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是如何翻身的?

作者&投稿:葛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前384年秦国哪位是秦王~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吕氏春秋》记载名连,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
在位时间前384年-前362年

七雄争霸的时候是在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三大国家:东是齐,西是秦,南是楚。
地形不同所造成的国力也不同:
齐国在沿海地带,可以利用海水制造盐(盐在当时是很重要的,甚至当时有人用奴隶来换取大量的盐)。所以齐国的经济在当时最发达,而那里的人也不太喜欢打仗。
秦国当时处在西戎地区,周围拥有许多的异族,而那里的异族又很喜欢打仗,所以秦国就不得不经常打仗,但是却让秦国的军事力量强大了起来,这就是为什么秦军骁勇善战的原因。
楚国当时的地盘很大,拥有中原部分地区和南蛮大片土地,拥有大量的农业基础,可以经常进行远程战斗,乐此不疲。有人认为楚国人很蠢,其实楚人3分蠢气7分勇。这些都是地形的不同和地理位置的关系。
至于赵,韩,魏,燕这4个国家:
赵国的地盘大部分是平原,善于骑兵的战斗,胡服骑射就是这么来的,其他国家没这条件。
韩,魏两国因为边界上的地形相互交错,属于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那里多山,特别是韩国,城池几乎都是挨着山来建的,所以韩国的弓箭质量很好。
燕国因为要抵御北方民族修建了大量的长城。没什么特别的。
七雄排名:秦齐楚赵燕魏韩。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齐国原来的主人姜氏也被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夫田氏给替代了。春秋时期称霸诸侯的几个霸主中,齐国和晋国消散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楚国的吴起变法也随着楚悼王的逝世而被停止,踩在吴国尸体上称霸的越国在攻打楚国中兵败,一下子分崩离析,那么,秦国能否难逃厄运呢?

自三家分晋后,堵在秦国家门口的魏国在魏文侯和李悝的治理下,一跃成为了强国。后来,吴起创建的魏武卒逐渐吞噬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在阴晋之战中,更是以五万武卒击败了五十万秦军,秦国似乎也即将步越国的后尘。

魏武卒

历史,总是充满着巧合。随着魏文侯的逝去,吴起也在不断的中伤中远赴楚国。魏武侯调转枪口,对准了赵国和齐国,给了秦国一个喘息的机会。著名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就出于这个时期,庞涓和孙膑这对冤家以及齐威王和田忌这对基友的事情就不细说了。如果有兴趣的话,以后可以详说。

哲学上说过,事物的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外部坏境给了秦国一个机会,同时,重要的内部因素也得到了改变,这个改变,就是秦国的庶长废掉了秦惠公的儿子,将秦献公拥立为君。这一年,是公元前385年。为什么呢?

大秦帝国·秦献公

秦国自穆公之后,就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到了春秋末期,国家大事都由庶长说了算。秦献公的父亲秦灵公死后,他的叔祖父继位为秦简公,原太子秦献公随即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逃亡生涯。

简公的儿子惠公死后,他两岁的儿子出子继位,国政由母亲和宦官把持。出子的母亲为了巩固权力,用起自己人来毫无节制,恨不得整个朝堂都是自家人。同时,为了笼络其他官员,不停地给予赏赐。人心的贪欲就像是无底洞,给的越多,这个洞就越大。国库日渐空虚怎么办?加税!这下,不仅公族不满,就连下层人民也不满了,于是,庶长菌改果断干掉出子和他的母亲,将流亡魏国的秦献公接了回来。

献公即位后,首要目标就是要夺回被魏国抢走的河西之地。如果不能解决国内的矛盾,那么适当的将矛盾引出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河西之地是所有亲人一直想要夺回的地方。公元前384年,秦国在石门打败三晋,斩首六万。周天子听后,特地给秦献公送来了一件豪华礼服。

献公的作用,对于秦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重要不是他血战三晋,夺回河西,而是生了一个好儿子——秦孝公。

公元前361年,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嬴渠梁继位为秦国新君。然而,一向以蛮夷自居的楚国看秦国都像看夷狄,更不用说中原的各诸侯国了。于是,秦孝公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秦国走上了发愤图强的道路。而秦孝公必然不会想到,他的六世孙嬴政会统一六国,毕竟他的愿望只是恢复穆公之业,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可罢了。不信,我们可以看看他发布的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开头第一句就是回忆穆公时期的秦国,东平晋乱,(秦穆公送晋惠公和晋文公回国即位),西霸戎狄(用由余之计灭了西戎七十余国),以至于周天子都送来贺礼。然后又检讨了一下秦国之所以会没落的原因,以至于诸侯卑秦。

