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道,何为因果,何为业力,何为天道?

作者&投稿:苑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何为道?何为天道?为何会有道?道的作用是什么?~

道:我们每天都要走的,也就是路。道:做人就得讲道理。天道:人们向往的那种美好的东西,老天爷公认的道理。人们常常走过的同样的路、习惯走的、走起来方便的路,走的多了自然就行成了道。道的作用是都人们走好自己的路,如果在走别人的路的时候为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走的,如果他先走过被绊倒,你就得注意了,如果人家走的很好我们就得效仿或是借鉴。各行各业都有自己遵循的“道”,也就是行规,做人有做有的道,做事有做事的道,总之“道”就是大多数人或是前辈们经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而得出来的一种道理。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道德经》中的“道” “道”字见于道家最早的著作《道德经》。 不可言说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王弼氏对此的解释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不道,不可名也。” 一般来说,这里第一个、第三个“道”字解作“终极真理”;第二个“道”字解作“言语,说话”。意思大概是:“可以用言语解释妥当的‘道’,就不可能是真正的‘道’;若果我们给予‘道’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也肯定不能把‘道’形容妥贴。” 由于人认识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无法窥见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例如我们说这是一张桌子,可那是我们的说法,它是什么呢?是一堆木头,还是一堆原子,都只反映了它的一个侧面。 正因为“道”本身是不可言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后来写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不肖,但我(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好了。” 衍生万物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指“道”是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是事物的规律,因此,“道”是一切的本源。 [编辑] 道在万物之中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说,人的法则在地里头,地的法则在天里头,天的法则在道里头,而只有道的法则是自在的,本源的。 道也是道路的意思。是事物发展路径。路径是事物规律的外在体现。因此,道理与道路就统一了。 [编辑] 《庄子》中的道 《庄子》是道家另一部经典作品,里头也有述及“道”的概念。 无处不在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廿二》中,有这么一段: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旡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 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尝相与游乎旡何有之宫,同合而论,旡所终穷乎!尝相与旡为乎!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寥已吾志,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冯闳,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穷。物物者与物旡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庄子在此回答东郭子问“道是什么”,大意是说:“‘道’是无始无终,无所不包,无处不在。人要学道的话,当看鼻涕虫,当看屎尿便溺,所有事物都不放过,才能观见‘道’的法则与伟大。” 《周易》中的“道” 《周易》是中国古道占卦筮卜之书。《周易》起源相当早,相传“文王居尔演周易”,所以坊间认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较春秋时代的哲学著作(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为早。其实,现今多数学者均认为,《周易》七卷书中最早的《易传》,应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阴阳就是道(老子认为阴阳可能不会不是道的一部分,因为道可道,非常道)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之道,曰阴与阳。”并引用孔子的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说儒家认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 道的衍生与变化 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中的“太极”与“道”字相通,正因为万物由“道”所生,因此万物变化均由太极,化成两仪、四象、八卦。所以易经的卦象才能盖括所有变化,成为筮卜的依据。 《吕祖明道说》对“道”字的解释 《吕祖明道说》认为“道”字从“首”从“辵”,“首”指“先天一炁”;“辵”义为乍行乍止。“有先天一炁之道存焉。何言之?性非此道不能圆,命非此道不能了,其事非人不敢言。故道家巧譬曲喻,而有玉液了性,金液了命之说。夫玉液金液者,即先天一炁之道也。其所以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道也。鬼神所以能为造化之迹,而为二气之良能者,亦此道也。” “首者先也,取先天一炁之义也;辵者乍行乍止也。”

【道】
 (术语)能通之义。大要有三种:一有漏道,善业通人使至善处,恶业通人使趣恶处,故善恶二业谓之道。所至所趣之处亦名为道,如地狱等之六道是也。净土论注上曰:‘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大乘义章八末曰:‘所言道者,从因名也。善恶两业,通因至果,名之为道。地狱等报,为道所诣,故名为道。’二无漏道,七觉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谓之道。又行体虚融无碍,故为通之义。以通故,名为道。如道谛,道品,声闻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大乘义章十六曰:‘诸行同体,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三论玄义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俱舍论二十五曰:‘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法界次第中之下曰:‘道以能通为义,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华严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三涅槃之体,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谓之道。涅槃无名论曰:‘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净土论注下曰:‘道者,无碍道也。’【因果】
 (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曰:‘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止观五下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十住毗婆娑论十二曰:‘因以得知,得者成就。果者从因有,事成名为果。’【业力】
 (术语)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天道】
 (界名)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为有情轮回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囗@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又曰‘天道施张,自然化举。’同净影疏曰:‘凡在世间天下诸理自然施立,是故名为天道施张。’

