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确切含义

作者&投稿:仇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十八个虚词 句子成分 例如之字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就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语气助词“也”,放在句尾,不译
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用结构助词“之”嵌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得本来可以独立成句的话变得语意未完,比如“父母爱子”,主语是“父母”,谓语部分是“爱子”,可以成为完整的句子,但中间加上个“之”,变成“父母之爱子”以后,语意就不完整了,变成一个偏正词组不能离开上下文而独立成句了,语法学界管这种现象叫“取消句子独立性”。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p461)说:“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 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读者或听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第二, 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

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

此外,作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也可用“之”字隔开: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滕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慕墀:你好。你问:“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确切含义 “之”字在文言文里用法很多,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代词、可以作助词、可以作语气词、可以作连词、还可以作兼词等。 “之”字作助词时的用法之一,就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字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确切意思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这个结构没有独立性,只是句子中的一部分(或为单句的一个成分,或为复句的一个分句)。这种用法的之是不用翻译的。 例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人立志”有主语“人”,有谓语“立志”,可以独立成句的,但在这句话里它只作了一个句子成分——主语,谓语是“顾不如蜀彼此僧哉”。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必须加“之” 又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有儿子在呀)。“我死”,可以独立成为一句话。但在这句话里它只是一个分句。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也必须加“之”。 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语法现象,但不用加“之”,叫作主谓短语做句子成分。例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好”是谓语。 主谓短语作分句的例句就更多了,我就不举例了。

文言虚词“之”的一种用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怎么理解?谢谢...
答: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第二, 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例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公四年)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以上两例“之”处在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

之的用法有哪些
答:结构助词。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之 字的用法
答:如“女罪之不恤,而又何清焉?”(《左传•昭公二年》)。③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面,表示时间的持续等状态。如:“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中三年》),可译为“不一会儿”。④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五单元 之,为,则的用法,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回答给200,急
答: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⑶“之...

请问一下:怎么看出“之”在文言文句式中,是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答: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顾名思义就是放在主语和谓语中间的,关键是认出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恐怕这也是你搞不明白的吧。一般来说,主语是名词,是在一个句子中发出动作或表现出某种属性的主体。位于就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者具有的属性,一般是动词。或者就是主语(名词)后面很突兀...

文言文之做主语的例子
答: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 ①“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同样,“之”在这里也没有实在意义.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种用法容易和“之”字用作“的”的时候混淆,应注意区分,以免弄错....

之的用法在文言文里是怎么样的?
答: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5、代词,这,那;6、虚用,无所指;7、往,到;8、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9、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

谁知道主谓之间 的之 如何判断 在 文言文中?
答:通常来说一个主谓短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但在文言文中主谓短语充当句子成分的时候,当“之”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时候,之的用法即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臣之壮也 若为“臣壮”则是我年轻力壮,是主谓结构,可独立成句;但文中“臣之壮也”,为我壮年的时候,此时它只是作为一句话中的状语出现...

”之“的所有翻译
答: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4.“之”字用作助词。⑴“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⑵“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⑶“之”字在句子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也无实义。

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答: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quot宋有何罪quot 四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quot之quot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文言词“之”字用法知多少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很多种,因其位置作用的不同,其用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