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疑难句子解析

作者&投稿:占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猫》是老舍创作的一篇状物散文,该文描述的是老舍的家猫,其形象在老舍的笔下栩栩如生,挚情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爱猫至深是有缘由的。以下是我整理的《猫》疑难句子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解析】

  这是文章开头的一句话。作者要表现出大花猫的可爱,先不说实在可爱,而说实在有些古怪,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也就是想要赞美某一事物,先贬低它,使文章波澜起伏。

  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解析】

  这句话写猫的温柔可亲之处。作者紧紧抓住大花猫高兴时温顺可爱的性情写,表现了我对猫的喜爱之情,和下文写猫不高兴时的情形对比,突出猫的古怪。

  3、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解析】

  这是课文最后的一段话,我从来不责打它,直接表明作者对这只花猫的喜爱之情,既喜爱它的温顺可爱,又容忍它的淘气顽皮。后一句话,交代出自己从不责打它的原因。

  4、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解析】

  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里的这只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这段文字,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孩子。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解析】

  用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猫叫,表达了对猫的喜爱。

  6、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解析】

  作者是个爱花的人,他的情感世界和养花联系在一起,在养花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可是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因此伤心落泪,相反的,却是感受到这时的猫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可见,他对满月的猫是多么喜爱。

  《猫》创作背景

  该篇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1958年是爱国卫生运动空前发展的一年。

  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进了一所位在北京的小三合院。他在这所小房的院子里,养了不少花草,当普通朋友来访的时候,请他们看花、看猫。老舍是名副其实的“爱猫党”。他一生养过很多猫,对猫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北京时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主题思想

  作者怀着对猫喜爱的心情,通过仔细观察,写出了猫的性格。老舍先生写的《猫》,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猫的极其喜爱的感情。《猫》这篇散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猫的爱如同对儿女的爱,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抗战爆发后,老舍与妻子儿女分离,没过几年平静的生活,直到1950年重返北京,丹柿小院才多少给了他们一点安稳的生活。老舍的这个家是猫的乐园,可是,他也爱花。猫、花之间“不易处理”的各种“矛盾”,极有可能是主人在最后十几年风雨人生中的心理境遇。

  艺术特色

  该篇文章写了猫的性格,并具体写了刚满月小猫的可爱,描述得细致生动,十分逼真。(节选后)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猫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讲的是小猫很可爱。文章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猫的性格古怪。该文先写猫的性格,再写小猫的特点,段落层次很清楚。写猫的性格强调了“古怪”,写小猫强调了“好玩”,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心情。这篇散文对猫描述得生动具体,十分逼真,这是作者对猫做了长期细致观察的结果。文章先是着力叙写猫的古怪脾气但又忠于职守的性格,然后集中描写几只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形象。写猫的古怪也好,写猫的淘气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细致的特征。

  猫的古怪的性格在三方面有所表现。第一,老实、贪玩、尽职融于一体。“老实”并非懦弱,“贪玩”不是糊涂,“尽职”令人感动。这种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绝不会使人厌恶的。第二,“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听凭自由。一只猫居然如此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然而,可爱的是该到它尽职的时候,它会凝神屏息地进入“战备”状态。(因此)作者不仅不厌恶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践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视 为朵朵“小梅花”。第三,它既胆小又勇猛。这种对立的性格竟然同时在它身上存在着,就更见其可爱了。只要想到它“尽职”的 时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劲头,就会相信它 的“勇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这个假设推论, 是一点儿也不容怀疑了。读了这三节细致而充溢着爱的情感叙述,一定也会让读者喜欢上性格古怪的猫了。作者定然从玩猫中常作细致观察,于是乘着兴致,面对几只满月的小猫,描绘它的淘气相,形象地说明了小猫实在“更可爱”。面对活泼淘气的小猫,绝不忍心去呵斥它们。因为它们洋溢着“勃勃生气”, “天真可爱”。猫之惹人爱,是从满月开始;及至长大,‘古怪的性格更讨人喜欢。全文回环一气,情趣盎然。

  在这篇五百余字的短文里,如稍加分析,就可发现作者在驾驭语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 了很少有长句出现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语,读来如亲聆作者面对着你的亲切叙谈,娓娓动听。不仅如此,作者在记叙中句式多变,运用自如。本文中的“丰富多腔”、是从“丰富多采”衍变而来;“闭息凝视”则是“屏息凝视”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见其炼字的独到之功。作者描绘“丰富多腔地叫唤”的时候,连用“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整齐中有变化的词组连用,真是极尽绘声描音之能事,给读者留下了无穷想象的余地。此外,作品在物称代词的使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前半部分只用一个“它”字,写尽了这一只家猫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见其形;后半篇却用了“它们”“彼此”,而不说这满月的可爱小猫的具体只数,巧妙地显示了“模糊概念”的佳处,使读者欣赏到一幅活灵活现,活泼可爱,惹人喜欢的“小猫淘气图”。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猫的脚印。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猫喜爱的感情。该文多处用了关联词语“可是”,组成了一些转折句子,突出了猫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猫好玩的特点。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出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练习写小说。1937年,老舍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从事抗战文学运动,在这期间,老舍进行了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写了不少剧本和小说。1944至1947年,他写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如何赏析郑振铎的散文《猫》?
答:郑振铎的散文《猫》的中心思想: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郑振铎的散文《猫》的主要内容:写到了三只...

对 老舍《猫》一文的赏析
答:猫是一种大家熟悉的小动物,老舍先生非常喜欢养猫。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在他笔下的猫,特点鲜明,情趣盎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首先老舍先生写出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从“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可以看出猫的调皮,可...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说课稿
答:对于教材我是这样理解的,《猫》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专题下的第三篇文章。《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这篇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

七年级《猫》优秀教案
答: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线(www.ywzx8.com)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

老舍写的猫,写了哪两种猫,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答:老舍先生在《猫》这篇散文中,描述了两种不同性格的猫。首先,他描绘了大花猫的“实在有些古怪”的性格。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它喜欢安静地睡大觉,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显得十分懒惰和温顺。然而,它也有贪玩的一面,有时候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你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但当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

《猫》说课稿
答: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猫》的说课稿
答:因此,在学习这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说《猫》这一课。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平时自己的...

研读课例一一《猫》
答:肖培东老师的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好多课堂并没有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对他们已知的知识进行肢解分析,浪费时间而已。 我教郑振铎《猫》这一课,带领着学生解读到我冤枉猫并为造成它死亡而愧疚。这是浅层次的解读,不用课堂上解读,学生自己也能读出来。我在课堂上没教给学生需要的知识,是我没有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

怎麼预习猫这一课?
答:1.《猫》选自《郑振铎选集》,是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文章通过记述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2.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笔名西谛(西谛亦是其字)、郭源新、落雪、ct等,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

《猫》中前呼后应的句子是什么
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的特点。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