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作者&投稿:有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 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

丧葬习俗
  为亡者举办丧事祭奠活动,代代沿传,遗风古老。办些事谷称办白事,在民间人过六十而亡者,其丧事如同喜事一般红火热闹,故而,民间又将婚丧事宜统称为"红白喜事"。其实,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养老送终是晚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纵观蔚县的丧葬习俗,大体可分为入殓、祭奠、发丧研修阶段,但每个阶段又有着十分具体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其过程相当繁杂,且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更有甚者为了讲排场、比阔气,不惜耗费巨资,大操大办,确实是劳民伤财,不仅使家人亲属受拖累,而且如果真有鬼魂,也会使互者亡魂不得安宁.故而,研究传统丧葬习俗,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大胆破除封建迷信,积极改进治丧礼仪,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蔚县民间办丧事,少则三天、五天,多则九天半个月,通常情况下丧期为七天。下面以七天丧期为例,剖析蔚县丧俗的全过程。
               第一节 入 殓
  入殓是整个丧事祭奠活动中的第一阶段,此间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时间紧迫,不得慢待,所以在此阶段要尽力处理好如下事项。
  1、送终尽孝。顾名思义,所谓送终尽老妪,实际上就是晚辈打送老人。也就是说,在病人垂危之际,应及时通知其所有子女等直系亲属,让他(她)们尽可能多抽点空闲,守护在病人身旁,直到病人咽气仙逝为止。何也?其一,可使孝子(儿子、儿媳、闺女、孙子、孙女)多尽一点孝心,尽可能让他(她)们多伺候病人几天,使病人多活几天,以免日后后悔。其二,可以在病人临终前听取遗言,日后按照遗嘱处理好病人生前未能处理的事宜。如办什么事谁欠多少钱、欠谁多少钱、家中财产如何处置、丧事如何处理等等。其三,在病人垂危之际,能有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其侧,对病人在心理上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既使离开人世,亦能死而瞑,故此称作送终尽孝。
  2、破窗遮红。病人咽气仙逝后,所有直系亲属要暂时节衷,应及时破窗遮红。所谓破窗,就是将窗户纸捅破,说是病人归西的那一刹那间要放病、泄晦气,如果不捅破窗户,容易留在家里祸及别人。同时还要将室内所有的红色东西用白纸贴住,说是鬼魂怕见红。有的还要将镜子用白纸贴住,说是鬼魂怕见阳光,镜子容易反光。
  3、装老整容。一阵小心活之后,所有直第亲属还要一起动手,为亡者装老整容。首先要空好装老衣裳,也叫寿衣。在蔚县境内,民间为亡者准备的装老衣裳多为蓝色,一般情况下是四季衣裳(单衣裳、夹衣裳、棉衣裳和鞋帽等)。所有衣服不系扣子,不系裤带,袄上系几根飘带,裤子系一根蓝带子。民间认为如果用扣子扣死了,裤带勒死了,亡者难逃生(方言:转世的意思)。所以就边系在袄和裤子上的飘带,亦不能系死疙瘩,必须系活套。有的还要在寿鞋鞋底上钉十六个布钉子,前面七个,后面九个,传说阴间路滑,死者到了阴间人生地不熟,鞋上有了防滑钉子,行走较为便利。装老时忌空毛衣和带毛的皮衣裳,怕亡者来世变成动物,忌穿缎子(断子)布料制作的衣裳。穿好装老衣裳后,应简单为亡者整容(剃头、刮脸、盘头发),一切操作完毕,才用白布或黄布掩住亡者面部,也叫"衫单"。
  4、披麻戴孝。装老整容之后,守候在亡者身边的直系亲属才跪在地上放声泣哭尽衷肠,烧倒头纸,并由他人为孝男(儿子)披麻戴孝,遵照男左女右的规矩,在男子后肩旁上披一条白麻;孝女(儿媳、闺女)披头戴孝,也遵照男左女右的规矩,用白线捆一束头发。然后把烧尽的倒头纸灰用一张白麻纸包好放在亡者怀里,说是亡者到了阴间,尽是一些不惯熟的鬼神,如果遇到叼难的鬼神,可以用钱通融通融,以免在阴间受欺负。同时还要给亡者袖口里放一个白面馍馍,传说阴间多恶狗,亡者到了阴间遇到狗,掰点馍馍喂它吃,狗就不咬了,可以顺利到阎王殿报到,所以也?quot;打狗馍馍"。最后在亡者头顶处放一碗"倒头饭",意思是亡者阳寿已尽,再也不吃饭了,然后再摆上三盘馍馍供奉在头起,香炉钵仙上三柱香,点两盏常明灯,也叫照路灯。常明灯用棉花捻成绳状,浸泡在食油内点燃,食油也叫麻油,俗称素油。最后放一个烧纸盆?quot;丧盆",俗称瓦盆子。
