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古庙抗英战争的英雄人物

作者&投稿:运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元里人民抗英 英雄 的名字及事迹 急求!!!!~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指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约五里。1841年5月,广州战役开始后,英军的暴行,清朝的投降丑态,早已激起三元里一带人民的义愤。5月26日,即奕山与英军订立《广州和约》的前一天,广州城北各乡义勇首领齐集牛栏冈,议定联防抗英,相约"一乡锣响,众乡皆出"。29日,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菜农韦绍光等当场打死几名英军。为了迎击英军的报复,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北帝庙集会,并用神座前面的一面三星黑旗作指挥,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这支队伍中有贫苦农民,有丝织、打石和烧炭工人,有渔民,有秘密会党成员,也有爱国士绅。他们利用"社学"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30日晨,几千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率2000人迎战,义勇们按计划后退,诱敌深入至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截断归路,展开肉搏。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少校毕霞等多人,生俘十余人,英军余众逃回四方炮台。义勇跟踪追击,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义勇也闻讯赶来。"老弱馈食,丁壮赴战","不呼而集者数万人"。面对武装的群众,侵略军无法冲出重围。英国全权代表义律只得向广东官吏告急,并威胁说:"再有义勇相扰,则将打破议和,大举进攻"。奕山大骇,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求",由于"士绅潜避",斗争被破坏,英军才得以逃命。6月7日义律竟恬不知耻地出告示要中国人民"后毋再犯"。广州人民针锋相对地出示反驳,并庄严宣告:"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即可杀尽侵略者。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伟大英雄气概。

林则徐
  (1785~1850)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南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爱国名将。行伍出身,但很注意习文,曾说:“吾不能习词赋,封章启事,有用于时,此吾之学文也。”他所上奏章公文,必亲自动手削稿。嘉庆八年(1803年)二十三岁时考取武庠生,历任把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等军职。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营水师副将,同年以督押海运漕米船自吴淞到天津,途中虽遇惊涛骇浪,仍能安全抵达,因之受到特别嘉奖。1827年提升为江南苏松镇总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授广东水师提督。自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口中仍然大呼杀敌。他在靖远炮台率孤军英勇奋战,致创痕遍体而战死。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陈化成(江南提督)
陈阶平(福建水师提督)
陈连升(广东三江口副将)
达洪阿(台湾镇总兵、提督)
邓廷桢(闽浙总督)
葛云飞(浙江定海镇总兵)
关天培(广东水师提督)
海龄(江宁副都统)
江继芸(金门镇总兵)
乐善(直隶提督)
林则徐(钦差大臣)
凌志(福建金门镇总兵江副将)
刘大忠(广东香山协副将、武功将军)
刘耀椿(福建兴泉永道兼金厦兵备道)
麦廷章(广东水师提标、左营游击)
沙春元(天津镇标右营游击)
史荣椿(直隶提督)
王鼎(军机大臣、“死谏”英雄)
王锡朋(安徽寿春镇总兵)
韦逢甲(乍浦同知)
祥福(湖南总兵)
谢朝恩(江苏狼山镇总兵)
姚怀祥(定海知县)
姚莹(台湾兵备道、按察使)
叶名琛(两广总督)
裕谦(两江总督、钦差大臣)
张然(福建水师后营游击)
郑国鸿(浙江处州镇总兵)
郑鼎臣(郑国鸿之子)
朱贵(浙江金华协副将)
陈棠(广州西关丝织业机行工人)
邓潜(广州城北三家店打石行业工人)
何玉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林福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王韶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组织者)
韦绍光(广东南海县恩洲堡三元里村东华里农民)
徐保(浙东人民抗英力量“黑水党”领导者)
颜浩长(广东番禺县唐夏(今棠下)乡农民)
包世臣(清代爱国思想家)
丁拱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和爱国诗人)
何大庚(爱国知识分子)
林昌彝(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钱江(爱国知识分子)
魏源(清代爱国思想家)
张际亮(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和思想家)
张维屏(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
邹伯奇(鸦片战争时期爱国志士、发明家)
陈化成(1776~1842),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英名将。

十六岁时,陈化成跟随伯父来到台湾。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当地老百姓受洋人压迫的痛苦,听说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深深地震憾着他,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郑成功那样为国效力。

清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带领水师进驻厦门,位居武职从一品高官。虽然陈化成位列福建省水师的最高军事长官,但他的生活却非常俭朴,在一间不足200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他一住就是十年。

