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中弹8年后才取出,阅兵当天逝世,4个儿子均是将军

作者&投稿:陈没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施军衔制,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些曾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过的英雄们,没有一位不曾受伤过。

让人敬重的老英雄们如今都已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2015年9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而这一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战场上,张震将军中弹8年后才取出子弹,想到战争的长期性和战友的流血牺牲,中弹后他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留在了战场上,忍受着伤痛。他不止自己参加抗战,还让自己的四个儿子也都参军报效国家,他的儿子们因着父亲的榜样,全部都成为将军。

平江被后人称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这里曾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和70多位省部级干部,是著名的将军县。

1914年,张震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当时的中国战火四起,列强凌辱。但是中国的很多儿女都积极投身革命,为建设不被人欺凌的伟大的新中国而努力。

贫苦人家出身的张震受到家乡革命战火的熏陶,年仅12岁就在家乡参加了童子团,且被委任副团长。

之后在平江爆发了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张震也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且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1930年,年仅16岁的张震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纪轻轻的张震在1931年担任了红三军的连队政委,并在敌人趁我方部队休整突然袭击时,镇定沉着地指挥战斗,以少胜多,大胜敌人。

之后他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求学,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军事和政治理论教育,从此以后,他打仗除了一颗爱国的心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外,还有了被知识武装的头脑,这也为他以后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基础。

张震不仅有战争的理论知识,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曾和彭雪枫烈士组建了新四军的骑兵队伍。他们花费无数心思,终于将骑兵营训练成功。

在1942年的洪泽湖沙山集的战斗中,骑兵营第一次出战,一个营用了9分钟就歼敌300多人,震惊众人,也鼓舞了人心。此后的骑兵团成了新四军第四师最厉害的武器,只要骑兵团出战,就一定能打胜仗。

但是凡是战争,就少不了流血牺牲,1944年9月,在夏邑县的一次战斗中,冲在前线的彭雪枫烈士不幸中弹,子弹击中了要害部位,最终牺牲。

隔年2月,张震也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只是比较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但这颗子弹却折磨了他8年之久。

1953年8月,张震到乔岩山高地进行实地考察,然而很不幸,在途中发生了车祸。他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的肩胛处居然有一枚子弹。

医生细心地把子弹取出交给张震,这才从他口中得知,这枚子弹已经在他的身体里待了8年之久。

医生震惊于他的坚忍,异物在嵌入肉中,会让人疼痛难忍,更何况还是不小的一颗子弹,可以想见,这8年来,这颗子弹肯定是时时折磨着他。

张震接过子弹后,把它交给自己的妻子,并嘱咐妻子好好保管,以后让孩子也看看。就这样,这颗子弹成为了他们家与众不同的传家宝。

说起这颗子弹,还得回到1945年。这年2月,驻守徐州的日伪军对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张震率领第31团及地方部队在祖老楼一带伏击敌人。

当日伪军进入了他们提前埋伏好的伏击圈时,张震和战友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日,当开打的命令响起,我军对敌人立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此时张震正在前线观察敌方情况,拿着望远镜的他很快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一颗子弹就这样击中了他的肩膀,瞬间血流不止。

战友们都让他移到后方指挥部,但是正是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他绝不退到后方,让卫生员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军中各种事务繁忙,他都亲力亲为,因此一直无暇顾及身体里的这颗子弹。

此后他的肩膀经常疼痛难忍,医生给出的结果是得开刀把子弹取出来,但是张震一听说需要开刀手术,并且术后至少得休养一个月时,就立马拒绝了医生手术的建议。

就这样,一耽误就是8年之久,这8年他时时忍受着肩膀的剧痛。

将军张震的一生,参加战争无数,立下战功无数。

他能举枪上阵杀敌,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不血刃地解除800多人的土匪武装,并收编他们到新四军的队伍。

在战斗的间隙,他抽空把自己战斗的经验都总结下来,撰写了《东征以后》《周年回忆》《论宿东游击经验》《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等文章。

自己英雄威名,他的儿子们也不逞多让。他的四个儿子都是将军,其中一个儿子还是上将。他的儿子们如此出息,除了张震的榜样作用外,还跟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有关。

他曾对自己的家人立下家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仗着张震的名字行事,不许利用张震的影响力,不许透露和张震的关系。不许接受任何特殊服务和照顾,他人送礼或公费吃喝,或者转干调动等。办私事不能坐公车,更不用说赌博之类的活动。

在张震的严格要求下,儿子们也子承父志,均选择了参军,并立下功劳成为将军。

作为开国将军,张震还是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人,他活了101岁,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中将。