  5、移尸入殓。蔚县人讲究见红花,见红入殓;不见红死,不见红和殓。所谓见红就是指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去世,太阳未出来之前去世,必须在太阳闯隼椿蛱袈渖胶笕腴纭2宦酆沃衷颍驳碧煲辜涫 阋郧安荒苋腴缯撸 柰J 旌蟛趴扇腴纭?br> 蔚县人操办丧事,一般情况下,都要在当天入殓。因为按照民间的风俗习惯,凡不能当天入殓者,需在门板或土炕上停放天天,如此对生者、亡者均不利。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生者由于入殓推后,丧期延长,不仅造成经济浪费,而且天天看着死人展洋洋地躺着,精神上也是一种莫大的打击。对亡者来说,辛辛苦苦操劳一生,死后再背三天门板或土炕板,生生死死都得受苦受累不得安宁,所以要尽量减少程序,当天入殓。
入殓时,先将棺材移至堂屋地上,棺材下面倒放两个长木凳,棺材内要装好所有镇物。镇物分别是:干草(谷草)、五谷(谷、黍、麻、麦、豆)、柏木、小灰(炭灰)、生铁、乱丝(马尾箩底)、木炭、朱砂、神曲(一种药材,如果没有,用酒曲子代替也可)、雄黄、七个红枣(早逃生)、七个硬币或铜字钱(俗称垫背钱,与怀里的倒头纸包合起来,便说是前后有钱花,现今亦有按亡者岁数放垫背钱的。比如亡者是六十岁而死,垫背钱放六二个,一岁一个,天一个,地一个)、七条黄纸条、七条白纸条(合起来统称阴阳纸)。
  棺材内的镇物置放齐全后,由亲朋好友将亡者尸体抬入棺材内。移尸时,不让亡者尸体挨着门框,说是亡者挨着门框(也叫尸首刮门框),子孙后代难发旺,所以抬尸时要有专人用黄纸、笤帚(专门用来妇炕和床的工具)或排子挡住辛酸.将亡者尸体放入棺材内,孝子们要将亡者身前所喜爱的生活用品、衣物等,依次放入棺材内,并将亡者的头、脚、身子摆正,手指捋展,说是如果亡者入棺后手指未伸展,还攥着人哩,所以要边祷告,边捋手.所有程序进行完毕,将垫在棺材下面的木凳立起来,并在木凳上面再垫四块砖,以便发丧移(方言念yu)材时用,然后将棺材盖盖上,并让帮忙人响三个花炮,以示亡者魂归西天.
  需要说明的是停放棺材亦有讲究.如果亡者是男性,死后即可坐正,停放棺材时应放在堂屋正中,假如是女性,死后如丈夫健在涌坐正,停放棺材时放在堂屋正中稍为偏右,如丈夫先离人世,女性死后亦可坐正.如果亡者居住的是伙堂地(方言:指堂屋与人伙住,产权属于两家),不论亡者是男是女,均不得坐正,应为对方让出尺许,以示礼貌.
  6、安置灵桌.移尸入殓结束后,马上安置灵桌.灵桌通常情况下是黑色木制高桌,俗称八仙桌,现在多数使用团桌.灵桌摆放在棺材前面,并将原来供奉在亡者头起的供品、香炉钵、灯盏移放到灵桌上,然后让孝子在灵桌前面用白麻纸砸一块掩帘,亦叫围裙(民间认为灵桌上的东西都归亡魂所有,因此灵桌前的纸围裙不用浆糊粘,怕粘连活人.所以外人也不帮着砸,必须由孝子亲自砸),丧盆放在灵桌下面,从此至出来(发丧)前不断香火.蔚县人认为断香火就是断子绝孙,所以从入殓后至发丧期间,所有孝子要昼夜值班,轮番守灵上香烧纸尽孝.同时还要在棺材后面放一盘馍馍,供奉看材鬼神,意思是让它们给亡者看好棺材守好灵,使亡者安安生生地停尸,发丧前家中不能发生任何意外事情.
  7、搭棚报丧.入殓后的第二天,首先,应推选出殡仪(也叫总管),帮助亡者家属和孝子负责处理丧期内的所有事务.其次,由殡仪安顿(方言:安排的意思)亲朋好友,在院内搭设灵棚,以供前来吊孝者祭奠、用餐、休息、摆放纸扎、花圈、悬挂挽幛.第三,派孝子或能说会道、办事伶俐者向街房邻居、家中长辈报丧.按照蔚县的民俗习惯,孝子报丧不得进入亲朋好友家中.通常情况下是站在堂门口或家门口,先打招呼,待有人出来接待后,当地跪下,双手伸直爬地,连磕三个爬头.这时出来接待之人要赶快将孝子搀起来,并连 ?quot;免啦!免啦!"意思是人已去了,再大的恩怨也不记了,全免啦.
  8、破土打墓.丧期进入第三天,殡仪负责联系阴阳先生准备祭奠、发丧时所需服丧用品,派孝子和光头(指上无老下无小的光棍儿,专门以抬材打墓为生者)一起到坟地上选址画穴,破土打墓.这天孝子进入坟地后,要先给土地神(如果是老坟,即给看坟神)供奉一盘馍馍,上三柱香,烧圈称为金地,老百姓一般不用金器画穴,据说只有皇上和其家族死后,才可用金器画穴;用银器画圈称为银地)圈内写上"开墓大吉"四个字,供奉三盘馍馍,烧三份白纸,并用铁锹铲三下土,之后才由光头们开始破土打墓.打墓时,如果从地下挖出蛇、蚧蛤蟆之类的野生动物,即被示为大喜.在民间蛇被示为小龙,蚧蛤蟆被示为地龙,打墓时如果挖到此物,则说明前辈祖上有德,后辈肯定有象样的人物(做官)出现.所以,打墓者要用一个盒子将挖出来的野生动物装起来,回来后与东家报喜,领取赏钱.正因民间有此习俗,所以也有个别打墓者,要事先在盒子里装一条蛇,以便骗取东家的赏钱.孝子选址画穴回来后,还要用事先准备好的七个棉花球沾上白酒给亡者洗眼、洗脸,然后将七个棉花球插在阴阳碗内,放在供桌上.
                第二节 祭 奠
  丧事祭奠仪程繁杂无比,而且礼仪颇重,假如祭奠活动准备不充分,不仅直接影响丧事顺利进行,而且会因此引起风波,得罪亲朋好友.所以,殡仪在此阶段要格外小心谨慎,妥善处理各项事物,总的原则是昼满足当地风俗习惯要求,给亡者家属及其子孙后代减少不应有的麻烦.下面不妨从留传在民间的丧事歌谣中,追寻一下丧事祭奠活动的踪迹.
                 《丧事歌》
                一朵白莲就地开,
                上头又挂善人牌.
                阳间人家多行善,
                阴曹地府座莲台.
                三天不吃阳间饭,
                七天上了望乡台.
                望乡台上望一望,
                举家老少都穿白.
                高高灵棚搭起来,
                灵棚遮住半个天.
