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做了什么?

作者&投稿:朱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重大意义?~

  1、意义
  (1)开拓了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2)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3)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甚大。
  2、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汉武帝建元年(元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3、出使原因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所以,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
  4、张骞简介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汉武帝以军功封博望侯。公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中途被匈奴被扣十年,并娶妻生子。公元前114年张骞病逝于长安,归葬故里。

汉武帝刘彻布置“马邑之谋”以前,为了征讨匈奴更有把握,详细询问了一些投降过来的匈奴人。这些匈奴人说:“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以后,曾经打败了月氏国,把月氏王的脑袋砍下来当作酒杯。月氏国被迫西迁到西域。月氏人恨透了匈奴,可惜没有人帮助他们,要是有人帮助,他们准能跟匈奴拚个你死我活。”
张骞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心想:月氏和匈奴有这样深的仇恨,我正好去联络他们,共同攻打匈奴。月氏在匈奴的西边,要是能跟月氏联络上,等于斩断了匈奴的右臂,胜利就大有把握了。于是汉武帝下了一道诏书,招募精明强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月氏。
月氏既然在匈奴的西边,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胆小的人听到这样的使命,吓得吐吐舌头,哪里敢来应征?
有个叫张骞的小伙子。胆子特别大。他认为打匈奴是为了汉朝的安全,出使月氏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即使要冒点风险,也是应当的。他就报了名,表示愿意应征。
张骞是汉中成固(今陕西省成固县)人,应征的时候在朝廷里做郎中的官。一些勇士看到张骞的榜样,也纷纷报名应征。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降将也报了名。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也就是“马邑之谋”前五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让他带了堂邑父当翻译,还有其他应征的人,组成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陇西(今甘肃省)出发,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他们一出陇西,就碰上了许多匈奴人,打起来了。因为寡不敌众,张骞和他带领的一百多人都被俘虏了。匈奴单于听说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他生气地说:“月氏国在我们匈奴西边,我不同意你们通过我的地方到月氏国去。”单于把张骞软禁起来。不过对张骞很优待,还嫁给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享乐。可张骞心里却一直怀念着汉朝。他把汉武帝交给他的出使证明,偷偷地保存着,等待机会逃走。
过了几年,张骞和堂邑父两人终于找到了机会,弄到两匹好马,偷偷逃出匈奴,继续往西走去。他们一连走了几十天。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找不到人家,也找不到食物和水。亏得堂邑父箭法高超,饿急了,就射些飞鸟和野兽来充饥。他们走着走着终于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看看那里的人鼻子高高的,眼睛蓝蓝的,他们以为那就是月氏国了,等到一打听,才知道那个国家不是月氏,是叫大宛。
大宛国国王早听说过东南方有一个又大又富庶的汉朝,他老早就想跟汉朝拉关系,却找不到门路,这次看到张骞,高兴极了,赶快拿出好酒和牛羊肉来招待张骞。张骞先向大宛王说明了出使西域的任务,然后说:“要是您能派人护送我到月氏去,将来我回到汉朝以后,一定请汉朝皇帝用许多金银财宝来酬谢您。”
大宛王自然乐意帮助张骞。他派骑兵和翻译,护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再请康居人护送他们到月氏国去。
月氏国自从国王被匈奴杀害以后,大臣们只好拥立了国王的夫人为王,西迁到了大夏国境内。大夏人打不过月氏人,向月氏人投降,两个国家合并成了一个国家,改名为大月氏国。大月氏所在的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周围又没有一个国家能打得过他们,他们的生活十分安乐。生活一安乐,就把报仇雪耻的事情忘在脑后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王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的意思,大月氏王总是故意把话岔开,不作正面回答。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就只好往回走。
