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乐坛越来越没落?

作者&投稿:冷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香港乐坛越来越没落?~

这应该是大陆人的想法。绝大多数的大陆人基本上是不怎么关注香港乐坛的,可能现在你脑子里想想香港乐坛,发现想不出来几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比较靠我们这个时代的可能,往上个世纪想想,还会想出来一大批的香港乐坛代表人物。
你之所以觉得香港乐坛已经有点没落了,是因为你不怎么关注他,你对他现在的后起之辈并不是很了解,我现在就不是很了解香港乐坛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也不知道香港又出了哪些歌唱天才。



大陆的综艺节目有很多,歌唱类节目也有很多,更不用说那些歌唱选秀类节目了,所以很多大陆人关注的只是大陆的歌手,或者是从香港来大陆发展的歌手,对于一直坚守在香港本地发展的歌手是不是太了解的。
但是这不意味着香港乐坛的发展已经没落,我觉得香港乐坛的发展速度是有点变慢,这是因为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很辉煌,所以想要超过原来的辉煌就比较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基础。其实你知道TW的流行音乐发展不是1、20年的问题,而是从1960年代就开始了,亚洲各地恐怕很少有那么早的,包括娱乐综艺也是3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所以他的基础底子非常好,文艺包括文学、艺术,70年代开始的TW校园民歌《童年》、《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等等,那时就风靡一时。而同时期的邓丽君、刘文正等也是代表人物。8、90年代就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罗大佑、李宗盛、张雨生、王杰等都是代表人物,个人也比较欣赏这个时期的歌手。到了本世纪开始,虽然偶像歌手大行其道,整体水平有所下降,但还是有像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陶喆、五月天等王牌。所以无论从他的制作水平、环境和硬件设备在亚洲来说都算很上乘的。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和外籍的歌手喜欢选择TW的原因。
2.时尚。老实说,10年前我看TW的综艺的时候,觉得他们的舞台、服装、舞蹈、伴舞等等真的不怎么样,而那时看HK的就好华丽,好时尚,所以为什么那时大家都爱看HK的表演,尤其是现场,看那些天王天后在红磡的表演真是一种视觉享受。那时TW讲究的是实力和歌喉、创作,而非舞台、明星。
但2000年开始再看TW的SHOW,就好像大转弯,变化太大了,看他们很多现场的SHOW,感觉一下子新鲜、时尚了N倍,人也好看很多。我自己也觉得蛮惊讶的。
大概是从F4 开始吧,偶像团体、偶像歌手开始大红大紫,虽然他们的歌不怎么样,但却从外形到服装、舞台、舞蹈等都很绚丽、很好看,这大概就是受欢迎的原因吧。
3.多元。TW现在的歌手很少仅限于歌手这个行业,几乎是多面发展,什么偶像剧、电影、出书、写真、广告代言、综艺主持、模特走秀等等样样精通,这种遍地开花、五路通杀的结果是你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看到他们,所以你就会觉得他们好红,自然就占据你的市场和心理。
4.

提起粤语歌坛,许多人对于它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70年代至90年代初。那段黄金岁月里,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接连诞生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黄家驹、四大天王、王菲等等乐坛巨星,造就了粤语歌坛的空前繁荣。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经典依旧,新的佳作却寥寥无几,香港乐坛的魅力光环逐渐褪去,陷入了只闻旧人声,不见新人来的尴尬处境。

究其原因,一来是语言障碍,限制了粤语歌在两广地区以外的流行和传播。

即便当年红如张学友,为了打入大陆市场,几乎是在每发行一张粤语专辑的同时还要制作一张国语专辑。国语歌只要宣传得当,便可以很快流行,而粤语歌则要经过时间沉底和发酵才能被人熟知,比如说陈奕迅的《浮夸》收录于2005年的专辑《U87》中,在当年获得了年度金帆音乐奖最佳旋律及最佳歌词奖,而直到2009年,这首歌才逐渐被大众所知晓。