                过了金山过银山,
                童男童女站两边.
                金香炉烧檀香木,
                银蜡扦上挂状元.
                灵前供了多少供?
                吃一看二眼观三.
                东来吊孝宰相爷,
                西来吊孝尚书爷,
                北来吊孝文武官.
                孝子扛起引魂幡,
                左扬右扬绕三圈.
                年年有个三月三,
                王母娘娘造仙船.
                鲁班倒坐桅杆前,
                既渡女来也渡男.
                头船渡的沈万山,
                二船渡的康百万.
                三船渡的孟盖女,
                四船渡的李翠莲.
                丢下五船没的渡,
                单渡善人上西天.
                西天路上两座桥,
                金桥倒比银桥高.
                金桥底下长流水,
                银桥底下恶鬼嚎.
                千人万马上不去,
                单等善人走一遭.
                正念喜来喜气生,
                空中来了三仙人.
                仙人不落凡家院,
                差那刘海撒金钱.
                金钱银钱撒灵前,
                我给善人送盘缠.
  按照蔚县的风俗习惯,祭奠过程当中应着力处理好如下事项:
  1、糊裱纸扎.操办丧事少不了糊裱纸扎,所有纸扎活均由阴阳先生负责制作.丧期进入第四天,殡仪需要安排的头等大事,便是派人和阴阳先生取回事先预订好的各种纸扎,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灵棚内,以向世人展示孝子贤孙对亡者的怀念衷肠悼之情,显示打送(葬送)规模.打购多少纸扎,主要取决于家诞经济状况.经济宽裕富足的大户人家为了讲排场、比阔气,需糊裱的纸扎活很多,诸如宅院家禽、宫庭楼阁、金山银山摇钱树、金童玉女小轿车、彩电音响VCD、家用电器大哥大、餐饮炊具自来水……要有尽有,真可谓阳间有什么,就为亡者糊裱什么.而一般人家,男人人世后则糊裱纸人、纸马、金山、银山等,据说骑着高头大马在阴间办事,不受歧视;女人出世后则糊裱纸人、纸牛、纸车、金银柜等,传说在阴间洗涮后的脏水,可以让老牛来喝掉等等.
  除糊裱上述纸扎外,阴阳阳还要糊裱丧棒、制作纸挂子和引魂幡.
  "丧棒"用柳木制作.上端呈圆形,下端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通常情况下,丧棒的长度为七寸,如果孝子较多,最短的为五寸,最长的是九寸,所有丧棒的长度均为单(奇)数.何也?民间认为结婚办喜事取吉利,多数采用双(偶)数,取意成双成对,而办丧事则忌用双数.丧棒外边一律用白纸条糊裱严实,取回后立在棺材下边.死者是男的,立在棺材左下边,死者是女的,立在棺材右下边.
  "纸挂子"用白纸制作.共分三层,纸条按死者岁数分割.如六十岁而亡者,需分成六十二张纸条,一岁一张纸条,天一张,地一张.纸条下面正中吊一个白面馍馍、一把香、一块千斤石,馍馍供亡灵登上望乡台后,用以打点(方言而有信:通融或行贿的意思)看守望乡台的鬼神,据说望乡台特别高,亡灵只有登上千斤石,才能顺利登上望乡台.然后用一根柳木棍挑起,取回后放在棺材后边.
  "引魂幡"用五色纸制作.先将白纸剪成网状,挑在柳木棍上,周边悬吊五色纸制作的各种绣球,再在中间穿插悬挂十二个鬼人,以及几条写着诸如"黄幡招盖引魂入墓" 、"金童玉女引魂入墓" 、"度之灵早离地府,拔荐救苦玉童幡"等字样的条幅,取回后放在棺材大头上.
  同时一并取回孝帽、纸箍、送丧兜和租凭的孝衫,以便开吊用服丧时使用.
  2、画棺挂槛.民间讲究死者不住白茬棺材,所以在开吊之前还必须将棺材彩画一下,俗称"画棺"."画棺材亦有等级之分,共分上五色、中五色、下五色"三个档次.通常情况下,有身份、有地位、有钱财的官员富贵人家,为了显示权威富贵,表达忠孝之心,画上五色.即请画匠画二十四孝,如"王小卧冰" 、"李逵救母" 、"岳母刺字"等戏剧情节.一般人家画中五色,即男人去世画"二龙戏珠"的图案,女人去世画"丹凤朝阳"图案.贫穷人家画下五色,也就是说让画匠随便画,实在没钱用红色涂抹一下亦可.无论如何彩画棺材,其小头均画一朵莲花,取意脚登莲花成正果.
  画棺完毕,阴阳先生还要用红纸书写"盖世××于×月×日病帮显考之灵柩"纸条,贴在棺材大头中间,此俗叫"挂槛",也叫"开灵堂".意思相当于现今的房地产证,证明此棺材属亡灵专用,其他恶鬼不得霸占.
  3、成孝贴金.丧其进入第五天,整个丧事进入高潮,人称开吊.这天前来吊孝者你来我往,络绎不绝,送祭礼祭饭的,灵前烧纸敬香祭奠的,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孝男孝女迎来送往,时而陪跪烧纸,时而扶棺长器,悲伤之中不得闲,强打精神心应酬.殡仪更是身负重任心个不停,既要将来宾呈送的祭礼祭饭、花圈

