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的感悟散文

作者&投稿:尾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如果生活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平淡淡地生活,安安心心当个家庭主妇,为家庭默默地付出,在家相夫教子,陪着儿子慢慢成长。然后按部就班地看着儿子上班结婚生子,携着丈夫的手,坐着摇椅慢慢地变老,享受天伦之乐,过着平凡而简单的生活。人一辈子也就几十年,男人四十正当年,处于一枝花的年纪,四十岁的男人成熟而迷人,而女人四十却是“豆腐渣”,青春逝去,芳容随着时间而渐失,心态与之前也大不相同。毕竟女人过了四十就没有什么拼劲,也没有斗志,生活的重心也会发生变化,变得以家庭为主,再强的事业心,再大的雄心壮志,也会被现实生活磨灭掉。以前那个意气风发,满腹豪情,满腔热血和抱负的阳光女孩早就不见踪影了,在岁月的打磨中被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诸多锁碎的事羁绊。我承认自己是个平庸之人,凡事也不能免俗,想生活得好,也需要实际行动而不是生活在理想之中。

如今提起理想这两个字眼,我都有点汗颜,理想是什么,是年少轻狂时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爱做梦的年纪对未来的一种向望,能实现的人少之又少。曾经的青春已一去不复返,想当年也曾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尽管出身贫寒,却人穷志不短,怀有一腔热血,为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去发奋图强,寒窗苦读,虽三月不知肉味,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因为有一种信念在支撑和指引着,心中满满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那时的岁月每每想起是那么让人怀念,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青春不再的我如今两鬓已染上斑斑白发,岁月这把杀猪刀也肆无忌地在我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看镜中的自己,不忍直视,心里莫名有种恐慌。

理想的确很美好,能让人振奋,可现实却很残酷,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生活中碰壁,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人也慢慢变得颓废,渐渐地安于现状,不再做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就行了。和同伴们聊天,永远不变的话题是哪家店的`衣服上了新款,哪家新开张的超市又有打促销活动,谁家的儿子多么优秀考上重点大学前途无量,谁家的女儿很漂亮很优秀命好找了一个有钱的金龟婿一辈子不用发愁。某某的老公又升迁了羡煞旁人,谁和谁俩口子闹婚外情离婚了等等。诸多与自己无关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入耳膜。女人都爱八卦,喜欢唠家长里短飞短流长,总喜欢拿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似乎只有这样便寻求到一点生活上的安慰,有时我就是再不想听,一些信息也会被动地知道,其实别人生活得怎么样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只须按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就行,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别人的生活我们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参照和比较,我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是那么糟糕,从而能找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知足常乐,心安理得地安于现状。

我自认为并不是很物质的人,也没有一些家庭主妇那么势利,只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可人有时不得不受周围环境所左右,或看到同伴们谈起这些家长里短的家务事就显得眉飞色舞时,我就算再不屑,但不能不受一丁点影响,日子一长,我感觉自己被同化了。本身意志不是很坚定,而现实生活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且阴暗面很多,我如此平庸之辈没有贵人相助也改变不了什么,一步步被同化,乖乖地丢盔弃曱缴械投降,再多理想和抱负也只得败给现实生活。

我也曾向往那些积极的正能量东西,当初读那句“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时,心中的那份久违豪情被唤醒,可也只持续一会。年过四十的我,早失去拼博奋斗的热情,往日的激情早已磨灭,被取而代之的世故和圆滑,为生活打拼后的疲惫和无耐,变得安于现状默守成规,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什么事都只求维稳,对待婚姻也是如此。我这个年纪的人不是害怕失去家庭,而是害怕失去之后面对未来生活的变数,且付出的代价也很重,因而也伤不起。

人们常说女人如花,是男人们用一生来宠溺和疼爱的,可现实生活中,就算是花也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也会有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呈现在大自然中。人亦如此,每个女人的一生都是不相同的,或喜怒哀乐,或命运坎坷,幸与不幸这就形成众相百态的人生。在如花的年纪每个女人都对未来生活有过美好幻想,可历经人生百味,经过社会大熔炉洗礼后,正在步入中年的我对一切的一切似乎看得很透,曾经的激情飞扬的青春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曾经的梦想也随着岁月一起流失埋葬,如今的我也算是历经世事,早已过了青葱岁月,褪去青涩洗尽铅华,可我还是很留念那段不经世事的青春,走在人流中,面对扑面而来的青春少女我忍不多看几眼,并投去几份羡慕的眼光,忍不住轻叹年轻真好。

偶尔听庄心妍的歌《走着走着就散了》,内心里有一丝振颤,莫名地悸动,我在这首歌中感觉到的不是年青人失恋后的伤感迷忙,而是以一个中年人的心境来看待人生百态,从此歌中我能体会出人一生中,经历和受到挫折后一种自我安慰与看淡世事的无耐心态。“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的确,步入中年,人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事,随时面临着亲人离去的悲痛,对于有些求而不得的事也会慢慢看开看淡,不会再像那些年轻的楞头青去钻牛角尖。

人生在世,也就那么几十年光阴,我心里最简单的愿望就是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一生平平安安,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可世事难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些事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年随着亲人的离去,我慢慢变得去适应命运,变得学会去看淡人世间的一切。先是二姐夫车祸离世,姐夫走时只有四十二岁,他是一个农民,靠种菜为生,出生贫寒,农闲时靠在工地上做小工贴补家用,有时为了赚取微薄的工钱一做就是一整夜,尽管他一生很勤劳,省吃俭用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一心盼着能通过自己的勤劳对贫困的家庭有所改善,可好运还没盼来噩运先至,让他年轻的生命在四十二岁终止,留下一个儿子上高中,一个女儿上初中,且一直在城郊租房住。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几年二姐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其生活艰苦自不言说。姐姐为供二个子女读书,一个人南下广州打工,因没有学历只有在酒店里做保洁,闲暇时接些活做,比如帮人穿牙签等。后来为多挣点钱打两份工,一天工作十四个小时,凌晨四点起做些私活,她基本上每天没怎么睡觉,人也显得苍老很多,好在子女上班后生活才有所改善。姐姐现在终于熬出了头,为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叹在生活的重压下,一个柔弱的女子也会慢慢变得坚强。