其次,粤语歌坛渐渐有了青黄不接之态,许多新生代歌手在香港很红,在大陆却无人知晓,比如麦浚龙、王菀之之辈,颁奖礼上也新人辈出,但并不被观众所熟知,总之再难重现八九十年代香港乐坛的雄风。这种后继无力的境况,同样显露在香港词坛上。千禧年后,随着林振强和黄霑两位词坛传奇的相继去世,整个粤语词坛成为了林夕和黄伟文的角斗场,他们包揽了各大奖项,几乎没有新人可以继承他们的衣钵。

而且,受台湾地区和日韩地区的冲击,粤语歌坛明显力不从心,但这并不代表港乐近几年没有好的作品,只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罢了。

以前的香港可以说是垄断式的音乐,因为那时候的香港乐坛真是人才辈出,群星璀璨,80.9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顶峰鼎盛时期,就连李克勤这种级别的歌手,在那个时候还排不上名,李克勤也是在21世纪初四大天王相继退出才有一席地位。

但是,由于近年来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香港一家独大的局面了,21世纪初从周杰伦的时代到来,林俊杰,王力宏等人横空出世,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的网络歌手也开始涌现出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也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有更多人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国内的选秀节目也越来越多,国内也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香港很多歌手已经向内地延伸了,因为内地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条件更多,人口也更多,未来前景比香港好很多。相反,香港却开始走下坡路了,从香港的四大天王之后,已经意味着香港乐坛逐渐没落了,那时候只剩下陈奕迅,李克勤,容祖儿等人在勉强维持着,很明显能感受出来的就是tvb的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一届不如一届,以前的颁奖典礼就好比国内的春晚,但是现在的颁奖典礼很多人干脆都不出席了。时代的进步推动了内地乐坛,推翻了香港乐坛,,即使香港乐坛逐渐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我认为,华语乐坛最顶峰的时期,就是香港乐坛最繁华的时期,那个时候有太多出色的歌手,太多经典的作品,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已经回不去了,除非,有一批新鲜的血液能支撑香港乐坛回到过去,这个很难觉得,起码在短短时间内很难复兴。

因为香港乐坛就缺原创音乐人,这远远不如台湾乐坛!台湾一直都出了不少原创音乐人,而且都是全才型音乐人,比如,作曲,词,唱全包的音乐人!

罗大佑曾说过,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现在香港那么有钱,房价多高,几乎个个都是财主了,不愁吃穿,谁还愿意吃苦耐劳或花心血与脑子去做的事,原创音乐本来对他们而言就不太感兴趣,也没有那方面的能力。现在他们只会在家享福,在公司做轻松的白领就可以了!

谢谢邀请!之前辉煌也就是香港作为一个中转站,从外边引进加上本地创作,一个先锋前沿。现在没有这个中转站作用了,加上乐坛的词曲者没有接班人,传唱的极少。同时网络的发展,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不在单纯是香港的。



因为没有市场
香港以前创作力有多强?列几个填词人的数据
林夕填词4000+,陈蝶衣、陈少琪3000+,郑国江2000+,林振强、向雪怀、卢国沾、黄伟文1000+。。就几个人歌曲数量都很多了,这些人的金曲就很多了,
对比一下台湾网络红的几个人作品数量
罗大佑170+,周杰伦330+,李宗盛270+,林俊杰200+
你自己总结吧
在香港,有多少人会买专辑,专辑要卖多少钱才能在今天的物价基础上盈利,出了香港,粤语歌就卖不了多少了,来到香港,非粤语歌又卖不了多少
音乐盈利是现在世界乐坛的难题,上个世纪,专业创作人创作几千的都有,日本有填词5000+的人,当时整个世界都疯狂,就台湾相对差点,创作过千的人没几个,庄奴填词3000+,左宏元2000+,刘家昌创作2000+这几个人还是6070年代邓丽君凤飞飞时代的,
新世纪你看过哪个歌手出专辑多的?周杰伦20年代14张专辑,以前?四大天王20年60+,600+歌曲,根本就没法相提并论