     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我介绍的是我家乡雷州半岛的习俗。
  建国以来,国家提倡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新的丧葬方式渐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过去,半岛人遵循先人“入土为安”古训,对丧葬丝毫不敢马虎。其有一套繁复的仪式和诸多禁忌,让人眼花缭乱。时至今日,其中许多特色旧俗已不复见。   
  治丧
  民间认为,凡享年50岁以上,因病老去世的都算寿终,称“喜丧”(亦即白喜事)。对于这种正常的死亡,家人已有心理准备。一确定亲人去世,孝属们便会爆发性地恸哭起来(人未死时忌哭)。此时,要在逝者脚下供一碗“下脚饭”(亦称倒头饭);用碟盏盛香油点燃作长明灯(又称引路灯);用碗盛米装上香。香火、灯火日夜不断。而丧属身上即已戴孝,不可以穿鞋戴帽,着手办理丧事。其所在宗族或社团成员会集资为亡者捐一口棺木。村中亲房族人或街坊邻里便开始义务帮忙打理杂务。   
  报丧
  亲人去世后,丧主要尽快给亲戚朋友报丧,但其事务众多,千头万绪,无从分身,往往派其亲族协助奔走发出讣告。报丧人到对方家不能进门。对出来迎接的,无论长幼皆须向对方叩首,再告知对方某人因何去世,某日某时出殡等。   
  入殓
  分大小二殓。小殓主要是给死者沐浴、穿寿衣。一般在死者咽气不久进行,因为时间长了,遗体僵直不好穿戴。寿衣的件数有严格的规定,男为双数,女为单数。若是女性逝者,家人会给其戴上生前佩用的戒指、手镯等,称之为“压殓”,日后捡骨重葬时取出给后辈妇女佩戴。还会把珠玉贝米之类放进死者口中,称之为“饭含”或“含殓”。   大殓即入棺。盖棺打钉时,土佬会问是否还有人未瞻仰遗容。这是防止有丧属来迟,不及见亲人最后一面而出现闹丧的情况。   守灵 从死者去世到出殡之前,孝属要日夜轮流守灵,主要是防止猫、狗等动物的闯入,也表示尽孝。   
  丧服 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适用于与死者亲疏关系不同的亲属。而斩衰是最重的丧服,主要适用于死者的儿子、未嫁女、儿媳。其用最粗的生麻制成,不缝边,简陋粗恶,用来表示哀痛之深。  
  吊唁 是丧葬礼俗中较重要的内容。与死者关系亲疏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有许多区别。   出门在外的子女或其他至亲接到噩耗后,首先要哭悼,再问明死因,然后不顾一切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歌(歌者,哭也)。   到家后,先到灵前跪叩、哭悼。而在廉江,则流行一种叫哭奶(不管哭诉对象是谁统称哭奶)的口头文学,其内容大致是追述逝者过去的苦境和对死者的怀念。如女儿哭丧母:   母亲养我,奶呀;辛苦一世,奶呀!   无食无着,奶呀;艰难度日,奶呀!   捱到今日,奶呀;儿女成群,奶呀!   怎知你去,奶呀;无留半句,奶呀!   丢下女儿,奶呀;(我)肝肠寸断,奶呀!   哀声痛切凄婉,听者莫不落泪。   亲友前来吊唁,孝子要迎接、陪同。守灵的孝属还礼后,吊唁者到灵堂正式举哀哭悼。经礼宾人员劝慰,即到帐房交礼。其中多为六尺长的白、黑、灰、蓝布。届时用粉笔书上“英名千古”、“典型永在”等字样,即为挽帐,在出殡时举出。   出殡 又称出山。不同的地方出殡时间不同。一些地方在巳时(上午10—11点),一些则在酉时(下午4—5点)。出殡时,先由道士收煞,门楣贴上“煞符”。棺木移出屋外,道士念念有词,用剑腹连拍棺材头三下,此即出殡命令。十六个杠夫应声齐喝,由孝子捧香碗、牌位、灵幡作为前导,驾灵而行。隔数分钟,杠夫们便齐喝一声,意是警告路人回避。   灵柩出村后,一般在村头或村地堂等开旷地带举祭。开祭时,按亲疏远近关系先后进行拜祭。司礼者有大唱先生(负责喊唱并指挥祭丧仪式全过程)、引礼先生(带领参祭者跪拜)、司尊习爵先生(遵照大唱者所点祭品逐一点献)、读文先生(读祭文)。之后孝属向先人作永别礼。   
  下葬 棺木抵达墓地,再次整理墓坑。先平整坑底,抹去脚印,将纸帛点燃投入,意为温暖墓室,不让先人感到寒冷。接着,棺木缓缓下放,经阴阳先生用罗盘校正坐向后,由孝子带头铲土掩埋成堆。掩土时,人影忌投入墓坑内。掩好土,送葬人在墓地绕三圈后,各抓一把泥土回家,撒在屋边。回家时从另一条小路返回(忌从来路返回、忌半路回头张望)。