所以,秦孝公表示:我即位后,就要继承我老爸的遗志,但是,我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有人能帮我恢复穆公时期的大业,我愿意把秦国分他一半。

秦孝公和商鞅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和吴起一个国家的卫国人公孙鞅得到了秦孝公的肯定。那么,这个公孙鞅为何要入秦呢?他又如何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以至于秦孝公力排众议,死心塌地的执行他的规划呢?他最后又为何成了秦国的通缉犯,最后和吴起一样惨遭车裂呢?请听下回分解。



战国初期,面临亡国之危的秦国是如何翻身的?
答: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齐国原来的主人姜氏也被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夫田氏给替代了。春秋时期称霸诸侯的几个霸主中,齐国和晋国消散在了历史的云烟之中,楚国的吴起变法也随着楚悼王的逝世而被停止,踩在吴国尸体上称霸的越国在攻打楚国中兵败,一下子分崩离析,那么,秦国能否难逃厄运呢?自三...

历史上,秦国三次遭灭国危难,都是怎样化解的呢?
答:战国初期,秦楚两国以秦岭东段为界,秦国占据蓝田关,楚国据守武关,双方处于战略均势。公元前342年,秦国趁楚国大举进攻淮泗地区之际,二十万秦军出蓝田关,攻取商洛、丹凤和武关,至此,六百里商於之地尽归秦国。秦楚两国均势被打破,秦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为了减轻秦国的战略压制,楚国选择与齐国结...

战国时期秦国三次灭国危机,曾被打的祈求上苍保佑!
答:秦国自西隅之地,经历多代秦人浴血打拼,才逐渐成为大国,进入战国时期,秦国已经伺机东出,和山东六国一争天下,秦国也遭受过险些灭国的危险。遇精锐魏武卒丧失河西之地,东出受挫,战国初期,魏国最早实行改革,国力强盛,军事上,魏文侯重用吴起,训练出当时天下最善战的魏武卒,吴起以5万魏武卒击溃秦...

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答:战国之时,七个强大的国家之间相互争斗,最后嬴政经过祖先几人的经济累积下,秦国最终一扫天下,建立大一统国家秦。虽然秦仅仅十五年亡国,但他对后世的作用却是无可厚非的。在嬴政扫灭六国之前,曾经有过三次亡国之战,这三次秦国都是危在旦夕,第一次便是河西一战,当时秦国趁着魏国在和齐国对战之时...

秦国在战国时期究竟是一直富强繁荣还是有过危急时刻?
答:从此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阻挡其统一天下的势头。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算起,到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在这一百多年的战国历史里,秦国其实一共有四次被灭国的危险,只是每一次秦国都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顺利渡过了危机,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四次秦国是如何濒临亡国,又是如何一一化解的。第一...

战国初期的秦国国力衰弱、内争不断, 屡遭魏国欺负, 商鞅为何还来秦国...
答:战国初期的秦国国力虚弱、内乱不断,屡遭强壮的魏国欺负,由于遭到魏国的威胁,国土面积急剧缩小,再加上自从秦穆公之后,长达百年的漆黑控制,暗弱无能,导致国力虚弱得像个初生的婴孩,再也不是那个春秋五霸中的强国了。秦献公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夺取了君位。秦献公在魏国流亡二十九年,亲眼见证了魏国...

秦国原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为何会在战国初期走衰?
答:秦国在战国初期并非一个强国,魏国、齐国、楚国国力都在秦国之上。不过秦国在春秋中期算是四大强国之一,秦穆公更是春秋五霸,那秦国到底是如何走衰的呢?其实纵看秦国的历史还是挺励志的,虽也出现亡国危机,但最后都是有惊无险,顺利挺过来了。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六代国君的努力,成功让秦国一统六国,完...

战国初期秦国面临的危机是什么?
答:危机在孝公上位之初最重,主要包括:1.卧榻之侧有强敌。魏国自吴起取得西河后,一直压制秦国,很头痛。2.地盘小,生产力弱。秦国当时起码落后三晋半个世纪,想打出来一直没成功。3.力量不集中。秦国流行各管一块,所以话事人力量有限,还总得防着亲戚们 ...

秦国有几次差点亡国的危险!秦国是怎么克服的
答:其实并非无敌,战国时候可谓虎狼之师的秦军也受过重挫,例如下:只有两人打败过秦军,皆为赵国人:一、廉颇赵惠文王初。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

孙浩辉写的《大秦帝国》简介{书名}
答: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第一部《黑色裂变》 主要写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并穿插回顾秦早期历史与六国历史;中心...