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谥号是什么?

作者&投稿:卓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慈禧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扩展资料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

  都不是。是“徽号”。
  自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
  徽号,即尊号的别名,也就是在皇帝和后妃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尔 雅·释佑》:“徽,善也。”徽号即善美的称号。比如嘉佑四年,群臣再次请上尊号, 而刘敞劝阻说:“陛下不受徽号且二十年”,说明尊号也可称徽号。 明清时对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所上的尊号称徽号,同时对尊号与徽号加以区别。《明史·礼志七》:“明制,天于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其后,或以庆典推祟皇太后,则加二字或四字为徵号。”清代的慈禧太后,其算号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皇太后”。其中“皇太后”为尊号,而“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为徽号。宋代以后的元明清,上尊号的意义有本质变化,上尊号的对象已完全转变成对皇太后的尊亲之义。《明史.礼志》不再记载皇帝上尊号的礼仪,只记载对皇太后的《上尊号徽号仪》,清代也如此。这是尊号徽号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贤君明臣已觉察这是一种阿谀奉承、虚妄无实的流弊,而年幼的新帝登极,要有精神依托和支柱,便尊祟母后母妃,加上尊号徽号,且上尊号徽号还不只一次,多次累加。比如清咸丰之妃、同治皇帝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在同治四位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每逢庆典,徽号累加,越加越长,长达十六字之多。由于文字过长,称谓不便,在庄严场合称全称,一般场合便仅称。慈禧”。所谓全称,是指徽号在前尊号在后一起称。
  清代,皇太后的徽号还和死后的谥号有关。皇太后死后的谥号用十二字,其中要选择用生前徽号中的四字,这是清代《上尊号徽号仪》中的定制 。

  其生平及名字可参看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5959.htm 慈禧太后

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扩展资料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慈禧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太后徽号尊号谥号的来历

众所周知,慈禧小时候叫做玉兰,而在其娘家大家族里,慈禧被叫做杏儿。后来慈禧选秀女入宫,她又有了其他的名号。
史书中记载的“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字句,既不像头衔,又不是诗句,读起来颇为艰涩,这正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
清朝宫廷自从进北京后,一直沿用的是中原历代宫廷的旧制,也有上尊号、徽号、谥号的规定。
入关后,清帝登基的时候也称为皇帝,就是上尊号,以后不再加其他的称号,到死后再加上谥号。
新皇帝登基尊称母亲为母后(指皇太后),帝母(新帝的生母)为皇太后,尊前代的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这些都是上尊号。
另外,遇到清朝朝廷大庆的日子,还要多给皇太后在尊称上再加一些美好的词汇,称徽号。
慈禧最早获得尊号的时间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时年27岁。
咸丰皇帝去世的那一天,他的儿子载淳继位的时候,慈禧与皇后同时被尊为皇太后。
实行垂帘听政后,慈禧在同治元年(1862年)上徽号为“慈禧”。
此后,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十月,因为同治皇帝载淳大婚,慈禧又加上徽号“端佑”二字。
第二年的二月,因为载淳亲政,慈禧的徽号又加上“康颐”二字。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载淳生病,写下“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仰蒙西太后“调护朕躬,无微不至,并荷慈怀曲体俯充,将内外各衙门章奏代为披览裁定,朕心实深欣感。”因此决定给两宫皇太后各加上徽号两字。
到了光绪二年(1876年)七月,因为新的皇帝即位,所以两宫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连同上次给两太后各上的徽号,一共四字。慈禧的号上又加了“昭豫庄诚”。
光绪十五年(1889年)二月,因为光绪帝大婚并归政,徽号上又加了“寿恭”二字。
到了这一年的三月,光绪帝亲政,又加上“钦献”二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因为慈禧的60岁大寿到了,所以又加上了“崇熙”二字。
而光绪在其年号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的时候病死,溥仪继位,于是,慈禧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
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溥仪继位的第一天,慈禧就死了,所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尊谥,决定原徽号的十六字不动,并按照大清的惯例,前面加上“孝钦”、后面加上“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所以这个时候慈禧的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到慈禧去世的时候,清王朝的各代皇后(太后谥号也叫做皇后)的谥号全称大都为19字,有的还要少几个,如慈安太后只有17字,而惟独慈禧太后的谥号有25个字。
慈禧生前权力大过清朝的任何太后,而死后的谥号也以25个字独居首位。

死后谥号25字,清代皇后哀荣之最,慈禧出身隐情不可告人



叶赫那拉氏,

慈禧谥号是什么?
答:慈禧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慈禧,本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女性之一。她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象征。这个谥号不仅...

慈禧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答:慈禧谥号意思如下:慈禧的谥号是生前的徽号加上孝钦和配天兴圣显皇后,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孝是皇后谥号的首字,是皇后身份的代表。钦是评价慈禧本人的,概括评价她一生的性情、行为,解释为神明俨义,威德悉备,即神明庄严,威严与德行兼备。钦字后的二十个字是...

慈禧太后的全称是??
答:慈禧太后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杏贞,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清一代皇后身后哀荣之最。慈禧,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其执掌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慈禧的谥号是满清皇后中最长的,为何要用那么长的谥号?
答:慈禧的谥号不仅是满清皇后里面最长的,还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有谥号的女人里面最长的。至于她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谥号,这个一方面与慈禧在世的时候的权利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清朝谥号制度有关。慈禧的谥号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一共是...

慈禧死后的谥号是什么意思
答: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都是溢美之词,没有实质性意义。徽号是生前所"上",谥号则是死后所封。清代皇后死后与皇帝一样也有谥号。慈禧的谥号是生前的徽号加上"孝钦"和"配天兴圣显皇后",合起来就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孝"是所有皇后谥号的第一个...

孝庄皇后谥号的全称是什么,慈禧的又是什么?
答:孝庄:孝庄文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慈禧: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慈禧谥号 慈禧是谥号么
答:史书中记载的“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字句,既不像头衔,又不是诗句,读起来颇为艰涩,这正是慈禧太后生前所得的徽号和尊号。清朝宫廷自从进北京后,一直沿用的是中原历代宫廷的旧制,也有上尊号、徽号、谥号的规定。

古代慈禧
答:按定东陵神牌上记载,慈禧得到的谥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谥字23字,连皇后共25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庄,及孝德与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中之最。1928年,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定东陵,并...

慈禧的谥号是满清所有皇后中最长的 慈禧为什么要用那么长的谥号
答:“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这就是慈禧的谥号,是满清所有皇后中最长的。慈禧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谥号?谥号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原因吧。影视剧中的慈禧 谥号的长短代表功绩的多寡 谥号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让后人方便称呼已经逝去的君主。刚开始的...

慈禧太后最终的封号是什么?
答:,光绪皇帝亲政,上徽号“钦献”; 1894年(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上徽号“崇熙”; 1908年,慈禧病逝,按照大清惯例,前面加上“孝钦”,后面加上“配天兴圣显皇后”为谥号。即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二十五个字。 你要的是最后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