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 换衣: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 开吊;将亡者抬上灵床,置于灵堂的白布帐幔之后。供桌上置烛台香盆和死者遗像。直系亲属的女眷一边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平,内容多为叙述死者一生中所经魔磨难,声调哀婉动人,凄切悲恸,称“哭灵”。亲友前来祭奠,进门前先放一挂爆竹,丧家亦燃放爆竹以示应答。吊客上香,通常以三炷为限,或鞠躬致礼,或跪拜叩头,皆由死者亲属中的男性直系晚辈在灵堂左侧跪拜答谢,称“孝子谢”。停灵时间以单数为限,三日、五日或七日不等。开吊期间,有的延请僧、道做法事以超度亡魂;夜间还聘邀专门的民间艺人来唱“丧鼓”,其鼓词多为民间神话故事。吊客所送“祭仪”多为布料,须写好挽签悬挂于灵堂两侧,称为“挂祭帐”。 出殡:即送亡者前往墓地,抬死者上路之始,称为“起灵”, 起灵时,孝子需将焚化纸钱的瓦罐掷碎在灵堂供桌之前,称为“甩盆”。抬灵床多为八名精壮汉子,死者亲属须排除在外。出殡亦称:“送葬”,有的请道士执桃木剑在前“开路”,孝子则披麻戴孝躬行于灵床(或灵柩)前引导,众至亲好友一路将其送至墓地。送葬队列行进途中,有亲友在道旁设香案“路祭”的,孝子须下跪答礼。 设灵与圆坟: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三年孝满,遂将灵位焚化,谓之“除灵”。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移风易俗,提倡殡葬改革,过去的殡葬习俗也相应发生变化

