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预习笔记

作者&投稿:雀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五年级上册语文21课预习笔记,相关内容如下:

一、背景介绍

《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山居秋暝》。

这三首古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汉族,襄州人。张继的诗作以写景见长,他的诗往往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长相思》的作者是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性德的词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而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山居秋暝》的作者是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子。王维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诗往往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三、重点字词

泊:停留、停靠。

愁:忧虑、忧愁。

故园:故乡、家乡。

聒:声音嘈杂。

夜:夜晚。

思:思念、想念。

胜:超过、胜过。

空:空闲、闲暇。

归:回归、回家。

浣女:洗衣的女子。

莲动:莲花摇动。

下:下来、下降。

随意:任意、随心所欲。

照:照耀、映照。

竹喧:竹林中传来喧闹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
答: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注音组词如下: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榆(榆关、榆树、榆荚)、pn:畔(河畔、池畔、耳畔)。其他相关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

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圆明园的毁灭批注
答: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描述了圆明园昔日无比灿烂辉煌的景象和惨遭侵略者野蛮践踏以至彻底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严谨的结构、颇具匠心的布局,向读者展示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惨遭毁灭的悲剧。文章首尾呼...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用100字概括
答: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用100字概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用100字概括 展开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1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搜索资料 本...

哪位小学生有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的生字表,发给我。
答:五年级上册21课,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从101教育PPT中截图生字表如下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课件
答:点击图片欣赏视频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一课时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中年后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代表诗作有《相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意思
答: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的具体意思如下:1、《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处在树的高处,而不是依靠秋风。这首诗以蝉自比,寓意诗人的人品高洁,不借助外在...

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
答:语文五年级上册21课如下: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一篇有关松树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松树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和松树的品质。首先,文章描述了松树的外形特征。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笔直,枝条向外伸展,呈现出伞形的树冠。松树的叶子呈针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合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其次,文章介绍了...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答: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包括《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三首古诗词。以下是每首诗词的大意:1、《泊船瓜洲》: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南京的烟雾之中。明月照在夜晚的江面上,把船停在瓜洲渡口,把心寄托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
答: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意思如下 《古诗词三首》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包括了三首古代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每首诗都有不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1.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作者在离开故乡时对那里美丽的...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答:20古诗三首枫桥夜泊教学目标: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教学难点: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一、引入诗歌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