2015年9月3日,这一日正在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张震将军与世长辞。也许,他很欣慰,这盛世如他所愿,也如过去在战争年代为了这盛世而战斗牺牲的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所愿。

因着这千万英雄们的不怕牺牲,才有我们如今的和平,享受着和平的我们,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让这和平永永久久地传承下去,才不枉他们当初的流血牺牲。

红34师唯一幸存团长韩伟,湘江战役跳崖没死,后来过得如何?
答:开国中将韩伟,便是其中之一,当人们把赞誉给了他,这位老将军却说,自己只是一个幸存者………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韩伟对自己的战斗经历一直避而不谈,直到1986年的一天,上级领导找到他,请他撰写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因为是组织交派的任务,韩伟才点头接受了。 那一天,韩伟茶饭不思,眼神充满痛苦———这几十年来,他一...

177名开国中将里面,这个人级别最低,但受伤却最多最重
答:不过,这还不是杨秀山最难忘的一次受伤经历。1936年9月,杨秀山在甘肃成县战斗中再一次负伤,这一次负伤足足折磨了他一年多。子弹击穿了杨秀山的臀部,骨头被打碎,碎骨没有及时取出来,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当伤口复发,就会有碎骨头取出来,备受折磨,直到一年后,去西安的医院才治好。由于在战争...

杀手为什么能枪杀开国中将
答:谭甫仁俯卧于天井,身中三弹:一弹射中颈部,一颗射中肩颊骨,最要命的一颗正中心脏。北京,周恩来亲自安排专家急飞昆明对谭甫仁实施抢救,但回天无力,谭甫仁于当日12时许失去生命体征,年60岁。图注:谭甫仁夫妇2.开国中将谭甫仁谭甫仁是广东仁化人,1927年加入南昌起义部队,参加了井冈山斗争和历次反“围剿”,系林彪红1军团...

巾帼不让须眉:长征两救开国中将,她是童养媳,也是广东省委书记
答: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在我国漫长的革命道路上,也是出了不少杰出女性的。有这么一位在长征路上曾闪闪发光的妇女同胞,曾两次救下开国中将的性命,也为旧 社会 妇女解放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她就是中央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李坚真,在红军长征时担任休养连政治指导员,曾两次救下开国中将钟赤兵的性命! 1955年,钟赤兵被授...

哪位开国中将,两次被开追悼会,两次死里逃生,又找到队伍
答:这位开国中将是晏福生中将。第一次被开追悼会:1935年1月,蒋介石纠集11个师约10万兵力,分六路对湘西根据地进行“围剿”。2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及时向红二、六军团发出反“围剿”作战的指示:“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健部队的疲惫,于敌人离开碉堡前进时,集中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

李湘:我军牺牲在朝鲜最高将领,妻子多年后对此事却一直有个心结_百度...
答:因为美帝国主义的丧心病狂, 导致67军军长李湘在3年前的7月8日永远地倒在了朝鲜战场,他是志愿军当年牺牲在朝鲜的最高将领,也成为了出征朝鲜27个军中唯一未能授勋的军长,李湘军长当年才38岁,悲呼、憾哉! 在授勋现场却有两位将军的身影极为地引入注目,一位是在朝鲜战争担任 志愿军67军政委的旷伏兆,他被授予...

陈赓抓陈赓?揭秘中央特科情报科长陈赓的“幽默”人生
答:为保卫党中央,1927年11月,组织在上海成立了政治保卫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共特科)。 该机构由周总理直接领导,下设总务、情报、保卫、交通四科,分别负责为党中央召开的秘密会议安排会场、渗透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惩戒革命叛徒、维系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等工作。 此时,陈赓由于在南昌起义中腿部中弹三枪...

开国中将王秉璋为什么一直
答: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了鲁西南、沙土集、出击陇海路、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2015年,中纪委网站曾发表《8块银圆,铁的纪律》的文章,讲述了1937年平型关战役期间,王秉璋一则严守军纪的往事...

叶挺夫妇空难牺牲后,后人结局:长子成中将,孙子成著名导演
答:可命运却让他以一种分外惋惜的姿态离开了世界,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在各方努力营救下离开了监狱,和家人一起坐飞机前往延安,结果飞机失事, 叶挺将军罹难,与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他的妻子,五女儿和幼子。 他离开了,可他的精神从来没有离开,毛主席得知他逝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为...

他是开国中将,1935年在大渡河畔却差点被刘伯承枪毙;为何?
答: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22军64师连长,江西模范师2团、3团3营营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途中调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一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