道是路径方向途径。因果如种地,种啥收啥。业力就是你种的东西,收获所得。天道是自然

道就是生命须要走的,因果就是善恶报应。业力就是因果的动力。天道只是轮回之一

何为道,何为因果,何为业力,何为天道?
答:道,能通之义,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有漏道,指的是善业能使人达到善处,恶业能使人陷入恶处,这里的善恶二业被称为道。二是无漏道,如七觉八正等法,能引导人达到涅槃,这些也被称作道。三是涅槃之道,指的是排除一切障碍,无碍自在的境界,也被视为道。【何为因果?】因果,是佛教中的基本...

什么是道?
答:“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是“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就是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当我们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我们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

何为道、道是为何。道是什么、而什么又是道呢。求天下道兄解读
答:而一个人改变自己走向正面因果循环结果的思考和行为的过程,可以被称为行天道,或者行人道。个人觉得最终得落实到人道的层面来。无人行道,何来天道。 而人类要实现灵魂深处的革命,大多数人得经历几个阶段,悟道,证道,信道,行道【其实行道运作到最后还有一个少数人的忘道,这里的忘道,不是真正的遗忘并违背道而行,而...

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问题一:何为道?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个人理解,道,是一种无形的规则,是天地万物遵循的东西,道的表象就是天地万物。我们常说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看到的自然界,这是一种虚无缥缈,浑然天成的境界。一举一动都符合天地间的大规律。老庄都曾说过一个定义“虚”。就是融于大道,虚以待物,虚以待人...

何为道?何为轮回、我看到的天是天么?我很迷茫。
答:1道,有好几个意思,我觉得可以这么认为;道:是事物的内部规律,也就是一事物的内在性,是区别于他事的区别性;这是认识各个事物的基本知识点;当认识了各个事物时,又从这个个别的道中总结出共同的性质来,这可以说是大道吧。中国这句话:上无道,民划之,无道之君,荒淫无道。等等。就是不会...

何为道???
答:众生因不善业而投生于三恶道,而因善业而感召生于三善道之果报。在三善道中,生于天界之福报最大,修罗道次之,人间则再次之,但人间却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投生人道的痛苦,主要可被归纳为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及死苦。对老、病及死苦,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了解。对于生苦,我们...

人生的使命是幸福——《觉悟智慧》总结
答:还有两大根本原因:维度不够,智慧缺失;不懂得参悟因果。最后的结果就是轮回。 我看见。 业力是过去所有行为的习气。人因为业力差异,关注点不一样,注意力有限,因此所关注到的并非全部,只会有选择的相信。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挑一个你喜欢的扑克牌,之后换了一页,说“我把你喜欢的扑克牌拿走了”,结果真是...

主角穿越异界开创东方神道的小说,就是收集香火成神的
答:生而为神,化三身性命,可修无双大道;命里带煞,踏大千世界,只争一炷燃香。仙道玄奇,神道奥妙,百家争鸣皆在人道。《人道天堂》简介:这是一个未来世界,梦想的起源地,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消灭了沉重的体力劳动,第一次由人类内部压迫中开始解放出来。黄金时代的来临,过去数百万年的业力却纠缠不...

关于生死
答:关于你的补充问题,即,我们从何而来:如你所讲到的,也许我们的生命都经历了万万亿年的历史,在人间或者其它层次中轮回着,不断的转生着。在整个过程中或为善或为恶,积下了善的东西也积下了恶的东西。而人生在世的喜怒哀乐、顺利或者困难都是由前缘做下的善事或恶事造成的今生的遭遇。那么人是...

达摩大师《绝观论》
答:缘门起问曰:道究竟属谁。 答曰:究竟无所属、如空无所依。道若有系 属、即有遮有开、有主有寄也。 问曰:云何为道本、云何为法用。 答曰:虚空为道本、参罗为法用也。 问曰:于中谁为造作。 答曰:于中实无作者、法界性自然。 问曰:可不是众生业力所为耶。 答曰:夫受业者、而为业系所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