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作者&投稿:宇文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规律,有所作为,有什么。表示具有某种条件、原因等。
基本字义:

1、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学问。
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1、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古同“已”,已经。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贾侍中说,巳,意巳实也。象形。
白话版《说文解字》:以,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近义词:有因、有为、有何
1、有因:有缘故。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顾夫人 ﹞请了几个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庙 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回生。”
白话释义:[顾夫人]请了几个有根据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庙里建醮,祈求仙方,保护少府起死回生。
2、有为:有作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羡慕 东阳 与 瑞丰 的官运,同时也羡慕他们的年轻有为。”
3、有何:有什么。
《水浒传》第五三回:“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躬身禀复:‘我师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难哉。

”谢“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更换、替代。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兵略》:“若春秋有代谢。”
释义:就像季节一样不断更换。
2、询问、问候。
出处: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释义:太守询问罗敷:“愿和我同乘一车走吗?”
3、感谢,道谢。
出处:西汉 司马迁《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
释义:于是就让张良留下来道谢。
4、认错,道歉。
出处:西汉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由宾客带领到了蔺相如的门前道歉。
5、辞去、推却、拒绝。
出处:汉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释义:刘母拒绝媒人说:“女儿先前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6、凋谢;死。
出处:唐 杜牧《留赠》诗:“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释义:不要在镜子前面哭泣了,等到蔷薇花凋谢的时候就回来了。
7、告诉,劝诫。
出处:汉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释义:多多劝诫以后的人们,以此故事作为警戒,千万不要不要再犯同样的悲剧。
8、告辞,告别。
出处:西汉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释义:侯生看公子的脸色始终不变,才辞别了朋友上车。
9、 姓。如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
扩展资料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谢,辤去也。从言,䠶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谢,辞别离去。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䠶”作声旁。
词语解释
1、谢绝 [ xiè jué ]
释义:婉辞,拒绝。
2、致谢 [ zhì xiè ]
释义:向人表示谢意。
3、道谢 [ dào xiè ]
释义:用言语表示感谢。
4、代谢 [ dài xiè ]
释义:交替;更替。
5、感谢 [ gǎn xiè ]
释义:用言语行动表示感激。

1、认错;道歉;谢罪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白话文:“于是宾客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

2、辞去官职;推迟    

南宋范晔《后汉书.鲁恭传》:“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白话文:“郡多次以礼相请,他推辞不肯答应。”

3、告;问     

东汉末年已轶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白话文:“让你感谢罗敷,宁可以一起坐车不?”

5、辞别;离开     

两晋郭璞《游仙》“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白话文:“高蹈尘世之外,拱手行礼谢罪夷齐。”

6、感谢;酬谢

东汉班固《汉书。张汤传》“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白话文:“安世曾向朝廷举荐,那人来道歉。”

7、衰退;凋谢;死亡  

宋· 叶适《宿觉庵》:“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

白话文:“住在这没察觉到凋谢了,残山到现在还活着。”

8、姓氏

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扩展资料:

谢字组词:

一、答谢

1、拼音:dá xiè

2、释义: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款待,表示谢意。

二、谢谢

1、拼音:xiè xiè

2、释义:汉语中表达感谢的常用词语。

三、鸣谢

1、拼音:míng xiè

2、释义: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

四、谢罪

1、拼音:xiè zuì

2、释义:表示向人认错,请求原谅的意思。谢的在古文中的意思是道歉。

五、谢绝

1、拼音:xiè jué

2、释义:联合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语素构成。意为推辞(别人的建议、邀请等。)还含有不允许的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鸣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谢绝



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

1、认错,道歉:谢罪。谢过。

2、推辞,拒绝:谢绝。敬谢不敏。

3、衰败,衰落。

4、避开。

5、感谢:道谢。酬谢。这点儿小事不用谢了。

6、辞去。

相关组词:

答谢、谢谢、鸣谢、谢意、感谢、谢幕、代谢、谢绝、道谢、致谢

词语解释:

1、鸣谢

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现在,通过向她鸣谢,我同时也向当时和她处境类似的男女同志致敬。”

2、答谢

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款待,表示谢意。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明日妇人买了一壶酒,装着四箇菜碟,叫小童来答谢,官人也受了。”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在这一束奏折里,主要是答谢皇帝的‘宠颁’。”



道歉,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长跪而谢之”:秦王直身而跪,向他(唐雎)道谦

一共五个意思。
1、道歉,谢罪
2、辞别,告别
3、推辞,谢绝
4、感谢,答谢
5、凋谢,衰落


拼音:xie4
【谢】的简体字。
①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②认错,道歉:~过。~罪。
③推辞:~绝。闭门~客。
④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⑤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⑥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⑦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⑧姓。
【本字提供国家或地区】
中国大陆
【现代汉语词典】
一xiè(1)感谢:道~|酬~|这点儿小事不用~了。(2)认错;道歉:~罪|~过。(3)辞去;拒绝:~绝|敬~不敏。(4)(花或叶子)脱落:凋~。(5)姓。

【高级汉语辞典】 【修改词义】
一【基本词义】

<繁体写法>谢[xiè]<动>。
1、(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2、同本义 [excuse oneself;make an apologize]
[例句1]自谢曰。——《战国策·赵策》
[例句2]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
[例句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U{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例句4]惊谢曰。——&U{清}·&U{周容}《芋老人传》
3、又如:谢咎(引咎自退;悔过;谢罪);谢错(认错赔不是);谢室(待罪之室)
4、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decline;refuse]
[例句1]乃召拜&U{黯}为淮阳太守,&U{黯}伏谢不受命。——《史记·汲黯列传》
[例句2]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例句3]&U{楚}而谢。——&U{唐}·&U{李朝威}《柳毅传》
[例句4]谢客矣。——&U{明}·&U{宗臣}《报刘一丈书》
[例句5]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 ——&U{宋}·&U{苏轼}《盖公堂记》
5、又如:谢医(谢绝医疗);谢金(谢绝礼金)
6、辞去官职 [resign]
[例句1]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无复游宦之兴矣。——《南齐书·王僧虔传》
[例句2]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U{唐}·&U{王维}《送张五归山》
7、又如:谢老(告老还乡);谢事(卸去官职);谢政(致仕退休);谢役(辞去差使);谢职(卸去官职)
8、告辞;告别 [take leave;leave]
[例句1]&U{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
[例句2]&U{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例句3]故不复谢。
[例句4]不报谢?
[例句5]过谢侯生。
[例句6]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又如:谢了扰(告辞);谢别(告别,辞别)
10、告诉,告诫 [tell;warn]
[例句1]谢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例句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以言辞相问候 [send one's respects to]
[例句1]至府,为我多谢问&U{赵}君。——《史记·赵广汉传》
[例句2]界上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12、感谢 [thank]
[例句1]休谢之。——《三国演义》
[例句2]&U{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
[例句3]且谢曰。——&U{唐}·&U{李朝威}《柳毅传》
[例句4]虽死必谢。
13、又如:谢承(感谢;答谢);谢荷(感谢);谢候(致谢并问候);谢私(感谢私下帮助)
14、逝去 [farewell]
[例句1]诏曰:弟&U{勰}所生母&U{潘}早龄谢世,显号未加。——《魏书·彭城王勰传》
15、又如:谢宾客(死亡的委婉说法);谢世
16、酬谢 [thank sb. with a gift]
[例句1]婚礼不许多用盘盒猪羊糖饼,不许厚礼物谢媒。——&U{明}·&U{海瑞}《禁约》
[例句2]受人十万,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17、又如:谢土(修建完毕,祭祀土神的礼义活动);谢犒(酬谢;犒劳);谢银(酬谢用的银子);谢灶诰(祭灶王爷的青词)
18、衰败,衰落 [decline;wane]
[例句1]&U{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U{宋}·&U{叶适}《宿觉庵》
[例句2]花之既谢。——&U{明}·&U{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逊让;不如 [modestly decline]
[例句1]既鲸鲵折首,&U{西夏}底定,便宜诉其本怀,避贤谢拙。——《宋书·王宏传》
20、又如:谢拙(自谦愚笨而辞职)
21、避免,避开 [avoid]
[例句1]必以俪辞为文,何缘《十翼》不能一致,岂波澜既尽有所谢短乎?——&U{章炳麟}《文学总略》
22、又如:谢短(避其所短)
【词性变化】

