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老思想治国,"黄老"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齐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汉初期以黄老思想治国,"黄老"是什么意~

黄老政治,西汉初年为恢复封建经济稳定封建统治而实行的“无为而治”的方针政策.先秦诸子中的道家思想中含有许多政治、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所谓“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或“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这种思想到战国末期发展成为黄老之学(黄,指黄帝,老,指老子).当时所谓黄帝之学,也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它同道家的区别是,黄帝之学在道之中含有法的成分.二者合在一起称为黄老。

“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黄老之学 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

《史记·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黄老"意思是黄帝和老子。

黄老思想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黄老学派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孟子荀卿列传》《乐毅列传》记载,战国时期倡导黄老之学的学者韩国有申不害、韩非,齐国有管仲、慎到、田骈、接子、环渊、驺时、淳于髡、安期生、毛翕公、乐瑕公、乐臣公、盖公等众多学者,他们主要汇集在齐国当时的稷下学宫。

这些学者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战国的形势,融合法家思想,著书立说,但后世黄老之书大多亡佚,特别是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留存于世的黄老之书更为有限,大略有《老子》《管子》《申子》《慎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黄老思想从战国中期开始,至西汉初期,执政者出于稳定政权、与民休息、恢复国力的现实政治经济需要,以黄老思想治国,黄老思想成为官方的主流思想。

扩展资料

学说思想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是西汉初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文景之治”。

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老思想



“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黄帝学派:距今五千年文化史,在各派影响极大、享誉极高的学派。学说的核心是终极真理、黄帝思想、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道理,黄帝学派核心价值去伪存真,黄帝真理。从商代开始,就出现了以黄帝思想为中心的黄帝学派。

以黄帝之学为中心,黄帝学派是中国文化史上派别之首,包容诸子、启迪百家,为诸子之母。《史记·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老子思想: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扩展资料:

黄老思想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接着又统一文字,为文化学术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不到十年,秦始皇颁令焚书,禁绝私学,只允许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又使文化学术受到严重摧残。以后,项羽入咸阳,焚秦宫室,连国家典藏的图书也荡然无存,文化学术再次受到破坏。

秦朝置博士官,多至七十员,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在内,都可以立为博士。博士的职掌是通古今,备顾问,议礼议政,并教授弟子。坑儒事件使博士、儒生受到打击。有些博士、儒生后来投奔陈胜,参加了反秦活动。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不废秦代挟书之律,蔑视儒学和儒生。在这种情况下,儒家学术源流几乎完全断绝,除了叔孙通定礼仪的事例以外,不见儒家有什么活动。博士制度在汉初依然存在,高祖曾以叔孙通为博士,文帝曾以申公、韩婴、公孙臣等人为博士,但是博士人数不多,不过具官等问而已,不受当世的重视,在传授文化方面也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道家重视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所以它适应农民战争后的政治形势,适合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的需要。

在汉初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统治者无为而治,使农民生活比较安定,社会生产较易恢复,也使汉朝的统治秩序渐形巩固。





“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黄老之学 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
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

《史记·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后六年,窦太后崩。其明年,上征文学之士公孙弘等。”

是黄帝和老子吧。

黄老之学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约公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齐国稷下与魏国[2] 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目的性、操作性。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到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
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期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名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间内也被当做道教的代表人物。
汉初以黄老治国,其无为方针既不同于法家的严刑峻法,也不同于儒家的繁文缛节,有秩序有规律地进行“无为”,回复社会生产。

中医/道家如何治国?被误解的黄老之学
答:黄老之学的主张之一是‘刑德并用’,这就兼容了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所谓的外儒内法,归根结底就是黄老之学。因此,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黄老之学,这部分是传统政治的精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儒家学说和黄老之学的再一次结合,其中吸纳了大量的黄老思想。比如黄老之学的根本是‘无为而...

为什么喜欢到家的治国思想
答:总体思想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十分节俭,几乎没有私欲。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

法家,道家儒家思想曾经分别在哪一时期成为统治思想.l
答:战国晚期多个国家均以法家治国,最后只有秦国坚持下来并完成统一大业,因为法家严格的管理便于乱世统治,使人心合一物力得专。汉代替秦后以黄老道家思想治国,因秦末大乱,民生凋敝,只有黄老可以安慰民生安抚民心休养生息。汉武帝后期起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以儒家治天下,因儒家讲究的对各种规矩...

"黄老学说"是怎么产生的?思想是什么?
答:所谓黄老者,黄帝老子之学也。黄帝之学,汉后不显,大概与庄老在魏晋时代为显学有关,解放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可见黄老思想的大概,近年考古学大有收获,资料想必更多。上边的帖子说的大致不错,但是我以为黄老之学也不必分开讲,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中就认为老子之学与法家有联系,老子说无为无...

汉初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黄老政治儒家政治老子
答:汉初的统治者们处处以秦亡为戒,如刘邦大封同姓王即是一例。逗秦败亡的历史教训,使汉初统治者如惊弓之鸟,时时影响着汉廷的决策7。故汉初反秦之弊,使黄老思想再次得宠。地 其二,源于陆贾、贾谊等人的政治实践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黄老思想,成为汉初治国方针,却不是一步到位的。秦的灭亡对当时...

解释黄老“无为”
答:汉初黄老无为思想:黄是假托黄帝,老是老子。黄老思想实际上是道家的政治思想,它在政治上强调"寂若无治国之意,漠如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即"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形势是处在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之后,人口散亡,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刘邦为了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恢复...

说明秦朝和汉初分别采用是哪一家的思想以及为什么采用这一统治思想?
答: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初统治者选择了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汉初选择黄老思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国力十分弱。从秦末农民起义到四年的楚汉之争,战争使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次,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秦朝建国以后,尊奉法家思想,非但没有发展生产,...

汉初文景二帝为什么要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如何评价...
答:据《史记》记载,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好黄老之学,所以文帝和太子都读黄帝、老子之书,以黄老思想治国。汉文帝提倡节俭。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台”,预先计算需花费百金。这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花费太大,于是决定不造了。文帝穿着次等丝料做的衣服,宫中爱姬的衣服不能长得拖地,屋里的帷帐不...

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表现是什么?_百度...
答:萧何平日一向不服曹参之才能,但临死前以国事为重还是向惠帝举荐曹参接替他。 崇尚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史载,刘邦刚称帝时,就派曹参去长子...在汉惠帝、吕后时期(前194——前180年),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起着显著作用。丞相曹参沿袭萧何辅佐汉高祖的成规,不作任何变更。受这种治国理念的影响,在西汉...

汉朝尊崇什么思想
答:汉朝的治国思想 1、汉武帝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这些政策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例如,他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意味着他推崇儒家思想,而其他思想学派则被禁止或被打压。2、汉朝的治国思想也体现在汉朝的法律制度上。汉朝的法律制度被称为“汉律”,它是以儒家思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