从1832年12月开始,英国军舰不断地侵犯我国东面沿海一带,陈化成“督帅水师,认真巡逻”,查缉鸦片走私船和货栈,多次将滋扰我国沿海的英舰驱逐出境。后来,英舰又多次窥伺我国福建沿海,陈化成都及时发现了敌情,亲自率领将士进行阻击,粉碎了英舰妄图从沿海入侵中国的阴谋。道光皇帝曾在召见陈化成时对他赞不绝口,谓其“身经百战,勇敌万人,宜膺重任”。

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侵略者全面入侵,鸦片战争爆发。这一年,已逾六十的陈化成正任江南水师提督。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益感愤激昂,誓以死报国”。在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等抗英派的支持下,陈化成积极备战,在察看了吴淞一带的江防地形后,他在这一带筑起了26座坚固的土堡炮台,并亲自督造精良的铁炮、火药。江南水师向来缺乏训练,而且没有和敌人实战的经验。陈化成便任命勇敢善战的福建亲兵为教练,他还经常亲临校场,对将士们督促激励,即使是在“风雪方盛,平地稷数尺”的寒冬腊月,年迈的陈化成也会驾着小舟和将士们一同操练。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浙江定海不幸再次沦陷,葛云飞等三位总兵在战役中英勇牺牲。不久,镇海地区失守,裕谦宁死不降,投水自杀,以此报国。陈化成感慨于国家的苦难和同僚的牺牲,在写给同乡、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信中说:“英夷到处猖出,已破虎门,势必窥吴淞。某海上攻战40余年,风涛素习,严兵戒备。如夷来,必能破之,以振军威。设时机不测,亦以死继之!”

英军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侵犯吴淞口,陈化成和全体官兵一致表示要同侵略者决一死战,吴淞以东西炮台为犄角,对于两江总督牛鉴向英军求和的建议,陈化成坚决反对,他带参将周世荣坚守东炮台。六月十六日,开蒙蒙亮时,英舰蜂拥而来,对炮台进得犯烈攻击。在大炮不停的轰击下,整个炮台硝烟弥漫,烈焰腾腾,弹片横飞,形势十分危急。就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陈化成亲自上前开炮,打沉了一艘冲在最前面的敌舰。炮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清军水师在陈化成的带领下共击沉、击伤敌舰四艘,打死、打伤侵略者无数。清军士气大振,愈战愈猛,英舰不得不仓皇逃遁。

这时,一直躲在宝山城内未敢露面的牛鉴收到了陈化成击退英舰的消息,便大摆总督仪仗,想要到西炮台捞取战功。没想到,在去往西炮台的途中,英军认出了他的旗号,对他进行了猛烈的炮击。牛鉴听到炮声,顿时吓得面如死灰,顾不得总督的身份,混在士兵中狼狈逃跑。崔吉瑞也临阵脱逃,致使东炮台陷落。东炮台陷落后,英军开始集中兵力围攻西炮台。陈化成腹背受敌,水师伤亡惨重。在这紧要关头,周世荣也逃跑了,部将请求陈化成迅速撤离炮台。陈化成爷望青天,豪迈地说:“奉命御贼,有进无退,我将以死报国。”接着,他拔出佩刀,带领士兵与爬上炮台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在搏斗中,陈化成多处负伤,战袍被鲜血染得通红。在击退了一批敌人后,陈化成终因流血过多,倒在了炮台上。

吴淞保卫战一共坚持了七个昼夜,虽然这场战役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水师在陈列化成的指挥下击毁英舰八艘,击毙英军500余人。英军统帅占领上海后心有余悸地说:“清朝如果有两个陈化成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萧山进化山头埠村人。7岁进私塾,边读书边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为武进士,授守备,又擢升游击、参将,至定海总兵。

道光十九年(1839),葛云飞因父病故奔丧,行前,曾上书浙江巡抚:广东告急,恐及浙江,应事先定谋。二十年(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失败,北犯浙东,侵占定海、镇海、宁波。巡抚乌尔恭额,服葛之先见,专函邀之共商战事,葛即辞母前往,主张“先言守,后言战”。后清廷向英方屈辱议和,英军撤离定海。葛奉命与王锡朋(寿春总兵)、郑国鸿(处州总兵)率将士重建定海防务。二十一年(1841)九月下旬,英军再犯定海,葛云飞和郑、王协力奋起抗敌,几度击败英军。当时葛云飞一面飞书求援,一面亲自组织炮火还击,击伤击沉英舰二艘。苦战4天,王、郑先后阵亡,葛在前后无援,腹背受敌,粮尽弹缺之中,率兵士二百余人与敌人肉搏。拼杀中,葛云飞手握战刀,转战二里许,格杀无数,气贯长虹。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谥壮节。葬于所前乡三泉王村黄湾寺北侧。

