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文言文宾语前置

作者&投稿:荀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怎么判断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修饰主语的是定语,表现主语在干什么的是宾语,修饰谓语的是状语。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宾语前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状语后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定语后置

,宾语本放谓语呀,否说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宾语移置谓语前文言文宾语前置列四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般放谓语前
王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鸿门宴》)
吾谁欺欺乎(《论语·罕》)
2)、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余欺(《石钟山记》)
民足治者自古及今未尝闻(《论积贮疏》)
我尔诈尔我虞(《左传·宣公十五》)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莫许(《隆》)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般用"、"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公输》)
句读知惑解(《师说》)
今察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才举吾用(曹操《求贤令》)
4)、介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移介词前起强调作用(注:般现疑问句)
王曰:"何知"(《廉颇蔺相列传》)
噫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纷纷与百工交易(《孟·滕文公》)
其合者仰面思夜继(《孟·离娄》)

  当发现句子中的代词或名词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时,就要留心,可能是宾语前置,需要仔细判断。
  判断方法:
  1、先看是不是疑问句?句中的疑问代词往往是宾语并且前置。(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2、再看是不是否定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3、看看“之”或“是”的作用。它们经常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唯利是图=唯图利;何厌之有=有何厌)
  4、用“自(自己)”作宾语,也常常前置。(举贤以自佐=举贤以佐自己)今天常用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都属于宾语前置,这是从文言文继承而来的。
  以上是主要的判断方法,还有介词结构的宾语前置等,可以参看相关书籍。‍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② 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城濮之战》)
③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④ “许子冠首?”曰:“冠。”曰:“奚冠?”曰:“冠素。”(《许行》)
以上诸例,“谁”、“何”、“何”、“安”、“奚”由于是疑问代词,所以都位于动词的前面。
疑问代词“孰”、“曷”、“恶”比较少用作动词的宾语。但是遇到它们充当动词的宾语时,一般也是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② 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吕工春秋•任数》)
③ 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孟子•尽心上》)
疑问代词充当介词的宾语时,也受上述规律的制约,放在介词前面。例如:
①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许行》)
② 许子奚为不自织?(同⑧)
③ 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疑问代词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这条规律,在先秦汉语中很少有例外。《论语》一书中,只有“子夏云何?”一例是后置的有人统计,《左传》全书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时,前置的占98.4%,后置的占1.6%,可见这是一条覆盖率相当高的规律。
(二)在有否定词“不”、“莫”、“未”、“无(毋)”的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一般也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② 予不屑之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以上二例否定词用“不”字。
① 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坏晋馆垣》)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国也》)
以上二例否定词用“未”字。
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②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
③ (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乐颜,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以上三例否定词用“莫”字。
①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② 毋吾以也。(《论语•侍坐》)
在以上二例否定词用“无(毋)”字。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①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② 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鞍之战》)
③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五年》)
④ 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战国策•秦策》)
如果否定句中使用的“弗”、“非”这几个否定词,一般地不存在代词宾语前置的问题。因为“弗”“勿”所修饰的动词常常不带宾语。“非”字所否定的,往往是名词性谓语,自然也不存在带宾语的问题;如果“非”字用在动词谓语句中,是表示对全部谓语的否定,也不存在宾语前置的问题。
这样看来,在第二条规律中,否定必须是“不”、“未”、“莫”、“无(毋),宾语必须是代词,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但是,也并非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宾语就一定置于动词之前。先秦文献中,就有在这两个条件下宾语置于动词之后的例子。例如:
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
② 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左传•僖公九年》)
③ 吾不知之矣。(《论语•乡党》)
有人统计,《论语》全书中,使用“不”、“未”“莫”、“无(毋)”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后置的有8例;《左传》一书中,前置的有57置例,后置的有37例。可见这一条规律远不如第一条规律那样严格。
(三)为了强调宾语,在句中用代词“是”或“之”复指它,同时宾语和它的复指成分都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①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② 岂不俗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③ 舍其旧而新是谋。(《城濮之战》)
④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⑤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
⑥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黎锦熙先生在《比较文法》一书中说:“用‘是’字间倒宾语者,较‘之’字更能使宾语增重,语音激切。若附‘惟’字,尤加强度。”所谓附“惟”,即在前置宾训的前面再加上副词“惟”(唯),构成“唯……是(之)……”的格式,副词“唯”修饰谓语动词,表示宾语是唯一的,排他的。例如:
①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
②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③ 敢不唯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二年》)
④ 敢不唯子是从。(《左传•哀公六年》)
⑤ 此子也才,吾受子赐;不才,吾唯子之怨。(《左传•文公七年》)
⑥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唯……是(之)……”构成一种固定格工,并沿用到现代汉语中。现代还说“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在文言文中“唯……是……”的格式并不仅限于四个字,而可能是更多的字组成。这往往是因为宾语部分较复杂的缘故。例如:
① 荀偃命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② 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唯吾子戎车是利。(《左传•成公二年》)
③ 晋士庄了为载书,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导志者,有如此盟!”(《左传•襄公九年》)
④ 公子 趋进曰:“……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是从,而敢有异志者,亦如之!”(同③)
这几个例子中的宾语都是偏正词组。①“瞻”的宾语是“余马首”。例②“利”的宾语是“吾子戎车。”例③“听”的宾语是“晋命”。例④“从”的宾语是“有礼与强可以庇民者”这个复杂的“者”字词组。
介词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也可以提到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夫,指示代词。
② 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左传•昭公十五年》)
③ 康公我之自出。(《左传•成公十三年》)
例① 介词“为”的宾语是“夫人”。例②介词“与”的宾语是“戎狄”。例③介词“自”的宾语是“我”,句的意思是说秦康公是我晋国嫁秦的女子穆姬所生。
古汉语中除了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宾语前置外,代词“是”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也常常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①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②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
③ 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韩之战》)
④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例① 前一个代词“是”是“征”的宾语,代包茅;后一个“是”是“问”的宾语,代昭王南征而不复这件事。例②两个“是”均代葛这种植物,分别作“刈”和“濩”的宾语。例③④中的“是”作介词“以”的宾语。
有一些介词的宾语,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没有用代词“之”复指,也常常可以放到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大都是上古汉语句式的一些残留。例如:
①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许行》)
②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邶风•日月》)
③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上》)
④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韩之战》)
⑤ 其一二父兄惧坠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左传•昭公十九年》)
⑥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墨子•非乐》)
这六例中,前四例的介词分别是“以”、“自”;后二例的介词是“于”,它们的宾语都在它们前面。

