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跟杜月笙是同一时代的人吗

作者&投稿:东野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丁力、许文强、杜月笙到底是什么人?~

丁力和许文强都是以当时(民国初年二十年代左右)上海滩的黑帮团伙的当家老大为背景而塑造的人物。而杜月笙却是真实的。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于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他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当时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因善于纠合同伙,勾结军阀,他成为鸦片提运中最有势力的一个。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担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说法。比起黄、张来,杜月笙确实高明一些,他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与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善敛财,会散财,他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大量聚敛钱财,然后,又以这些不义之财,笼络社会上各种人物,从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有。由于他在上海善待下台总统黎元洪,黎元洪的秘书长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干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党羽吹捧为“当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买人心的事情。他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必定出面组织赈济。他有时装出维护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调解劳资纠纷。他一改传统**身着短打、手戴戒指、卷袖开怀的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打扮斯丈,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形象。他附庸风雅,广结名流,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骗杀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他因此获得蒋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虽是虚衔,但有助于提高社会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临时华董顾问,1929年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通过结交金融界徐新六、陈光甫、唐寿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银行业务颇为兴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乡买地五十亩,大兴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举行家祀落成典礼和“奉主入词”典礼。仪仗队有五干人之众,自法租界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巡捕开道,鼓乐震夭。杜祠开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蒋介石、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等在内的党国要人都送了匾额。排场之大,靡费之巨,极一时之盛。1932年,杜月笙开始组织恒社, 1933年2月25日,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自任名誉理事长。社名取“如月之恒”的典故,名义上是民间社团,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效忠国家”为宗旨,实际上是帮会组织。杜月笙借此广收门徒,向社会各方面伸展势力。恒社初成立时,有一百三十余人,到1937年达五百二十余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上海市社会局。新闻界、电影界等许多方面的人士都参加进来。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协会会长。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投入英勇悲壮的抗日斗争中。在全国人民抗日要求推动下,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937年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0年他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这是在国民党支持下的中国各帮会的联合机构,杜月笙为主要负责人,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杜月笙迁居重庆,建立恒社总社,向大后方发展势力。他组织中华贸易信托公司、通济公司等,与沦陷区交换物资,借此中饱私囊。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杜月笙于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旧部,重整旗鼓。这时,由于租界已被收回,国民党势力可以公开活动,帮会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参议会选举议长,杜月笙经过多方活动,虽然以最高票当选议长,但因国民党不那么支持他,所以,他当选后马上辞职。此后,他致力于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闻等各业中发展势力,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

1948年,蒋介石为了挽救严重的财政危机,派蒋经国到上海实行市值改革,发行金圆券,要求民间将所持法市外币及金银一律兑换成金圆券。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没有完全照办,被蒋经国以投机倒把罪逮捕,后被判了六个月的徒刑。经过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势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连获大胜,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携家仓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是中华民国人。
  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杜月笙(1888-1951),男,原名杜月生,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江苏川沙人(今上海浦东新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
  杜月笙资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930.html  杜月笙资料:http://www.xueshiboke.com/post/930.html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江苏省上海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近代中国绿林,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辈。他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称。

南先生的确也认识杜月笙等人

南怀瑾跟杜月笙是同一时代的人吗
答: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名镛,号月笙,原名月生。江...

管得住脾气留得住福气情感美文
答: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这并不是说没脾气的人本事就大,而是很多本事大的人,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 杜月笙从一个乡下孤儿,历经坎坷,成为呼风唤雨的“上海皇帝”,凭的正是:有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待人,无论尊卑贫富,脾气极好。他家佣...

发脾气与不发脾气的典故
答:相信我们都不是第三种人,没本事,有脾气。那怎样不发脾气呢?听国学大师南怀瑾禅修课程。其中有这样一节,他说: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后问他好些了?朋友说,脾气更大了。问有没有好办法?南师说:那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当你想发脾气时,赶快做个气功,大吐一口气,然后...

达到这四个境界,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答:杜月笙写过:爱情生活或者婚姻生活是两个人的,所以不必太自我,多为对方着想和付出。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两个人从爱情走到婚姻靠的是缘分。 可是,从相知到相守,两个人相互宽容,彼此包容,才能收获一辈子的幸福。 林语堂和廖翠凤两人互相包容,被后人传为佳话。 林语堂喜欢抽烟,他的妻子不恼怒,也不斥责,而是大大方...

踩高捧低的人心态
答:只是巴结,讨好别人,也要讲究一点水平,要做的自然而然,即巴结的让人舒服,达到了自己目的,还不至于显得太刻意。而现实中,这些人已经没有多少耐心掩饰自己的行为,也顾不得行为是否体面,见到有钱有势的人,那种赤裸裸的想献殷勤,想讨好的低三下四嘴脸,就会暴露无遗,让人看着很不舒服。当然对...

脾气不好,其实是修养不够
答:生活中,一个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且爱发脾气的人,其实就是修养不够。杜月笙曾说: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周末我们结伴去考试的公车上,一个打扮的非常时髦的女孩,因为马上错过站时大声的喊叫着停车,停车,没有一点的礼貌,当时我坐在离公车司机...

达到这四个境界,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答:杜月笙写过:爱情生活或者婚姻生活是两个人的,所以不必太自我,多为对方着想和付出。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两个人从爱情走到婚姻靠的是缘分。可是,从相知到相守,两个人相互宽容,彼此包容,才能收获一辈子的幸福。林语堂和廖翠凤两人互相包容,被后人传为佳话。林语堂喜欢抽烟,他的妻子不恼怒,也不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