在回来的路上,张骞和堂邑父又被匈奴人捉住,软禁了一年多。后来正好赶上单于死了,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和堂邑父就乘乱逃走,回到了汉朝的首都长安。他们这次出使西域,一共花了十三年时间。去的时候,张骞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回来的时候,下巴颏上已经长了胡须了。去的时候,张骞带领了一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他和堂邑父两个人。
张骞这次出使月氏,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他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他听别人说,西域还有五六个大国,都是物产丰富,景色美丽的国家,并且也都很想和汉朝做买卖。特别有意思的是:张骞在大夏的时候,看到了那里有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细布,问当地人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回答说是他们的商人从身毒国带来的。问他们身毒国在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在大夏东南几千里以外,那里靠近大海,地方潮湿,气候炎热,人们骑着大象跟别人打仗。张骞把这些情况都报告给汉武帝,并且分析说:“大夏国在长安西南,身毒国又在大夏东南,并且在那里能买到四川出产的东西,这说明那里离四川不远。如果再要出使大夏,从羌人那里走,地势险恶,羌人又不让过境;稍许偏北一点走,要经过匈奴地古代铜器界,容易被匈奴人捉住。现在如果从四川这条路走,又近又安全。”
汉武帝听说大宛、大夏和再往西去的安息,都是大国,物产丰富,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很多,他们又愿意和汉朝来往。靠北边的大月氏和康居,兵强马壮,也值得跟他们建立关系。如果派能说会道的人去跟他们讲道理,宣传汉朝的富庶强大,一定能够使他们服从汉朝,拿他们的土特产来进贡。这样,汉朝等于扩充了几万里土地,还能得到许多新奇的东西,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汉武帝同意了张骞的建议,决定派张骞从四川出发,再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从四川犍为(今四川省宜宾市)动身,把人马分成四队去探路,每一路都走了一二千里地,结果都被挡回来了,没有能够达到目的地。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多名骑兵去征讨匈奴,张骞因为熟悉匈奴的地理形势,被汉武帝从四川召回,奉命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大获全胜,消灭匈奴兵约四万人,并且使得匈奴内部分化,招降了一个昆邪王。张骞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回来以后,汉武帝封他为博望侯。
过了两年,张骞建议汉武帝去结交西域的乌孙国,把公主嫁给乌孙国国王,跟他们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做正使,带领副使和将士三百多人,带去许多金银、绸缎和牛羊,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乌孙后,把副使分别派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他自己留在乌孙,跟乌孙王拉关系。乌孙王因为不了解汉朝的情况,又害怕匈奴,一时决定不下来,想先派人到长安去看看,了解一些情况。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回到长安。汉武帝热情招待乌孙使者,派人带着他到各地方去参观。乌孙使者亲眼看到了长安的繁华景象,看到了汉朝的繁荣昌盛。他回到乌孙以后,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乌孙王。乌孙王听了很高兴,决定跟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娶了汉朝的公主做夫人。
张骞从乌孙回来,过了一年多就病死了。他死后不久,派到大宛等国去的副使,才陆续带着各国的使者回到长安。这些国家和乌孙一样,都跟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随从几次出使西域,对于沟通汉朝和西域的交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以后,西域出产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和大蒜等,陆续传入汉朝,这些农作物在黄河、长江流域逐渐繁殖起来。汉族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打井和炼铁的方法,也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音乐舞蹈和乐器流传到了汉朝。汉族生产的丝绸等也带进了西域,并通过西域,进一步传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这样一来,汉朝、西域以至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后来,人们习惯上把由张骞开通的汉朝到西域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张骞是汉武帝时候的人。当时,我国北方的匈奴民族,常常向南方进行侵扰,使得汉民族不得安居乐业。而在北方,还有一个名叫“大月氏”的民族,它也常常被匈奴侵略。有一次,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把月氏王的头骨拿来做成了酒杯,逼迫大月氏向西逃到了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一带地方。所以,大月氏非常仇恨匈奴,他们想联合别的民族,共同反抗匈奴人。

当汉武帝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决定派人去大月氏,联合大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汉武帝出榜招募愿意去西域的人,张骞应募了。

