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明率领当时中国唯一的集全机械化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取得了什么?

作者&投稿:箕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史~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武器又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步枪却是基本上是靠缴获而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和汉阳造,而我军只能少量的生产一些步枪和子弹,这段时期的装备很繁杂,差不多装备有十多个国家生产的步枪。

  解放后,部队实现制式化,因此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步枪的发展,始终密切配合部队的作战需要,基本上实现了定型一代、装备一代,研制一代、更新一代;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仿制、自行设计、独立自主研究阶段

仿制阶段

53式7.62mm步骑枪

1953年式7.62mm步骑枪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mm卡宾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mm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操作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已明显不适合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突击步枪)

1956年式7.62mm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比53式步骑枪迈进了一大步,半自动射击操作方便,增强了火力。因使用中间型枪弹,威力有所减小。该枪射击精度良好,质量轻,后坐力小,机构动作可靠,外型流畅美观,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大量生产。特别是半自动射击方式,枪管较长,带有刺刀,在中远距离上可有效命中目标。在接近距离上可拚刺格斗,具有传统步枪的特点。但按现代战争的要求,火力嫌不足,枪太长。同时仿制的56式冲锋枪是可单、连发射击的全自动武器,使用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同的枪弹。

1956年式7.62mm冲锋枪
56式冲锋枪的最大特点是火力猛烈,动作确实可靠,能适应在特殊的环境、气象条件下作战。全枪较短,便于携带操作,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训练维修。
56式冲锋枪自装备以来,深受部队欢迎,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装。然而该枪也有明显的不足,为了突出射击动作的可靠性,自动机运动能量偏大,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稍差,点射更难以掌握,该枪质量也偏重。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

1956-1式7.62mm冲锋枪
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承制工厂还请来了苏联专家现场指导。国家成立了兵器工业部,改建新建兵工厂。工人、技术人员在试制、生产实践中得到学习、锻炼,高等专业学校也不断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一支实力强大的兵工队伍成长起来了。由我国自行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装备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促进了我军正规化建设,在保卫国家的几次边界自卫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行研制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3式自动步枪所具备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务使用性和综合了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优点,使该枪在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替代56式半自动步枪,各枪厂在几年内生产一百多万支。

1963年式7.62mm自动步枪

然而,63式自动步枪生不逢时,其生产装备的高峰期正处于“十年动乱”中,一切正常秩序均被打乱,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一切经过试验的规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
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后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已经面目全非了。该枪装备到部队后,反映强烈,最主要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太差,校枪以后常发生变化,不得不经常校枪。有的战士说“坐不得车,过不得夜”,意思是枪校好后放一段时间,或打靶坐车等外部震动都会变化,说明了枪的不稳定性。另外也反映枪托颈部及两侧面容易断裂,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冒火星,甚至伤及射手等重大质量问题,并普遍反映外形粗笨,没有半自动步枪美观。

1978年,上级根据部队意见,作出了撤装63式自动步枪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新换上56式半自动步枪,工厂又恢复了半自动步枪生产。
导致63式撤装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太差。但是也有潜在的原因,就是战术思想发生了变化,63式自动步枪已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战术技术要求。
63式从盛到衰的教训是很大的。
第一,在设计或研制一项武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切实的战术技术论证,提出确切的能符合该武器预计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论证体系,那种想当然、长官意志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
第二,符合要求的武器定型后,必须严格按照定型资料文件进行生产。在生产装备过程中,对部队反映的意见应积极慎重地处理;对生产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必须以确保武器性能为前提,一切经过试验证明其实际成效后妥善处理。因此,必须有健全的足,更促进了研制以突击步枪为主体枪的班用枪族的进程。

81式枪族
我国第一个班用枪族于1981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7.62mm班用枪族。它包括81式7.62mm步枪(木托)、81-1式7.62mm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mm轻机枪。

1981年式7.62mm自动步枪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小口径枪族的开端——QBZ-87式5.8mm枪族

