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张狂——读朱天心《击壤歌》

作者&投稿:貂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散文集《击壤歌》,作者是台湾的朱天心,1958年生人。

该书畅销数十年,印发数百万。誉之者,称它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大观园”,毁之者,说它是“不知人间疾苦的有情”。

对于主人公自己来说,“那里是他们的黄金盟誓之书,是封存少年的精魄”。

书成之时,朱天心才一十九岁。李世民十八岁打天下,格瓦拉二十二岁骑摩托车游遍拉美,鲍勃狄伦二十一岁出第一张唱片。十九岁的朱天心写出《击壤歌》,也不算夸张吧?

2

《击壤歌》的主人公即作者——高中少女小虾,她熟读《史记》、李白、《红楼梦》和张爱玲。

拿破仑是她的偶像,内心暗想如果能做他情妇也是心甘。

她爱游玩、爱翘课、爱吃喝,台北的大街小巷留下她的足迹,在她笔下:

她的青春不迷茫,满满载着的是其翼若九天之云的大志、凤歌笑孔丘的张狂。

她是青春不孤独,死党众多,朋友遍校园内外,她姐姐朱天文说没有不知道小虾的。

她的情绪是旷逸、阔达,虽然只是个小女生的口吻,如:

她的文字中,读不出忧伤,读不出浮华,读不出迂腐,读不出尖酸;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质朴、大气、中和,就像上古《击壤歌》:

民不知有尧舜,是以尧舜于此中获得永恒。

3

朱天心爱读《史记》,也爱史记中的刺客、游侠、失意将军和西楚霸王。

她喜欢一切让人热烈沸腾的人和事,说自己喜欢离经叛道。

她喜欢徐锡麟,喜欢他夜骑危墙观星象,真真是个少年啊。

受《史记》影响,她的《击壤歌》也就有了历史感。其实,好的文学同时就是好的历史。如果没有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今天读者也许永远无缘感受上世纪湘西的独特风情。

朱天心也许无意识以历史来看待《击壤歌》,却有数不清的人,立誓要写时代的史诗,留下来的文字味同嚼蜡。

《击壤歌》却做到了,成为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

4

青春的时光总是很漫长,书中很多地方有描述:

禅师说要“活在当下”,书中的小虾,岂不就是活在当下的极致?

看《击壤歌》,让人不自觉就回想自己的十七八岁,感觉那时间日子也是好长好长。那时间,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透明的,阳光永远惨白惨白。云很高很淡,树叶总在飘摇。

人总是闲闲的,虽然没有行到水穷处,却时时坐看云起时。

那时也听小虾爱听的校园民谣:

还有那《梅花三弄》:

文章最后,小虾说:

好满的元气。

谁的青春不张狂——读朱天心《击壤歌》
答:朱天心也许无意识以历史来看待《击壤歌》,却有数不清的人,立誓要写时代的史诗,留下来的文字味同嚼蜡。《击壤歌》却做到了,成为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4 青春的时光总是很漫长,书中很多地方有描述:禅师说要“活在当下”,书中的小虾,岂不就是活在当下的极致?看《击壤歌》,让人不自觉就回想...

我男朋友脾气很大,扬言要收拾我,怎么办
答:拿起小调羹来舀方糖,一块一块的加进杯子里,杯子里的咖啡就要溢出来了,再用小调羹搅着,搅得方糖匡啷啷的撞着杯子,他做得那样专心,她却突然心一动,不为了黑暗中他的侧影是那么好看,他还只是个孩子呢,一个彻头彻尾任性的大孩子,她忽然觉得感动,想好爱他的,但是还没等她爱完,他就把调羹往桌上一丢,回过头...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答:—— 梵高 —— 刘同 《谁的青春不迷茫》—— 村上春树 —— 亦舒 《喜宝》—— 博尔赫斯 《骄傲》—— 卢思浩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张皓宸 《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 顾城 《白昼的月亮》—— 珍妮特・温特森 —— 朱天心 —— 弗雷德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