葛云飞一生善武,亦能习文。著有《宝刀歌》、《名将录》、《制械制药要言》9卷、《全浙沿海险要图说》8卷及诗文等。

菜农韦绍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指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菜农韦绍光等当场打死几名英军。为了迎击英军的报复,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北帝庙集会,并用神座前面的一面三星黑旗作指挥,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
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这支队伍中有贫苦农民,有丝织、打石和烧炭工人,有渔民,有秘密会党成员,也有爱国士绅。他们利用"社学"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30日晨,几千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率2000人迎战,义勇们按计划后退,诱敌深入至牛栏冈,
将英军团团围住,截断归路,展开肉搏。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少校毕霞等多人,生俘十余人,英军余众逃回四方炮台。义勇跟踪追击,将四方炮台层层包围。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义勇也闻讯赶来。
"老弱馈食,丁壮赴战","不呼而集者数万人"。面对武装的群众,侵略军无法冲出重围。英国全权代表义律只得向广东官吏告急,并威胁说:"再有义勇相扰,则将打破议和,大举进攻"。
奕山大骇,急令广州知府余保纯等出城,"步向三元里绅民揖劝,代夷乞求",由于"士绅潜避",斗争被破坏,英军才得以逃命。
6月7日义律竟恬不知耻地出告示要中国人民"后毋再犯"。广州人民针锋相对地出示反驳,并庄严宣告:"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即可杀尽侵略者。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敌人进行斗争的伟大英雄气概。

三元里古庙抗英战争的英雄人物
答:菜农韦绍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指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一带骚扰,菜农韦绍光等当场打死几名英军。为了迎击英军的报复,三元里人民在村北北帝庙集会,并用神座前面的一面三星黑旗作指挥,约定"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

韦绍光的三元里抗英
答:韦绍光在作战中表现得积极勇敢,成为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英雄人物。三元里抗英斗争后,韦绍光并没有得到官府的任何奖赏,仍在村里从事耕种兼看山管墓,直至去世 。

农民军是如何抗英的?
答:义律和沃乌古立即给广州知府余保纯发出一封求救信,由汉奸混出重围送到广州。余保纯接到信后,赶快送给朝廷派往广州的命官,皇帝的侄子奕山。这奕山深怕三元里等地的人民的抗英斗争坏了他的投降计划。马上派余保纯赶到三元里替英军解围。余保纯匆匆徒步赶到三元里,一面向英军道歉,随后,又向村民打躬作揖...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战争简介
答:韦绍光是三元里当年的抗英志士,

三元里人民是怎样抗英的?
答:韦绍光等闻迅赶来,忍无可忍,当场打死了八九个英国士兵,其余的英国士兵便抱头逃跑了。韦绍光料定敌人决不会罢休,便在三元古庙前,操起庙中三星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大家遵守令旗,统一行动,团结战斗。5月30日早晨,三元里和附近103乡的几千群众,手持刀矛、锄头、...

高一历史·三元里抗英
答:重重包围四方炮台。6月1日,英国侵略军被迫撤离开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光辉的一页。为纪念这一英雄壮举,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已于1958年11月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
答: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详细资料大全
答:旧址介绍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庙前商议抗击英军,取庙内三星旗作指挥旗,对旗宣誓。 三元古庙建筑面积446方米,二进面阔3间砖木结构建筑。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

三元里抗英文言文翻译
答:牛栏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惨败。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的义勇也闻讯赶来助战,达10多万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旧址,现已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广州市人民 *** 于1950年在三元里...

三元里抗英事件事件介绍
答:然而,和约刚签订,英军就开始侵犯西北郊的三元里、泥城、西村和萧冈等村庄,烧杀抢掠,严重侵犯了当地民众的权益。愤怒的民众无法忍受英军的暴行,特别是三元里村民,他们得知英军的报复计划后,于29日在三元古庙聚集,以庙中的“三星旗”作为战斗指挥标志。他们迅速联络了附近103乡的乡民,共同准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