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者&投稿:裔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建所以来,已完成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国土资源部和广西科技厅等部门的科研项目和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技术服务项目共450多项,出版专著60多部,发表科学论文700多篇,被SCI收录4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150多篇。获省(部)和市级奖50多项,形成了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与洞穴资源评价等五个优势研究领域,在岩溶地质学科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领域。同位素地质学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地质学、化学和技术科学的一门新的边沿科学。它在太阳系与地球演化、资源、环境、生物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依托单位: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方向:实验室主要从事同位素同位素地质学(包含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测试技术和在解决重大地质问题和资源、环境、生态问题方面的应用研究。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科(领域):岩溶动力学、土地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依托单位: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方向:岩溶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和区域分布规律;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动力学与岩溶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岩溶动力学与全球水循环;岩溶动力学与生态环境;岩溶塌陷成因机制、预测预报及防治;岩溶动力学与矿床、油气形成;岩溶动力学与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2008年组建,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为蒋忠诚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袁道先院士。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揭示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及其运行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岩溶区石漠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主要生态问题,探索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与重建的模式及技术。目前已经在广西建立了平果果化、马山弄拉、桂林会仙等野外研究与示范基地。

2008年实验室主要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喀斯特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峰丛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调蓄表层岩溶水的功能典型研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启动的项目“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广西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等在内的纵横向科技项目14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实验室不但在岩溶生态基础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而且取得了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的显著示范效果,指导了典型岩溶脆弱生态地区的贫困农民有效增加收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岩溶石山地区水土流失途径示意图

广西岩溶生态区脆弱性评价结果图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2008年组建,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为蒋忠诚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袁道先院士。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揭示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及其运行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岩溶区石漠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主要生态问题,探索脆弱岩溶...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要承担岩溶地质的基础研究、区域调查评价、开发应用和科学实验工作,形成了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旅游资源评价、岩溶探测与测试等优势研究领域,设置有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设置有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院、岩溶生态研究与石漠化治理中心、岩溶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中心、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测试中心等二级科研机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挂...

岩溶生态系统的概念
答:岩溶生态学从边缘学科看可归属于地质生态学;从全球岩溶分布面积来看,可归属于陆地生态系统;但从岩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的特殊性,也可以直接归属于按生境类别划分的系列,与陆地生态学并列。本专著趋向于地质生态学。

岩溶水系统生态环境重建与水资源有效利用模式
答:因此,岩溶水流域分水岭地区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防旱治旱,总体应以加强水循环过程的调控为主,采取生物工程、地表蓄水工程方法调控地下水的循环转化,有效开发地下水的方式,建立水源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调蓄—节水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即采取水源区生态重建、引、提水、水源蓄积与水产养殖、节水灌溉与发展高效农业的...

岩溶生态系统概念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答:1.2.4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是一地质环境制约的脆弱环境,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早在1983年美国科学促进会149届年会上,就把岩溶环境作为一种像沙漠边缘一样的脆弱环境加以讨论。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对资源掠夺性利用、对环境的破坏,给本就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带来更大...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概况
答:初级职称24人,其他46人。岩溶地质研究所是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和洞穴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由我所主办的《中国岩溶》是我国唯一公开发行的岩溶学术性刊物。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答:发表科学论文700多篇,被SCI收录40多篇,核心期刊论文150多篇。获省(部)和市级奖50多项,形成了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与洞穴资源评价等五个优势研究领域,在岩溶地质学科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岩溶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有哪些特征?
答:湖南龙山县阿亏岩溶泉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准森林植被系统,泉域内乔木植被繁茂,覆盖率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对阿亏岩溶泉及坡面径流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泉水动态曲线比较平缓,属典型的多峰连续波状曲线,峰值与降水产生的坡流相对应;日降雨量大于10mm或连续降雨量大于15mm,才产生坡流...

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一、全球变化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的、关系发展的大问题 2005年,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碳汇、碳储、节能、减排”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正如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所提出的“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