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者&投稿:向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按道理说,刘彻也不算是一个正统皇帝,因为他是父亲汉景帝刘启废掉太子刘荣后,才把他提上去当太子的。所以,刘彻的出生也被传说给神化了。这个传说也太没有新意,不过就是其母王美人曾梦见太阳入怀而已,不过,对于科学尚不发达,迷信横行的那一时代而言,这个传说已经能够镇得住人了。

刘彻能当上皇太子,全靠他的姑妈长公主刘膘帮忙。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刘彻,刘彻也算是聪明伶俐,回答道:“如果能娶阿娇为妻,我一定要造一所金屋子给她。”这也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来历。这句话让长公主和在场的汉景帝很是高兴,不久就把7岁的刘彻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立刘彻为太子后,便精心培育,请来德高望重的卫纶来做刘彻的老师。本来就聪明的刘彻还很喜欢学习,涉猎极广,对儒学经典、骑射、文学,都有很大兴趣,这就对他日后创出一番所谓的伟大功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终于迎来位及九重的那一天,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开始自己丰功伟绩的创造历程。

即位之初的刘彻,首先要面临的是统一思想,巩固自己的统治。汉初六七十年间,以“清静无为”为特点的黄老之说盛行全国,这对安定政局、约法省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都起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无为、放任,却给诸侯王和富贾豪强以扩张势力、为非作恶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到汉武帝即位,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社会经济有了新发展,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汉武帝需要有一种进取精神较强的统治思想来代替黄老“无为”思想,而儒家学说恰恰适应了这种要求,它博大精深,具有包含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伦理各方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它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使它便于被统治阶级全面利用,尤其在升平时代以控制人民,更有适应性。

刘彻对儒学思想极为推崇,可他不得不面对以“好黄帝、老子言”的窦太皇太后为首的思想上和政治上反对改革的集团。这个集团主要以皇亲国戚为主,况且大权仍掌握在窦太皇太后的手中,因此,即位之初的汉武帝刚开始实行自己的改革措施,就遭到了窦太皇太后的反对,新政不得不暂时废除。此后,汉武帝刘彻只有等到窦太皇太后死后,方才开始他的改革。

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脱了束缚,立即下令罢免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清除了窦太皇太后安插在朝内的所有亲信党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终止了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政治,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这一时期新儒家的代表。他在公元前140年的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他的理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强调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提倡“君权神授”,把道家的道统变成封建的法统,提倡儒家的仁政,同时强调法治。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是从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为汉武帝集权中央,统一思想,一统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很自然的。

汉武帝为独尊儒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教育体制,用儒家思想来培养封建地主阶级的接班人。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养天下之士”,完全是培养文官人才的制度。朝廷由太常选拔18岁以上的优秀青年入学受业做博士弟子,郡国也可以挑选品学兼优的青年送到太学。学习一年,经过考试,则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成绩甲等者并为郎官;下材而不通一艺的不用;如有特别优异的茂材异等,名字直接上报。这是教育与丢官相结合的制度,它定期地、经常地向朝廷输送文官,是政府各级官员的主要来源。这些用儒家思想培养起来的人才,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得力的维护者。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号召在郡国兴办地方学校。这样,儒学成为士人进身阶梯,把教育体制与用人制度和统一思想协调起来,天下士人为进入仕途,纷纷统一到儒家思想中来。

思想统一了,革新的绊脚石去掉了,汉武帝开始了一系列的新政。

由于武装立国等历史原因,汉朝到武帝时仍然是军人贵族政府。为打破这种局面,改变政府官员的构成,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法令、措施,建立并健全了由察举、太学、征召以及公车上书等组成的以选拔文官为主的用人制度。

在充实、加强统制机构的同时,汉武帝还大力加强中央集权。首先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由于丞相大多为开国功臣,位高权重,权力往往超过皇权。汉武帝对这种丞相分权的情况极为不满,他上任后开始逐步改变这种情况。这时,适逢汉初功臣元老也大都去世,汉武帝便趁机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逐步改变军功贵族专权的状况,用儒生来为他的政治服务,通过一系列官制改革,取消军功贵族的特权地位,至公元前122年,武帝打破列侯拜相的旧制,任命出身贫苦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彻底摧毁了军功贵族的特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清除分封制。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恩将其余的诸子在原封地内封侯,新封的侯国不再受原国王管辖,直接由各地的郡县来管理。这样,使得很多有权有势的诸侯王国大大地削弱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建议?目的是什么?为推行...
答:4.好的一方面是统一了思想,巩固了统治。不好的一方面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思想的进步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力量的强大,从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几乎断绝。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在传授文化...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答: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

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方面加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同时,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经历将近两千年而不衰。其实,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的逐渐抬头,是自汉初就已开始了。儒家虽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答:维护统治

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
答:当然这个问题太过于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明的问题。汉武帝本人绝对不是一个儒家的信徒,他的一切作为都是建立在他是个皇帝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汉武帝罢黜百家的目的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都是出于思想专制。只不过他的手段更为温和,更为巧妙罢了。

汉朝初期以道家为治国之道,为何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但是当时道家的学说却是要休养生息,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已经不适用于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汉武帝才会想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个原因是汉武帝时期需要一种思想巩固当时的中央集权,那个时期王国问题严重,人们都没有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所以要想巩固统一,就需要儒家的思想。

汉武帝为什么支持罢黜百家
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当时汉武帝那个时期是一种对政治,对统治极为有利的做法。当时在那个年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主张自家反对别的家的观念在封建时期的是引起对立与矛盾根源。对统治者在政治上极为不利!所以当时只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对国内...

为什么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呢?
答:儒家思想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君权神授和忠君爱国思想都承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所以汉武帝会选择独尊儒术,罢黜其他的百家学说。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统一国家,但是秦朝是一个不成功的实验品,仅仅存在15年的时间就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汉朝拥有600年的历史,汉武帝时期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已经...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为的是巩固自己的政权,方便统治,不同的思想太多容易让他的政权不稳固。所以才会罢黜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