发展,有观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古琴是在秦汉时期...

古琴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古琴从什么朝代开始有的
答:1. 古琴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汉文化内涵。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丝桐,或七弦琴,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属于八音之丝类。其音域广阔,音色深沉,余音持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崇高的乐器。古琴象征着文人的高雅,常与棋、书、画并称为四艺之首,是...

古琴的历史
答: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

古琴的历史(要详细一些)
答:古琴,又称五弦琴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甲骨文中有琴字,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

中国古琴历史记载
答:古琴,作为华夏本土最古老且纯粹的乐器,拥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基石,象征着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宋代陈旸在《乐书》中赋予了它“琴者,乐之统也”的崇高地位,强调了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核心作用。古琴的形制、曲目、特殊的记谱方式和丰富的演奏技巧,无不展现出中国音乐艺术...

古琴的历史是什么
答:古琴作为中国器乐艺术的集大成者,从琴制(形制和制作)、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构成了中国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古琴艺术的衰微始于明清时期。随着当时飘摇的国势,文人士...

古筝和古琴谁的历史更久远,各有怎样的发展史?
答:古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琴,在古时候的别称有瑶琴、玉琴、七弦琴。关于古琴的历史记载《史记》提到,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从汉代开始也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造者分别为伏羲和神农。如汉《琴操》、《宋史-乐志》记载琴的创造者为伏羲;汉-桓谭《新论》、汉《...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琴的发展情况。
答:现代前期:琴社活动盛行,琴论有周庆云的《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今虞琴社编的《今虞琴刊》,中国音乐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历代琴人传》。琴曲有《忆故人》、《泣颜回》。古琴改革的推行。现代后期:大量新琴曲的创作,古琴音乐交响化,专业作曲家加入...

古琴的历史是什么?
答: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x0d\x0a先秦\x0d\x...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答:但在湖北枣阳郭家庙曹门湾墓区出土的一张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为目前所知最早,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