香港中文水平已今非昔比,49年汇集在香港的文化人成就了第二代70、80年代曲、词、人的辉煌。而现在教育和文化已西化严重,连写首歌词都难觅其人。不是没有好歌手,而是没有好歌。歌手只好炒冷饭唱旧歌,

何止乐坛,影坛也一样。
最多20年后就没有香港明星了



香港娱乐圈现状怎么样?为什么香港娱乐业没落了?
答: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我想,关键在于信息传播渠道的变迁。二十年前,内地的家庭电脑普及率相对较低,人们通过电视了解世界,特别是广东地区的观众,香港电视节目是他们的主要窗口,因此香港流行文化迅速传播。然而,现在时代已进入5G时代,内地的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而香港的年轻人则在...

为什么香港乐坛越来越没落
答:我觉得吧香港乐坛没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语言的不通顺。香港主要是唱的粤语。说实话粤语歌听起来非常的好听,但是却很难听懂他到底在唱些什么东西。香港乐团是粤语歌为主流的乐坛,如果有内地人来听的话就比较难听懂他歌里面的内容,所以在香港乐坛的黄金时代过去以后,,就没有多少人再愿意去听粤语歌。...

为什么香港乐坛越来越没落?
答:因为香港乐坛就缺原创音乐人,这远远不如台湾乐坛!台湾一直都出了不少原创音乐人,而且都是全才型音乐人,比如,作曲,词,唱全包的音乐人!罗大佑曾说过,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现在香港那么有钱,房价多高,几乎个个都是财主了,不愁吃穿,谁还愿意吃苦耐劳或花心血与脑子去做的事,...

为什么香港乐坛越来越没落?
答:但是这不意味着香港乐坛的发展已经没落,我觉得香港乐坛的发展速度是有点变慢,这是因为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就很辉煌,所以想要超过原来的辉煌就比较困难。

香港流行音乐为何没落?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基础。其实你知道TW的流行音乐发展不是1、20年的问题,而是从1960年代就开始了,亚洲各地恐怕很少有那么早的,包括娱乐综艺也是3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所以他的基础底子非常好,文艺包括文学、艺术,70年代开始的TW校园民歌《童年》、《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等等,那时就...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乐坛火不起来了呢?
答:可是繁荣现在不能用来形容香港歌坛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第一点就是国语,当食的香港歌手,每次出专辑,都要发国语,可是现在呢?瞧不起我们内地人了吗?再加上有台湾这一个的胡言乱语,所以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乐坛不会哦的原因 并且受台湾地区和日韩地区的冲击,粤语歌坛明显力不从心。

为什么有人说九七之后香港电影就衰落了?
答:第一个就是时代不一样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97年以后,香港回归了,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也开始跟我们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了,很多人觉得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动作电影、搞笑电影、英雄电影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加上了新的时代,香港人...

为什么香港乐坛90年代后就少有经典了?
答:于是,娱乐圈精心包装的产品,打着“四天王”第二代歌手噱头时代开始,走向衰落,随着90年代中期香港唱片公司合并,96年后,全面衰落。从93年大陆流行音乐异军突起,至95年的全盛时期,感觉到了港台流行音乐的无力与颓败,没什么好作品,许多实力派也都隐退。大陆流行音乐更是罕有佳作,但不妨碍受众多。

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优秀的港台新人歌手?
答:一、香港歌坛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香港乐坛早已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的香港乐坛是多么的辉煌,在那个年代,乐坛人才辈出,天王巨星更是不少。在这样好的时代,乐坛自然出了很多值得人们关注的明星。而现在香港乐坛整体的没落使得新人很难走出来,这几年比较有名的香港歌手,估计就数邓紫棋,...

如何看待香港没有乐坛的说法?
答:7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悄然崛起,娱乐业受到欧美日的影响。众所周知香港土地面积小,发展工业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就大力投放在服务业和娱乐业上。进入80年代,香港歌坛渐渐成型,借助日本歌曲改词而成的粤语歌强势来袭,成就了谭咏麟、张国荣两大巨星。如果说当时香港缺乏作曲家,压根没有这回事,重要的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