殡葬俗指白事,在民间因地域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所谓殡葬,"殡"是祭奠或悼念死者,即丧礼;"葬"则是安葬遗体的行为。殡葬一方面是在安置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来治丧、吊丧的人群。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及相关的悼念方式,是构成了人生仪礼的最后一环。死亡意味着人生旅程的终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有开始与结束。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并且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唯心主义“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殡葬活动,在民间仍然流行并严重地存在。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当亲人临终时,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带上渡河线、买路线,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安葬之后,每逢节日、诞辰,亲属要上坟扫墓,焚纸送物,不仅带有点心、水果,还有巧克力、啤酒,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香烟,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是社会是社会习俗和文化的一部分。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习俗和文化,也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反映并长期受制于社会传统。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走向文明,为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出现了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设备和技术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心中不忍。于是产生了殡葬。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后来变得越来越繁琐。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死后若不给一个"象样的"丧礼,不受到"郑重"的对待,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会认为后人"不孝"、死者一辈子"不值"等。即使是现代,如果丧事太草率,人们仍会觉得人生不完整。同时,重要人物的丧礼要格外的隆重,如为帝王筑陵墓。如果将大人物的丧事办得和小人物无差别,人们也会觉得太不应该。殡葬活动是生者筹办的、办给生者看的。告诉别人这样不会有始无终。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就象吃饭、睡觉一类物质需求一样。只要不妨碍社会,就应当予以满足,
全部殡葬活动都是按照生者的生活模式而设计的,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