自美国率先装备小口径步枪以后,步枪小口径化成为了一种新的浪潮,我国也加速了这方面的发展,继81式枪族之后,1987年5.8MM枪弹和枪族定型,初步实现了步兵武器的小口径化和枪族化。

1987年式5.8mm自动步枪

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
从9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小口径枪族已是兵工战线和部队的强烈愿望,从战术需求到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我国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小口径枪/弹药全系统研究。当时国外小口径枪族已经出现并装备部队,我国没有走仿制的老路,而是坚持了高起点、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研制方向,为慎重起见,仅论证、试验并选定口径历时七、八年,直到1987年小口径枪弹设计定型,命名为87式5.8mm枪弹。

我国的步枪发展,在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阶段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掌握了武器的特性,认清了现代世界轻武器的发展方向。先后定型了81式7.62mm枪族和87式5.8mm枪族及外贸产品这些都为独立研制新一代5.8mm枪族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1995年式5.8mm步枪

新5.8mm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新5.8mm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都在这里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一个王朝都有其特点,我们在对比朝代的强弱,需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比,不能忽略时间去对比,毕竟时代在进步,后面王朝的武器要强于前朝,尤其是出现了热武器之后,如果抛弃时代特点,单纯对比军事实力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将朝代至于当时,来看军事实力,看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军力最强。

以上面的条件作为对比,我认为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为什么是汉朝了,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中间有短暂的新王朝,但是整体军事实力都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作为当时来看,汉朝是不受外族威胁的。

汉朝期间,如果说受到外族威胁,也只是在汉武帝之前,匈奴鼎盛时期,汉朝甚至要称臣来保证本国的休养生息,积蓄对抗匈奴的力量。不过当汉武帝强硬态度下,汉军不断的进攻匈奴,不断消耗匈奴的力量,终于将匈奴击败,汉朝北方再也不受到匈奴的威胁,从此汉朝基本没有外患,因为自身的军事实力是在是太强悍了。

汉朝的军事实力强悍在末期体现的更加明显,即使汉朝都要亡国的时候,其军事实力都对外族形成碾压,周边国家根本没有能力进攻汉朝,即使后来军阀林立,不管是公孙瓒、袁绍、董卓、马超,在面对北方名族的时候,随便一个军阀都能对其形成碾压,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军事实力了。
有人会说唐朝和秦朝也很强,确实不错,但是唐朝和秦朝不如汉朝的地方在于,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碾压,甚至长期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虽然秦朝让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但是统一后的秦朝,衰败的实在太快了,所以中国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的王朝,应该是汉朝。

是杜聿明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
1942年1月,日本入侵英属缅甸。第五军入缅参战,相继参加了同古保卫战,彬文那会战及仁安羌救援,曼德勒会战与缅北撤退等三次大型作战,由于英军配合不力,第5军损失极为严重,军部和新编第22师在军长杜聿明率领下,翻越了野人山地区,于1942年7月25日抵达印度列多。。该军军部后奉命返回国内,部分部队留在印度,被编入中国驻印军。后来该军主要担任昆明防卫及滇缅路机动作战任务

杜金明率领当时中国唯一的集全机械化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取得了什么...
答:昆仑关大捷 收复昆仑关,国民政府不惜下血本,投入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五军。1939年12月31日,杜聿明下令第五军向昆仑关发起最后进攻。至11时,关内守军被全部肃清,中国军队胜利收复了昆仑关,取得了昆仑关大捷。此次昆仑关之战,是中国军队对日攻坚战的首次重大胜利。除此之外,还沉...

杜金明率领当时中国唯一的集全机械化军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取得了什么...
答:第五军入缅参战,相继参加了同古保卫战,彬文那会战及仁安羌救援,曼德勒会战与缅北撤退等三次大型作战,由于英军配合不力,第5军损失极为严重,军部和新编第22师在军长杜聿明率领下,翻越了野人山地区,于1942年7月25日抵达印度列多。。该军军部后奉命返回国内,部分部队留在印度,被编入中国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