怎么判断文言文宾语前置
答:1.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治水必躬亲》2.例句;①“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②“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③“时...

文言文中怎么判断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答:修饰主语的是定语,表现主语在干什么的是宾语,修饰谓语的是状语。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

如何判断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答: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

我不知道怎么分文言文的那些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之类的句子,请...
答:(4) 介词宾语前置 常见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1)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王问:“何以知之?”吾谁与归?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为其莫知子也 (2)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怎么区分?有技巧吗
答:其实很简单。按照现代汉语的句法成份,通常的语序是:(定)主(状)谓(定)宾。如果将宾语放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就叫宾语前置;把定语放在主语或宾语之后,就叫做定语后置。分别举例说明:1、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我不听信他。我(主语)不听信(谓语)他(宾语)。直接译成文言文:吾不听之。但是...

语文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怎么区分
答:如果你熟悉现代汉语语法,对文言文的倒装现象一看便知,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方法”。先说宾语前置。一句话中,大多有一个被支配的对象,如:“我打球”、“他读书”,两句话的“球”、“书”是被打、读的对象,这就是宾语。文言文中,否定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如果是代词的,大多前置。例如:...

文言文中如何判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表修饰等等的虚词的作用_百度知 ...
答:首先,句子成分要能区分得清,这是最基本的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 ...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哪些?
答: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高中生阅读古文时如何判断和区分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答: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类型
答:(2)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成语) (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3. 【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判断方法哪位高手能帮我讲解高中文言文的倒装句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介宾短语,什么是宾语,什么是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