去年,父亲因慢阻肺医治无效离世,全家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回想父亲短暂的一生,我觉得应算是功德圆满,父亲出身农民,家境贫寒,从小酷爱读书,年少时为挣学费在数九寒冬敲开冰面下湖摸菱角,上高二后因家庭贫寒被迫终止学业,他在生活的重压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生抚养六个子女,为养家糊口,父亲什么样的农活重活都做过,后来他从学校炊事员做起,慢慢地当上了一名教师,他尽自己所能,除教书育人外,也把自己的几个子女培养成材。父亲一生爱好古典文学,且在古诗词上造诣颇深,退休后,父亲依旧发挥余热在当地担任《龙吟诗刊》的主编,看着父亲毕生留下的一尺来厚的诗稿,他本想整理成册,却因病痛折磨带着遗憾而去。父亲悄无声息地走了,他留给子女的却是无尽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时刻鞭策着后人。

今年,冬至前两天,大姑父去世,一个月前大舅去世,一个69岁,一个71岁,仅相差一个月左右,两个亲戚相继离世。他俩的人生极为相似,出身贫寒,一生勤劳,为家庭付出任劳任怨,做事不分大小从不惜力,且话语不多,除了做还是做,没有享过一天福,大舅因多种疾病而引发身体器官衰竭,辛苦劳作一生却无钱医治。大姑父因做农活溺水而亡,让人扼腕痛惜。从他们俩的一生我看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本质,他们虽然卑微,却甘愿一生奉献,从不知享乐是什么滋味,令人敬佩,更让亲人一生敬佩。但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不用再那么辛苦了。

世事无常,旦夕祸福,亲人的依次离世让我深深体会到有些人走着走着慢慢就散了,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可依旧无能为力。

于是我也慢慢悟出一些道理,人的一生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一生平平安安,首先要有一副好的身体,好好的活在当下,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困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在失去中收获散文
答:褪去青涩的外衣,步入了睿智不惑的中年,用自己独特的舞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见解。不惑之年,犹如这深冬落雪,轻轻飘,不张扬,即使能轻裹世界,也安然无声,即使能冰封山川,亦寂静浅默。岁月的沉淀,让年华素静,走过繁华的喧嚣,让生活浅淡平和,四十不惑,不再锋芒毕露,不再人云亦云,懂得了万事万物...

描述70后的抒情散文欣赏
答:7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站在了30岁的尾巴上,面对四十不惑,还有多少人可以昂着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述70后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描述70后的抒情散文欣赏:70后 在不经意之间,当头上渐渐也有了根根白发。我们和曾经的爸爸妈妈一样,对小家有了更多的牵挂。看着孩子们的无忧无虑,让我们想着年少...

欢喜就好——写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间
答:有了孩子之后,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带着孩子出去,遇到同样带着孩子的,都会自然而然地聊起来,让我想起冰心的一篇散文,文章的名字已经不记得,只记得大意是人和人之间都是有连结的,我们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可以连结彼此, 孩子就是人与人之间最柔软的一种连结吧。 所以,带着孩子去小区广场溜...

合适女人看的散文随笔
答: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飞逝在忙碌中,猛然看见好友头上的白发,才想起好多年过去了,自己过两年都快四十了,古语说,四十不惑,可我心里为什么好多事都还是很疑惑呢? 孩子们转眼都长大了,忽然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发挥,大家开始回忆青葱岁月,于是同学会应运而生,一群人放浪形骸,在拥抱惊呼和眼泪过后,窃窃私语谁的孩子比较优秀...

人到中年什么最贵散文
答: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起这件事之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之前总觉得咱们的日子还有很长很长,总以为死亡离我们很远。可是通过这件事,我才明白,我们心理上再怎么不承认,也毕竟是人到中年了。都说四十不惑,我们真的应该明白,人生的下半场,最应该最惜的',就是自己的...

生命界限的散文
答:恍惚间,我就是那堵墙,在岁月的风雨里,一度沉迷而不知归路。先人英明,提出了“四十不惑”的论断,颇有道理。青春经不起挥霍,当年少轻狂去远,沉淀下来的便是岁月的馈赠——睿智与理性地看待一切,成为今后的方向。如果推翻这座墙,又会怎样?我陷入畅想。曾经,有过这样的历史:孩子们越过那堵墙...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
答:不知不觉三十多了,一不小心就迈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怎么才算立起来呢?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个人浅见,愿博一笑。三十而立并非“立业”、“立家”、“立志”、“立名”,甚至“立言”,而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面对“人为什么活着”、“世界是什么”这样...

什么是四十不惑
答:什么是四十不惑四十不惑的意思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主要指价值判断即判断是非、善恶、好坏、美丑。出处:《论语·为政》。《论语·为政》篇有孔子的一段人生为学进德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
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第二章》。字词注释:①有:同“又”。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此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古代人...

冬夜思语散文欣赏
答:今夜,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会失眠,心中着实不解。轻轻下床,来到客厅,将电视音量调到最小,声怕吵醒家人。看会电视,实在无聊,又踱步到窗前。打开窗户,一阵冷风扑面而来,浑身哆嗦,又赶忙关上窗户。冷空气刺激的我更无睡意,只好打开手机,边看边想心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都说四十不惑,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