汉武帝派张骞带领着100多人出发去了西域。在跟随张骞一同去的人中,有一个人名叫堂邑父,他善于射箭,也是匈奴族人,懂匈奴的语言、文化。当时,去西域要经过现在甘肃省的西部,这里也是匈奴人占邻的地区。结果,他们走到中途,就被匈奴俘虏了。

张骞被匈奴人扣留了10多年。匈奴人强迫他留下来,娶了妻,生下了孩子。可是,张骞并不屈服,最后,他还是想办法逃跑了,继续向西去寻找大月氏国。

因为张骞为人宽厚,又能信任人,沿途各少数民族的人都喜爱他。因此,尽管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了。因为堂邑父善于射箭,他们在路上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堂邑父就射飞禽走兽来充饥。

他们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国,经过康居国,最后才到了大月氏国。但是,大月氏国离汉朝太远了,他们不了解汉朝的情况,不愿意与汉朝联合起来,攻击匈奴,张骞只好回来了。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一共用了13年的时间,与他一同出去的100多个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两个人了。

回到汉朝以后不久,张骞又对汉武帝说,匈奴和大月氏中间还有一个乌孙国,也被匈奴征服了,对匈奴不满,汉朝如果派使臣带上大量财物去联络,与乌孙国结为兄弟国,可以割断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接受了张骞的建议,又派他带领300人,每人骑两条马,带着大量的金银财物,出使乌孙国。

张骞到了乌孙国,与乌孙国的国王谈得很好,乌孙王派了几十人随同张骞来到汉朝,向汉武帝表示友好。从此,汉朝每年都要派十几批人马,去西域各国;西域各国的人,也不断地来到内地。随着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人员的来往,乌孙和大宛出产的名马,西域出产的葡萄和乐器也传来中国内地,而中国内地的丝绸等物产,也传到了西域各国。

张骞通西域,一方面牵制着匈奴,减轻了它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疆土在西北开辟了一大片。张骞为我国立了大功。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是什么
答: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结果是:加强了与西域各国(地)的交流(如:经济、生产、技术等)再者是意外开辟了丝绸之路。 希望采纳~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其出使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作用为:开辟了丝绸之路。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张骞任皇宫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

张骞出使西域时发生了哪些事?
答:汉代时将甘肃至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新疆和葱岭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通往西域的路线,成为了后来名扬世界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异常险恶,然而我们的先民并没有因为不利的地理条件而将之视为畏途,而是通过张骞的“凿空之旅”和后继者的进一步探索,成为连接西域及中...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由于中国历代封建中央政府都称边疆少数民族为“夷”,所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夷之间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术,习称“坎儿井”,在当地逐渐...

西汉张骞出使有何成果和影响?
答:成就影响:一、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张骞出使西域为我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

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什么成就?
答:汉武帝初年,汉朝日趋强盛。为了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汉武帝下诏,招募精明能干的人出使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国。月氏国在匈奴的西边,要到月氏必须经过匈奴。所以没人有胆量来承担这一使命。这时宫中郎张骞勇敢的报名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派匈奴降将堂邑父给他做翻译。他们又...

张骞出使西域做了什么?
答:张骞是汉武帝时候的人。当时,我国北方的匈奴民族,常常向南方进行侵扰,使得汉民族不得安居乐业。而在北方,还有一个名叫“大月氏”的民族,它也常常被匈奴侵略。有一次,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把月氏王的头骨拿来做成了酒杯,逼迫大月氏向西逃到了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一带地方。所以,大月氏非常仇恨匈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张骞没达到目的,其作用是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第二次出使是元狩4年(前119年),当时汉军进军漠北与匈奴决战,匈奴向西北退却,依靠控制下的西域诸国的人力、物力,与汉朝对抗.张骞建议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于是汉武帝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队伍向西域进发.到达...

张骞第2出使西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答:2、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开始对西域各国有所了解,为后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使西域正式归西汉政府管辖打下了基础。3、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天山南北第一次与内地联系成一体。4、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5、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