中国传统家中老人去世有什么讲究?
答:中国传统家中老人去世有丧服、停灵、出殡等讲究。1、丧服:死者一般都穿蓝裤、白布衫。人们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布用平纹,不穿棉衣。儿女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将焚烧掉,不能遗留。2、停灵:在民间停灵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对死者进行告别,但有些...

丧葬习俗有什么?
答: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

苗族的丧葬礼仪有哪些
答:2、守灵 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3、择日 有的要择“吉日”,看哪无忌讳才扶柩入土。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身缠二、三丈白布提着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手执...

中国的九大丧葬方式?
答:3。海葬。它是将灰烬撒入大海,这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葬礼将有利于土地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风俗习惯的变化。4。风葬。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露天葬,包括悬崖上的冻结和膨胀等,一般分布在东亚国家地区、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很早时期。但在中国的...

出殡的习俗有哪些?
答:3、公奠:即故人之朋友在家奠后自由拈香。4、旋棺、绞棺、发引:由道士引领孝眷绕灵柩三次(以示不忍别其亲),后以绳索、龙槓绞棺。发引即出殡行列开始前进之意。5、葬列:传统有草龙、撒买路钱、开路鼓、铭旌、孝灯、姓氏灯、挽联、阵头、香亭、魂轿、司功、灵柩(车)、孝眷。丧葬途上有...

不同地方的风俗不同,你家乡的葬礼风俗是怎样的?
答:因为我国地域宽广,所以很多习俗也不尽相同。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如此。所以说,每个地方的丧礼肯定不会一样,下面就将我们老家的丧葬习俗和大家聊一聊。坐标: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西北乡村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这里人去世以后,都是木棺土葬,后来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火葬...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答:我介绍的是我家乡雷州半岛的习俗。建国以来,国家提倡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新的丧葬方式渐为本地人所接受。但在过去,半岛人遵循先人“入土为安”古训,对丧葬丝毫不敢马虎。其有一套繁复的仪式和诸多禁忌,让人眼花缭乱。时至今日,其中许多特色旧俗已不复见。治丧 民间认为,凡享年50岁以上,因病老...

农村丧葬白事的流程
答:守孝期间,家属会穿素服表达哀思。农村丧葬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尽管各地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孝道、感恩和信仰等价值观。在办丧事时,家属应遵循当地习俗,尊重逝者,表达哀悼之情。同时,也应关注丧葬改革,倡导节俭,推行环保殡葬方式,如节地生态葬、花葬或树葬。

传统殡葬都有哪些习俗?
答:荆楚民间旧时殡葬习俗,从亡者停止呼吸时始,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它们依次为: 烧“落气纸”:即死者直系亲属,在已经确认死者亡故之际,便置一瓦盆于灵床前,在盆中焚烧冥钞或纸钱,意为让亡魂“持币上路”。 净身:由死者直系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袱子...

晋中埋葬死人的风俗
答:人们沿用这一习俗,却不是因为死者生前做了什么亏心事,而羞于在阴间见到先死的人。有的说,是家人不忍见死者之面;有的说,是由于死者咽气后面容不太好看。其实都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让死者安息。以上这些程序是传统丧礼中的“小殓”。­ 在为死者寿衣时,讲究不能哭。认为死者正在绝气之际,哭迷了路,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