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体现的经济学常识是

作者&投稿:星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经济学常识是必修吗
经济学常识是必修吗 1.经济学常识是指哪些
⒈商品和商品经济 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 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 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 (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 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 3.企业和经营者 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 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 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等。 关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基础知识上要把握企业经营者素。
2.经济学常识
就是央行印多点钞票,让市场上多点钱。例如,一个国家生产力是可以生产1000个汽车,每个汽车=1块,这个国家就有了1000块。这时,如果再印多1000块(量化宽松),这个国家就有了2000块,但是,生产力还是1000个汽车,那么现在每辆汽车就等于2块了。

就是说以前你工资是3000块,花一块就可以买到1量车,现在工资不变,还是3k,却要花2块买一辆车。那你的生活不就越来越辛苦了吗。

你懂这个就可以了:

其实都是从这边”经济能量守恒“来的:MV=PQ ,

M指货币供应量,V指货币周转率,P指商品价格(也叫物价总水平),Q指商品总量。

当市场化发展到一个稳定阶段后,V可以看作是常量,不必考虑。那么如果M的增长率超过Q的增长率,P就会增长,也就是通胀。通胀的定义就是:货币超发(即M/Q增长),或者物价总水平P上涨,二者是一回事。
3.总结归纳一下高一的经济学常识,越详细越好,越全面越好
1,三面等价原则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GNP-NFP(国外净要素支付) NFP=外国对本国的要素支付-本国对外国的要素支付 GDP=C+I+G+(X-M) C,消费(支出)。

I,投资(固定投资,存货投资)。G, *** 购买支出。

X-M,净出口。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两部门经济:C+I=Y=C+S I=S 三部门经济:C+I+G=Y=C+S+T I=S+(T-G) 四部门经济:C+I+G+(X-M)=Y=C+S+T I+(X-M)=S+(T-G)6,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和收入关系的函数。

7,APC+APS=1 MPC+MPS=18,投资函数:表示投资与利率关系的函数。资本的边际效率准则:资本边际效益大于等于利率9,乘数定义:是一个倍数,是用来表示自变量增加引起的因变量增加倍数的概念。

应用前提:(1)存在未得到利用的资源(2)投资与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10,加速原理:在原有资本存量已充分利用且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增长引起的投资的加速增长。应用前提:(1)无过剩的生产能力(2)技术水平长期不变(资本产出比不变)(3)不考虑预期(4)生产设备供给及时11,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仅包括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2, *** 对总支出的影响途径(1) *** 购买(2)税收(3)转移支付 13,支出收入模型的理论意义:解释了一定条件下支出水平变动对收入或产出水平的影响,说明了总需求对总收入的决定性作用。

现实意义:为 ***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1)鼓励消费(2)鼓励投资(3)积极的财政政策(4)转移支付(5)限制进口14,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上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反向)。总需求增加,IS曲线右移。

15,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16,货币供给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 *** 和银行的通货与银行存款总和。17,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与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正向)。

交易需求变大,LM曲线向左移动,投机需求变大,LM曲线向右移动,货币供给量变大,LM曲线向右移动。18,总需求: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总的需求量。

19,长期总供给:在每个企业都发挥了生产能力,而且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供给量。20,短期总供给: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尤其是工资率不变时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

21,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潜在产出能力、生产成本。22,失业者: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在寻找工作的人。

中国:具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待业登记的人员。23,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也是在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最低失业率。

24,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国民产出成反比。25,失业的有利影响:(1)对就业劳动者形成外在压力,克服惰性、提高效率。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3)可以比较灵活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周期变化和需要。

(4)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最优配置。 26,失业对策:周期失业: *** 需求,抑制供给;自然失业:提供培训、提供信息、反对歧视、消除障碍、鼓励工作。

27,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张。28,通货膨胀率:平均物价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29,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衡量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指数。30,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过量说(2)需求拉上说(3)成本推动说(4)供需混合推进说(5)结构性通胀说(6)惯性通胀说(7)抑制性通胀说(8)外国输入说31,货币的价值:一定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32,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1)在工资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短期内有利于雇主,不利于雇员。有利于生产者,不利于消费者,尤其不利于只有固定收入的人。

(2)在利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银行,不利于储户。(3)在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对财富储存形式的影响:有利于实物形式,不利于货币形式(4)在税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有利于 *** ,不利于普通民众。

二、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三、对产出和就业水平的影响 (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中弊大于利:1、投资率下降2、产业结构失衡3、商品流通秩序混乱4、企业管理水平下降5、金融领域压力增大6、国际收支失衡 (二)通货膨胀对提高就业和产出有利的前提:1、未达到充分就业之前2、通货膨胀是未被预期的3、通货膨胀是温和的33,经济增长: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指国民产出的增加,严格地讲经济增长是指潜在国民产出或生产能力的提高。34,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劳动、资本、技术进步。

35,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点:A。

“洛阳纸贵”体现的经济学常识是:
答:解析:B项正确:洛阳纸贵,中国古代成语,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由故事内容可知是由于供求关系影响到了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无关,故B选项符合题意。

洛阳纸贵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是( )
答:BC项正确,纸贵是因为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符合价值规律。D项正确,根据价值规律,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小于求时,商家会增加供给,所以“纸贵”的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故正确答案为BCD。

洛阳纸贵有关经济学的总结50字
答:由于某部著名小说畅行,对于印刷纸的需求量突然增加;由于纸的生产能力具有刚性,短期内无法增加,于是导致需求曲线上移,纸的价格增加。由于纸价格增加,其需求量减少,从而形成新的均衡。

政治经济生活 这种比较复杂的图应该怎么看呢
答:价格与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供应越多。曲线方向如“撇”一样。因此,在这样的坐标系中,只有一个自变量(价格P),两个因变量(需求D与供应S)。自变量是“原因”,而因变量就是“结果”。图中,交叉点是均衡价格。洛阳纸贵,表明在一定时期,出现了第二个自变量,即需求量猛增,D1变成D...

洛阳纸贵体现的经济学常识是
答:3.总结归纳一下高一的经济学常识,越详细越好,越全面越好 1,三面等价原则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2,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国民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

关于经济的成语故事
答:竭泽而渔——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 滥竽充数——假冒伪劣 雪中送炭——效用最大化 洛阳纸贵——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舍生取义——机会成本 守株待兔——让成本最小化 愚公移山——高昂的移山成本 凿壁借光——合理利用外部性 郑人买履——昂贵的交易费用 狡兔三窟——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投资...

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的是()。
答:在经济学上,稀,不是指物品数量稀少,而是指供小于求。供给小于需求导致物品价格上升,比较珍贵。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B项,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体现了供不应求时导致价格上涨,纸张变贵。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洛阳米贵、什么意思?
答:只有洛阳纸贵这个词,洛阳纸贵是称赞左思《三都赋》的,形容左思文采好,这本书一版再版,搞到洛阳都没有纸了。洛阳米贵如果不是借用,就明显是一个中文没学好的经济学家心血来潮忽悠大家的。属于望文生义,想说明物价虚高、经济过热。“纸”都贵了。晕倒~经济过热的后果轻则导致通货膨胀,企业...

请问“洛阳米贵”是什么意思?经济过热后又会出现什么景象?景象
答:只有洛阳纸贵这个词,洛阳纸贵是称赞左思《三都赋》的,形容左思文采好,这本书一版再版,搞到洛阳都没有纸了。洛阳米贵如果不是借用,就明显是一个中文没学好的经济学家心血来潮忽悠大家的。属于望文生义,想说明物价虚高、经济过热。“纸”都贵了。晕倒~经济过热的后果轻则导致通货膨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