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啊?

作者&投稿:少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可是地理不好,谁能告诉我如何学好地理??详细点~

地理重在地图,希望你学会看地图,记忆地图,吧相关的知识点都放到地图上去记忆。第二,地理凸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抓住每个区域的特征。第三,重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比如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等,祝学习进步。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门课。我学习得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地图,我可以闭着眼睛不世界地图画出来,还有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难学的,给你一点资料把。
  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梳理
  (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
  (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
  (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
  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
  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
  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
  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
  (3)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或4分钟/10 ,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
  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
  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
  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
  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
  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
  ★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
  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
  (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
  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
  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
  (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
  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
  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
  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
  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
  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推导略: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分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二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
  (4)引起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
  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
  4.*补充
  (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
  ①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
  ②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
  (2)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
  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
  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4)太阳升落方向:
  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①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原因)
  读下左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②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

  ③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

  三、重难点剖析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7.判断晨线和昏线。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1.计算区时(地方时)。12.计算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二、考点解析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
  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根据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
  4.日期、节气(季节)
  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
  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
  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
  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
  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
  9.判断相对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
  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
  11.计算区时、地方时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
  12.计算昼夜长短
  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
  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
  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
  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

  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和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
  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6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例3.读图3 回答1—4题
  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 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
  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
  解题思路: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
  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
  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
  【答案】1.C 2.B 3.D 4.A

  四、命题意向
  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
  年份及试题 考察内容 题型 分值
  2006 北京文综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国卷(2) 昼夜长短 12
  重庆文综 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 4
  2005 北京文综 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 12
  2004 全国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选择题 4
  北京春季文综 地球公转速度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12
  2、规律总结:
  (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第1、2题。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
  (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

  你们现在应该用的上的

如何才能学好地理?



把它看成你喜欢的课程来学,联想学习。

买个地球仪,百科书,当小说看,管用,我也在高中

呵呵,其实地理很简单~我简单说些吧,因为我就是教高一地理的~
你的情况很常见,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一做题了就是不会
首先你先确定一下,讲过知识是否记得,不记得就请努力记下来,方法不限;
如果记下来,但是做题的时候不知如何运用,那么就买一本好的参考书,一定要正版的,中等难度的,以例题为主的参考书,看上面的例题,学习它们的解题模式;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地理学习就没有问题了。
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请培养一下自己的地理兴趣爱好,比如中国地理未解之谜,世界地理未解之谜,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
好好加油啊,祝你好运~

该高三了,怎么学好地理?
答: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1、要学会看地图——立体的地球仪,可以让自己建立立体的思维方法,地理的知识是立体的;平面的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带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会看地图就已经学会30-50%的地理知识。2、多看地图——书面知识与地图结合可以强化记忆,反复可以增强记忆,当形成习惯后...

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啊?
答:我的 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啊? 我是一个高中生,每次考试地理都不及格,我感觉好对不起老师,为什么我上课很认真听讲,可一考试就什么都不会呢?谁有什么好的方法教教我吧。... 我是一个高中生,每次考试地理都不及格,我感觉好对不起老师,为什么我上课很认真听讲,可一考试就什么都不会呢?谁有什么好的方法教...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谁能告诉我要怎么复习地理啊,还有历史,要实际有 ...
答:学习哪儿有捷径啊,你多看书,多做题,做题时不会的继续钻书,然后再做题巩固。然后历史还需要加以背诵。地理把地图册当画册没事了就看着玩。绝对够了。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努力吧,祝你取得好成绩。

谁告诉我学习地理的方法???快,本人急用!
答:河流,矿产分布,铁路枢纽等,再细分到各个区域的状况。先抓住整体,再兼顾部分,久而久之知识量就上去了。最后一定要多做题,掌握做题技巧,再与知识相结合,你想不得高分都不行。我当初地理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上去的,其窍门就是贵在坚持。时间长了,地理自然就有感觉。祝你地理步步攀升。

谁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学好地理,我怎么听不懂地理啊!!!
答:初中还是高中?初中的话多背就可以了。高中的话靠背就不行了,更重要的要靠理解,建议:1.学会学好利用地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识图好的话地理等于学会了一半。2:上课集中注意力,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集中在必修1的前两章。所以这个时候要下更多的功夫3:上完课以后及时做一些练习回顾,同时...

怎样学好地理
答: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培养兴趣,轻松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学习地理,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

怎样学好地理
答: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

谁能告诉我:地理应该怎样学?具体点,不要说大话空话
答:多看地图,利用课余的空闲时间,看的次数多点,每次时间不用很长;还有就是答题的时候注意,分点答,另外,地理科学可以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类,所以解答题的时候,从这两面入手,再展开分析;平时多看点有关地理的电视节目,这个可以很快帮你记住一些东西 ...

学习地理的技巧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2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

...以前也是没学过,我怎么才能学好地理?现在那个历史与社会里面包含了地...
答:可见数学和英语才是最难啃的骨头!!平时多看看央视的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或者探索发现频道,这三档节目都或多或少会有地理知识。还有买一本《北斗地图》,《北斗地图》是根据教育部考试大纲编写的地理图册,里面有全世界的地理,平时没事就多翻翻。如果不出意外,我保证你可以从零基础到60分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