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哲学思想之区别

作者&投稿:钟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众所周知,“哲学”一词的意义,本就是由西方所定义。 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 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而“哲”字在中国的使用,也是一段悠久的历史。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经过多年来学术界的讨论,已经基本认定,中国存在传统的哲学。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先秦诸子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主要代表。

有趣的是,孔子与柏拉图生活于同一时代,即公元前450年左右。而中西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基础差异,导致两位思想家所代表的思想体系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

众所周知,希腊哲学体系大概将哲学分为三大部分,即:

我们可以发现,魏晋所谓玄学,宋明所谓道学,清所谓义理之学,与上述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颇为相近。我们姑且将其定义为“中国哲学”。

然而纵观西方哲学史,西方的正统哲学家大都继承了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哲学系统化,而中国的哲学发展并无此种系统性。且中国哲学的发展一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所谓“科学”,但却有相当的“技术”,如农垦节气、火药司南等。中国古代更加注重实用性而不注重抽象研究。这也导致了“理论科学”这一类精致却不实用的知识得不到重视。中国哲学在上述三大部分均有研究,但亦有区别。西方哲学在柏拉图后旨在“求真”,而中国的玄学、道学和义理之学旨在“求善”。也就是说,西方哲学注重“是什么”“为什么”,而中国哲学注重“怎么做”。

另一方面,柏拉图之后的西方哲学家大多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著述,而留于书本的哲学理念显然更有据可循,同时逻辑性更完善;而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更追求于身体力行地证明自己的理论。正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多数的普通思想家,或称读书人,首选“立言”,却不能达到哲学所要求的层次;而真正有哲学思想的思想家,却更愿意追求“立功”甚至“立德”。

所以,既然中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相近,只是在细节和方向上有所分别,我们便以此来定义本篇所研究的“中国哲学”。所谓中国哲学,即中国的某种学问或其某些部分,可以满足西方哲学对哲学的定义的;而中国哲学家,即产生、研究和著述中国哲学的思想家。

本篇中,我们忽略两者之间的以上种种区别,在此基础上,对近代及之前的中西哲学的普遍观点和论调进行比较和讨论。

西方哲学对宇宙的探讨由来已久。自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等自然哲学家就已经开始思考自然的本质。然而由于对物质的变化和不变的思考中产生了矛盾,早期古希腊哲学一直没有真正完善的本体论出现,就过渡到了智者时期。

西方哲学真正的本体论,是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之后,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柏拉图将思维与存在、普遍与个别进行了二元分割,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理念和实体的统一。

而中国哲学中,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在子学时代(春秋、先秦)并无定论,但依然有着唯心主义的影子。《书》曰: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之种种制度、世界之种种现象,皆以为系天所定,且先有制度与道,后才有万物与其运行。及至宋代,朱熹总结并命名了这种规则,即“理”:

由此观之,中西哲学似乎在互不相通的两个世界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然而,虽然同为唯心主义,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来由和表现。中国哲学家谈道也好,说理也罢,从根本上来说是源自自身内心的原始体验,是基于自身对宇宙的感受而进行的思考,即所谓“诚意尽心”。而西方哲学家则将宇宙本体托于社会、普遍认知乃至于神灵,更期望得到一种能以语言规范来进行讨论并得到普遍共识的效果。也就是说,中国哲学家认为,所谓“道”或“理”,所谓宇宙之本体,所谓“天”,只要对宇宙进行细腻的感悟,便可“尽心知性而知天”。“得道”是一种不能亦不足与外人所道的个人阅历、修为,只要能够理解宇宙,便无所谓将这种本体和元称为什么,无所谓如何理解——重要的是,掌握了宇宙的规律,产生了对宇宙本体的印象。西方哲学家则不同,他们将对宇宙本体的理解进行书面表述,并对所述经验进行反复推理,以达到逻辑和认识上无懈可击的“真理”。

然而事实上,程朱理学自宋朝起,开始了对中国哲学长达七百余年的统治。其后的王阳明穷其一生,也没能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取代理学。

反观西方哲学,由于其“求真”的思想影响,哲学家对世界本质的思考从未停歇。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区别
答:8. 西方哲学在文艺复兴后变得更加理性和逻辑化,同时自然科学如物理学也获得了巨大进步。9. 19世纪后,西方哲学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走向多元化。10. 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虽有明显差异,但都体现了哲学思想的互补性和统一性。11. 从阴阳的角度看,对立的事物在变化中又达到一致,体现了中西方哲学的共通之...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
答:1. 研究对象的区别:中国哲学关注伦理和政治,强调国家治理与人伦关系,如儒家的“君臣父子”和道家的“治理国家”。而西方哲学随着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变化,如古希腊的城邦制、古罗马的帝国制以及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不断演变和更新。2. 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的主要...

东西方哲学有何异同
答:西方哲学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个体自由和责任上的,注重道德规范和公正,强调个体行为的行为后果。而东方哲学则认为道德是一种内在本性,更多强调人们的高尚品德和行为规范。对于东方哲学而言,下意识的行为能透露出人心中的道德品质,因此个体的道德素质优劣不只是在实现什么行为上,也和人的思想、感情有关。

中西方哲学思想主要异同有哪些
答:中国哲学具有很强烈的务实的倾向,很多是政治哲学。但西方哲学派别较广。而且西方哲学理论化、体系化程度高,在笛卡尔革命之后注重逻辑的严密性。信奉奥尔弗斯教义的人时时追求一种所谓神我合一的狂喜迷醉的状态,他们相信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神秘知识。这种神秘的成分随着毕达哥拉进入古希腊...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答:其含义是有巨大区别的。西方哲学的本体概念常被做知性化、形式化与心灵化的理解,更多地被赋予认识论、知识学、心理学的意义,而并不经常是一个宇宙实体。但在中国哲学中,本体概念往往都被解释为一种实存化的本真之物。老子、庄子哲学里,道即本体,道即物自身。得道的惟一途径在 于将意义世界不断...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
答:西方哲学思想从古希腊开始强调二分法。以个人为核心,以理性和斗争为主要表现。中国古代哲学则强调天人合一的圆满。以集体、社会、家庭为核心。强调整体和共融和谐。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加速进行,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触碰愈演愈烈,其表现也是方方面面。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点之一,自然界中天、地...

中国的哲学体系和西方的哲学体系有何区别?各是什么哲学体系?
答:中国哲学关注的是现实世界里的理想人 而西方哲学更多的关注是理想世界里的现实人 西方哲学是有意识的思考,中国的“哲学”是无意识的思想片段 中国哲学重现世,学以致用;西方哲学重超越,学以致知。中国哲学重适应,西方哲学重改造 中国哲学偏重社会科学,西方哲学偏重自然科学 我在说最大的不同是说 ...

西方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区别?
答: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因生存环境、社会状况、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缉的差异,形成了两种显然不同的今性。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哲学以天人相分为前提。由于这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便造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因为讲冘天人合一,中国哲学以人生哲学为核心,以道德和艺术为精神,以直觉和领悟为方法,...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
答: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如下: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可以说:“道家的审美理论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答:但不是说西方就不重视伦理,中国就没有形而上的思考。而是说,从传统上讲有各自的视角罢了。这两种视角就决定了中西哲学的区别。在这个逻辑图里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创新出来的《工具论》,这是西方逻辑学理论的开端。康德先验逻辑创新出来的结构法。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中取得的成果——《资本论》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