<繁体写法>谢[Xiè]<名>。
1、古邑名 [Xie town]。在今河南省唐河南
[例句1]于邑于&U{谢},南国是式。——《大雅》
2、姓。如:谢女(指晋朝女诗人谢道韫);谢太博(即晋朝谢安;又被称为谢公,谢郎);谢家(指谢安家或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

文言文最后表示感谢
答:6. 茫茫人海就像一片戈壁滩,我们就是滩中的沙砾,不过有你的做伴使我不再感到渺小和孤独。7. 我吃的玩的很开心 真的是太感谢你了,因为你 我今天过得很开心。4. 文言文表达致谢的词语有哪些 一、称谢 1、解释:称谢,指道谢;对…表示感谢。2、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

文言文谢初中例句
答:3. [文言文] 谢 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谢”,在文言文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的义项:道歉、推辞、告别、感谢、告诉、凋落。 如果不考虑语境,《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理解成“感谢”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联系上下文看,刘邦“距关,毋内诸侯”,想在关中称王,惹怒了项羽,准备以四十万...

古代人说谢谢怎么说?
答:古代人说谢谢多使用谦词,如下所示:切谢或谢过、承蒙夸奖、感激不尽、铭感五内。不同场合下古人表示谢谢的用法 1、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2、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3、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承蒙见教...

怎样用文言文表示感谢?
答:1、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出自《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清代 朱用纯 译文: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2、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于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激。)出自《陈情表》三国两晋时期 李密 译文: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报效您,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恩情。3、投我以木桃,报...

文言文道谢
答:另: “泰”字不错,有“四体通泰”的说法。“泰,安也。――《字汇》”“安定平和 ”的意思。身体安定平和,那当然还是健康的吧。3. 谢谢用文言文怎么说 文言文表示谢谢:1、谢、拜谢。如《柳毅传》:“使前泾阳女当席拜毅以致谢。”由于“谢”的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又引申为推辞,阅读...

辞古代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1. 辞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辞:基本字义:◎ 告别:告~。~诀。~行。~世。~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 ◎ 解雇:~退。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藻。修~。 ◎ 讲话;告诉:“请~于军”。 ◎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关于恩字在文言文的意思
答:1. 文言文中恩的意思有哪些 恩ēn 名词义 1、形声字。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恩,惠也。——《说文》 恩者,仁也。——《礼记·丧服四制》 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韩非子·用人》 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 2、情谊。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

辞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例句】: 从去年起,我谢辞各种应酬,做一些真正由我做、我能做、我爱做的事。 5、遁辞 [ dùn cí ] 【释义】:.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例句】: 然而实际上,诸如此类的怀疑和遁辞只会把协定打入冷宫。 3. 文言文全文的意思是什么 语“自相矛...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致:zhi,从至从夊。送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1. 同本义 致,送诣也。——东汉·许慎《说文》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2、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辞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例句】: 从去年起,我谢辞各种应酬,做一些真正由我做、我能做、我爱做的事。 5、遁辞 [ dùn cí ] 【释义】:.因为故意躲闪或掩饰错误、或者由于理屈词穷或不愿以真意告诉他人时,用来搪塞的话。 【例句】: 然而实际上,诸如此类的怀疑和遁辞只会把协定打入冷宫。 2. 辞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